編著:東漢班固撰
年代:清代刻本
簡介:《白虎通德論》是壹本書,東漢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開白虎觀會議,由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陳述見解,“講議五經異同”,意圖彌合今、古文經學異同。漢章帝親自裁決其經義奏議,會議的成果由班固寫成《白虎通義》壹書,簡稱《白虎通》。
白虎通德論元刻亦有二卷本,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入藏。明代所刻,多二卷本,有嘉靖元年傅鑰刻本、嘉靖二十壹年葛璚刻本、萬歷十年胡維新刻《兩京遺編》本、萬歷二十二年蔣傑刻本、萬歷程榮刻《漢魏叢書》本、明俞元符刻本、明刻本。十卷本,有明楊冕刻本。四卷本,有明天啟六年郎璧金堂策檻刻《合諸名家批點諸子全書》本。
《白虎通德論》關於教師的作用也有明確的闡述,認為人要懂得道理,獲取知識,就必須向老師學習。 是以人雖有自然之性,必立師傅焉 (《白虎通德論》卷四《辟雍》)。教師應在社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是任何人不可取代的, 尊師重先,生之道也 (《白虎通德論》卷四《辟雍》)。
白虎通德論,東漢班固撰,清代刻本。雜家系列,全書***4冊,總容量約為41M。古籍屋收藏。更多雜家系列百度搜索古籍屋進入網站查看。感覺不錯關註留言點贊。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溫馨提示:
1.本文古籍來源於網絡,對於內容真偽無法考證,請大家不要較真去嘗試,否則後果自負!
2. 分享的目的僅供大家學習和交流,發揚和傳承我國文化!
3. 影印古籍數量過多,個別會缺頁少碼或掃描不清晰,也很正常!
如果喜歡此文的麻煩您幫忙轉發壹下,在此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