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出自:宋代·汪洙《勤學》
釋義:學問是需要勤奮才能得來的,就像前人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讀很多書。苦學幾年,“三冬文史足用”,學問也就有了,那時候誰還會笑話妳胸無點墨,沒有學問呢?
2、原文: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出自:宋代·劉過《書院》
釋義:努力學習就像農人努力耕作,是勤勞還是懶惰只有自己會知道。就算書的種類繁多,只要努力終究會有熟讀、理解的那壹天。
3、原文:
謫居履在陳,從者有溫見。山荒聊可田,錢镈還易辦。
夷俗多火耕,仿習亦頗便。及茲春未深,數畝猶足佃。
豈徒實口腹,且以理荒宴。遺穗及烏雀,貧寡發余羨。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出自:明代·王守仁《謫居糧絕請學於農將田南山詠言寄懷》
釋義:謫居龍場呵遇到孔子在陳絕糧般的困境,我的隨從們都有不滿的表現。好在這到處的荒坡亦可開荒墾田,農具也還容易籌辦。當地的農人多是刀耕火種,學習模仿也很方便。趁現在春天還沒有過去,趕快種好這幾畝田。難道僅僅是為吃口飽飯,待豐收了還要用它請客設宴。
收割遺下的顆粒就留給烏雀吧,多余下來的糧食散發給窮困人家。明天早晨就的帶著農具去墾荒,山間寒冷易結冰霜莫誤了時光。
4、原文: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誌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出自:魏晉·陶淵明《責子》
釋義:白發覆垂在兩鬢,我身已不再結實。身邊雖有五男兒,總不喜歡紙與筆。阿舒已經十六歲,懶惰無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歲,也是無心去學習。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識六與七。通兒年齡近九歲,只知尋找梨與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飲酒莫論理。
5、原文:
孟郊常貧苦,忽吟不貧句。為喜玉川子,書船歸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樂在稽古。漢公得高科,不足唯墳素。
二年佐棠陰,眼黑怕文簿。躍身入三館,爛目閱四庫。
孟貧昔不貧,孫貧今暴富。暴富亦須防,文高被人妬。
出自:宋代·王禹偁《暴富送孫何入史館》
釋義:孟郊曾經十分貧苦,忽然吟詩說不再貧苦;是因為欣喜詩友盧仝,載滿壹船書籍返回洛浦。我於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樂的是鉆研古書。漢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還欠缺古籍基礎。兩年來佐理地方政治,雙眼發黑怕再審閱公文書簿。
現在騰身進入史館,將睜亮眼睛飽讀四庫藏書。我如孟郊壹樣生活困窘,精神卻從來不覺貧苦。孫何以前精神不夠豐足,而今壹旦如窮人暴富,學問富贍也還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