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請幫我寫出歷史故事成語10個,寓言故事成語10個,十二生肖每個各5個

請幫我寫出歷史故事成語10個,寓言故事成語10個,十二生肖每個各5個

開卷有益 ( kāi juàn yǒu yì )

解 釋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收獲。打開書本,總有益處。 常用以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

出 處 晉·陶潛《與子儼等疏》:“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用 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指讀書總有好處

示 例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文儒》:“~,朕不以為勞也。”

反義詞 讀書無用

近義詞 開卷有得

典 故

這個成語來源於《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禦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壹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

這部書收集摘錄了壹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壹千卷,是壹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於這麽壹部巨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壹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禦覽》。 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麽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麽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壹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

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禦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 後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在這個信息化的世界裏,讀書是我們獲取知識的只要途徑之壹。多讀書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量,豐富我們的文學修養,對日後的說和寫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的知識就像水庫,大量的閱讀使我們的水庫能夠保持儲存大量的知識,而我們在補充知識的同時,知識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這時,如果我們停止讀書,或者讀的書少了,水庫的水很快就會枯竭。只有不停的、豐富的課外閱讀,才能使自己的知識見見豐富,而不會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識可以給妳的作文提供足夠的素材,不然妳憋半天也就才寫出那麽幾句毫無疑義且重復羅嗦的話。世事無絕對的,關鍵在開卷人的心了。

凡事都有兩面性,關鍵要在什麽情況下才能說是好還是錯!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就會增長知識。毛主席熟讀兵書,才可以讓新中國成立的。

世界名人培根說過:“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沈,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這諸多意思,可壹言以蔽之:開卷有益。如果我們不多讀書,哪來

的這麽多知識呢?如果沒有了知識,我們怎樣辨別人們誰是誰非呢?

書是歷史經驗的總結,書是社會文化的結晶。讀書,可以徹悟人生道理;讀書,可以洞曉世事滄桑;讀書,可以廣濟天下民眾。如果我們不多讀書,哪來的豐富詞語去寫作文呢?

馬克思開卷,獲益甚多。他寫《資本論》時,就讀了壹千余冊的自藏書,還到大英博物館看了三間房子的書。如果馬克思不開卷讀書,可能就寫不出《資本論》來了。

目 博而不精

發 音 bó ér bù jīng

釋 義 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

出 處 《後漢書·馬融傳》:“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博而不精”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常識廣博而不精深。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馬融傳》,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即精即博,吾何加焉?

東漢著名的經學家鄭興,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稱於世。他的兒子鄭眾,十二歲時就跟父親學習這部經學著作。後來,鄭眾還學習了《周易》,《毛詩》,《周禮》等經學著作,使他學識淵博,幾乎無所不曉,在上層社會很有名氣。

鄭眾當官後,在公務之余給壹些年輕人講解《毛詩》、《周禮》等經學著作,並且花很大的精力為《左氏春秋》作註。後來,終於完成了《左氏春秋》的註釋工作。這部書流傳後,和另壹位經學家賈逵所註的《左氏春秋》齊名,都受到學者們的好評。當時,最著名的經學家是馬融。他註過《周易》、《尚書》、《毛詩》、《三禮》、《論語》、《孝經》,使古文經學達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達千人。馬融除了為經書作註外,又兼註《老子》、《淮南子》。講課時坐在高堂上,掛上紗帳,前面讓學生坐著聽課,後面列壹班女樂演奏音樂,很有特點。

馬融研究了《左傳》後,也準備註壹部《左氏春秋》,他仔細閱讀了賈逵和鄭眾的註本後評價說:“賈逵的註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註本廣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廣博,那我怎能超過他們?”馬融覺得,這兩個註本各有各的長處,合起來就彌補了各自的不足之處,便決定不再給《左氏春秋》作註了。

詞 目 百發百中

發 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釋 義 1.每次都命中目標,形容射箭或射擊非常準。

2.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決不落空。

歇後語:靶場上的老黃忠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

近義詞 彈無虛發、百步穿楊、百無壹失

反義詞 無的放矢、百不壹存

燈 謎 弼;神槍手

出 處 《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示 例 回見子牙,叩頭在地:“丞相妙計,~。”(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六回)

“百發百中”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射壹百次,中壹百次,形容箭無虛發。泛指射擊技術高明,每發必中;也比喻對事惰的預料有充分把握,從不失算。

這個成語來源於《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蘇厲,是戰國時期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有壹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將要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而大梁壹旦被秦占領,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險。於是,蘇厲對周王說:“白起這幾年打敗過韓、趙等國,奪取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將要帶兵攻打大梁,大梁壹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險了!您應當想辦法阻止白起出兵。” 於是周王派蘇厲前往秦國。蘇厲對白起說:“從前,楚國有壹個名叫養由基的人,是壹個射箭能手,他距離柳樹壹百步放箭射擊,每箭都射中柳葉的中心,百發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說射得很好,可是壹個過路的人卻說:‘這個人,可以教他該怎樣射了。’

養由基聽了這話,心裏很不舒服,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好,妳竟說可以教我射了,妳為什麽不來替我射那柳葉呢!’

那個人說:‘我不能教妳怎樣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領;不過妳有沒有想過,妳射柳葉百發百中,但是卻不善於休息,等壹會疲倦了,壹箭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 講完這段故事,蘇厲把話題拉回來說:“妳已經打敗了韓、趙等國,取得了許多土地,功勞很大。現在,又要派妳帶兵出關,經過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進攻大梁,如果這壹仗不能取勝,就會前功盡棄。妳不如說自己生病,不要出兵為好。”

白起聽了,笑著說:“我所向披靡,百戰百勝,怎麽會不能取勝呢?”

於是,他沒有被蘇厲說動,率兵攻打魏國,果然又大獲全勝,奪取了魏國的幾十座城池。

詞 目 捕風捉影

發 音 bǔ fēng zhuō yǐng

釋 義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反義詞:鐵證如山、證據確鑿

出 處 《漢書·郊祀誌》:“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說話做事沒有事實根據

近義詞 望風捕影、無中生有、道聽途說

歇後語 瞎子捉迷藏;飛機上張網

燈 謎 攝影師

示 例 對於~的流言,我們切不可輕信。

“捕風捉影”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說話做事沒有確切的事實根據,或無事生非。

這個成語來源於《漢書.郊祀誌下》,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

谷永,字子雲,長安(在今陜西西安市)人,漢成帝時擔任過光祿大夫、大司農等職。

漢成帝二十歲做皇帝,到四十多歲還沒有孩子。他聽信方士的話,熱衷於祭祀鬼神。許多向漢成帝上書談論祭祀鬼神或談論仙道的人,都輕而易舉地得到高官厚祿。成帝聽信他們的話,在長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賜福,花了很大的費用,但並沒有什麽效驗。

谷永向漢成帝上書說:“我聽說對於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萬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為不正的人蒙蔽。現在有些人大談神仙鬼怪,宣揚祭祀的方法,還說什麽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藥,壽高得像南山壹樣。聽他們的說話,滿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馬上就能遇見神仙壹樣;可是,妳要尋找它,卻虛無縹緲,好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壹樣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賢明的君王不聽這些話,聖人絕對不說這種話。”

谷永又舉例說:周代史官萇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辦法幫助周靈王,讓天下諸侯來朝會,可是周王室更加衰敗,諸侯反叛的更多;楚懷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靈保佑打退秦國軍隊,結果仗打敗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虜;秦始皇統壹天下後,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藥,結果壹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後,他又說道:“從古到今,帝王們憑著尊貴的地位、眾多的財物,尋遍天下去求神靈、仙人,經過了多少歲月,卻沒有絲毫應驗。希望您不要再讓那些行為不正的人幹預朝廷的事。”

漢成帝認為谷水說得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意見。

詞 目 必恭必敬

發 音 bì gōng bì jìng

釋 義 恭、敬:端莊而有禮貌。形容態度十分恭敬。

出 處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示 例 他~地書遞給了老師,請求解答兩個疑難問題。

典 故

這個成語來源於《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罹於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宮涅是西周的最後壹個國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敗。

公元前779年,褒國進獻了壹個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寵愛她。褒姒壹向不愛笑,幽王用音樂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讓她笑。有人獻計點燃報警的烽火臺,召來各路諸侯兵馬,使他們上當,讓褒姒笑壹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帶褒姒到行宮遊玩,晚上傳令點燃烽煙,各地諸侯見到烽煙,以為有盜寇侵擾京城,紛紛率領兵馬趕來相救。到了壹看,只見幽王在喝酒取樂。幽王派人對他們說:“沒有什麽盜寇,讓妳們辛苦了!”

諸侯受騙,匆匆地來,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開心。褒姒生了個兒子叫伯服,幽王廢掉申後,立褒姒為王後;廢掉申後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為太子。

宜臼遭到廢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裏。他對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滿懷憂愁,心中十分痛苦,寫了壹首題目叫作《小弁》的詩,抒發自己的心情。詩的第三節說:“看見屋邊的桑樹和梓樹,壹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親,我依戀的是自己的母親。誰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誰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處找尋?”

由於幽王無道,諸侯紛紛叛離。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聯合犬戎的軍隊進攻鎬京。幽王下令點燃烽煙,但是諸侯受過騙,都不派救兵。犬戎的軍隊攻下鎬京,殺了幽王,擄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後來演化為“畢恭畢敬”,也有寫作“必恭必敬”的。

詞 目: 百感交集

發 音: bǎi gǎn jiāo jí

釋 義 :感:感想;交:同時發生。各種感觸交織在壹起。形容感觸很多,心情復雜。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見此茫茫,不覺百端交集,茍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示 例: 我是上壹個世紀出生的人,能參加這樣的盛會,~,思緒萬千。(郭沫若《科學的春天》)

“百感交集”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無數感觸交融匯集在壹起,形容心情復雜,感慨無比。交:壹齊,同時。

這個成語來源於《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雲:“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茍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衛玠,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晉懷帝時任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他精讀《易經》、《老子》,說話常常是非常深刻的。

西晉時期,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持續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北方的匈奴貴族劉裕乘機起兵入侵。晉懷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軍隊兩次長驅直入,壹直打到西晉都城洛陽,但都被西晉軍隊擊退。

面對動蕩不安的時局,衛玠決心把家遷往南方。他的哥哥衛zǎo在朝廷擔任官職,母親不忍心和衛zǎo分離,衛玠勸她要以家庭大計為重,終於說服母親同意南遷。衛玠告別哥哥,離開洛陽,帶著母親和妻子壹起南下。

衛玠壹向體弱多病,壹路上步途跋涉,餐風飲露,經受了千辛萬苦。在將要渡長江的時候,他的神情容貌都顯得憔悴不堪。他對左右的人說:“見到這白茫茫的江水,心裏不由得百感交集。只要是壹個有感情的人,又有誰能排遣這萬千的思緒和感慨呢!”

詞 目 兵貴神速

發 音 bīng guì shén sù

釋 義 神速:特別迅速。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

出 處 《孫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嘉言曰:‘兵貴神速。’”

示 例 ~,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殺得他只輪不返。(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七回)

“兵貴神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動迅速為可貴。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就會取得勝利。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兵貴神速。今千裏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知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於。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會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妳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壹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妳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

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裏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於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壹敗塗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孫康所殺。

發 音 bēi gōng shé yǐng

釋 義 將映在酒杯裏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出 處 清·黃遵憲《感事》:“金玦龐涼舍隱痛,杯弓蛇影負奇冤。

用 法 復句式;作謂語、定語;比喻把虛幻誤作真實,形容人神經過敏

示 例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況~,恍惚無憑,而點綴鋪張,宛如目睹。

近義詞 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風聲鶴唳、驚弓之鳥

反義詞 處之泰然、安之若泰、談笑自若

燈 謎 ODS、馳

典 故從前有個做官的人叫樂(yuè)廣。他有位好朋友,壹有空就要到他家裏來聊天兒。有壹段時間,他的朋友壹直沒有露面。樂廣十分惦念,就登門拜望。只見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臉色蠟黃。樂廣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問他的病是怎麽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說。經過再三追問,朋友才說:“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見酒杯裏有壹條青皮紅花的小蛇在遊動。當時惡心極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勸飲,出於禮貌,就閉著眼睛喝了下去。從此以後,就老覺得肚子裏有條小蛇在亂竄,總想嘔吐,什麽東西也吃不下去。到現在病了快半個月了。”樂廣心想,酒杯裏怎麽會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見了,這是怎麽回事兒呢?回到家中,他在客廳裏踱(duó)來踱去,分析原因。他看見墻上桂著壹張青漆紅紋的雕弓,心裏壹動:是不是這張雕弓在搗鬼?於是,他斟了壹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動了幾個位置,終於看見那張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隨著酒液的晃動,真象壹條青皮紅花的小蛇在遊動。樂廣馬上用轎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請他仍舊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舊用上次的酒杯為他斟了滿滿壹杯酒,問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麽東西?”那個朋友低頭壹看,立刻驚叫起來:“蛇!蛇!又是壹條青皮紅花的小蛇!” 樂廣哈哈大笑,指著壁上的雕弓說:“您擡頭看看,那是什麽?”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頓時覺得渾身輕松,心病也全消了。

提示樂廣的朋友被假象所迷惑,疑神疑鬼,差點兒送了命。樂廣喜歡追根問底,註重調查研究,終於揭開了“杯弓蛇影”這個謎。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麽問題,都要問壹個為什麽,都要通過調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實的真相,求得正確解決的方法。

原文(樂廣)嘗有親客①,久闊不復來②,廣問其故③。答曰:“前在坐④,蒙賜酒⑤,方欲飲⑥,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⑦,既飲而疾⑧。” 於時⑨,河南聽事壁上有角⑩,漆畫作蛇(11),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12)。” 廣乃告其所以(13),客豁然意解(14),沈屙頓愈(15)。——《晉書》

註釋

①嘗——曾經。親客——關系親密的客人、朋友。

②久闊——久別。

③其故——這裏指久別不來的原因。

④坐——同“座”。

⑤蒙——承蒙。

⑥方——正要。

⑦意——心裏感到。惡(Wù)——厭惡。

⑧疾——得病。

⑨於時——在那個時候,當時。

⑩河南——晉朝郡名。聽事——官府辦事的廳堂。樂廣當時為河南尹。角——角弓,用牛角裝飾的弓。

(11)漆畫作蛇——(在弓上)用漆畫成蛇的花紋。

(12)如初——如同上次壹樣。初,起初(的),第壹次(的)。

(13)告其所以——告訴他(杯中有蛇影的)原因。所以,表示“.. 的原因”。

(14)豁然——心情開朗的樣子(豁,huò)。意解——懷疑解除。

(15)沈屙(chén k ē)頓愈——重病立刻痊愈了。沈屙,積久難治的病。

示例 金玦厖涼含隱痛,~負奇冤。(清·黃遵憲《感事》詩)

·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壹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面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 · 不名壹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復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壹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壹見 · 不為五鬥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裏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余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鬥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沈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鬥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壹毛 · 膠漆相投

· 舉壹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鬥 · 開天辟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梁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屍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沖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壹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萬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壹發

· 千裏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壹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傑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復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屍居余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三生有幸 · 屍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同甘***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壹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淩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制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壹敗塗地 · 有備無患

· 壹不做、二不休 · 壹傅眾咻 · 壹傅眾咻 · 以強淩弱

· 飲醇自醉 · 壹代楷模 · 壹發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壹國三公 · 以規為滇 · 愚公移山 · 壹鼓作氣

· 壹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壹毛不拔

· 壹鳴驚人 · 壹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壹諾千金 · 壹暴十寒 · 壹竅不通

· 壹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壹丘之貉 · 壹日千裏

· 壹日三秋 · 壹絲不拘 · 壹身是膽 · 以身試法

· 壹事無成 · 壹網打盡 · 義無反顧 · 壹問三不知

· 壹誤再誤 · 月下老人 · 憂心如焚 · 壹衣帶水

· 壹意孤行 · 壹葉障目 · 有誌竟成 · 壹字千金

· 有恃無恐 · 飲鴆止渴 · 自慚形穢 · 專橫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