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魯迅的名言或資料

關於魯迅的名言或資料

魯迅的名言很多,至今仍不斷被引用。下面列舉壹些:

1、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我好象是壹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4、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

5、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7、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8、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11、沈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12、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13、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壹帆風順的。

15、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

16、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壹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17、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18、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壹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

19、中國壹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

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20、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

跑至終點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

來之脊梁。

21、我們中國人對於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者將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

了才快活的。

22、中國的有壹些士大夫,總愛無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來,他們不但

歌頌生平,還粉飾黑暗。

23、說過的話不算數,是中國人的大毛病。

24、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25、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

此,大抵!

26、人類總不會寂寞,以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27、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

28、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29、搞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30、敵人是不足懼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營壘裏的蛀蟲,許多事情都敗在他們手

裏。

31、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寶貴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32、哈兒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嚴厲。

33、智識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軟。心活就會胡思亂想,心軟就不肯下 辣

子手……所以智識非鏟除不可。

34、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35、幼稚對於老成,有如孩子對於老人,決沒有什麽恥辱的,作品也壹樣,起

初幼稚,不算恥辱的。

36、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37、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38、從來如此,便對嗎?

39、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40、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壹見泯恩仇。

41、文人作文,農人掘鋤,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際,文人偏要裝做粗人,玩什麽“荷鋤帶笠圖”;農夫則在柳下捧壹本書,裝作“深柳讀書圖”之

類,就要令人肉麻。

42、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43、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麽事都不能做了。

44、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

45、與名流者談,對於他之所講,當裝作偶有不懂之處。太不懂被看輕,太懂

了被厭惡。偶有不懂之處,彼此最為合宜。

46、做壹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

47、我們和朋友在壹起,可以脫掉衣服,但上陣要穿甲。

48、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49、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於也頹廢的快。

50、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51、巨大的建築,總是壹木壹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壹木壹石呢?我時常

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52、......只要能培壹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53、當我沈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54、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55、寧可與敵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56、明言著輕蔑什麽人,並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沈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

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57、發思古之幽情,往往為了現在。

資料

魯迅先生以筆為武器,戰鬥了壹生,被譽為“民族魂”。1881年9月25日出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考取留日官費生,赴日本進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1904年初,入仙臺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壹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辛亥革命後,魯迅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作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仿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散文詩集《野草》、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墳》、《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壹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場面非常壯觀。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