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天文文言文

古代天文文言文

1. 天文學家翻譯成古文是什麽

古人稱天文學家為“術家”,天文學為“術學”.術家:古代指擅長天文歷算的學者.《後漢書·律歷誌上》:“截管為律,吹以考聲,列以物氣,道之本也.術家以其聲微而體難知,其分數不明,故作準以代之.”《晉書·天文誌上》:“三光之行,不必有常,術家以算求之,各有異同,故諸家歷法參差不齊.”特指操占驗、陰陽等方術的人.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方策既山積於儒門,而內書亦鞅掌於術家.”《新唐書·王疑傳》:“會大星直寢庭墜,術家言宜上疾不視事以厭勝.”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 蔡太師 父 準 葬 臨平山 ,為駞形.術家謂駞負重則行,故作塔於駞峰.” 清 趙翼 《四月初壹日營葬事於馬跡山禮成敬誌》詩:“多謝術家言,佳城蔭後昆.”精通權謀的人.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流業》:“蓋人流之業,十有二焉:有清節家,有法家,有術家……思通道化,策謀奇妙,是謂術家,範蠡 、張良 是也.”精通某種技藝的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假如術家所謂仇,必是何等為最?”術,此指劍術.。

2. 古代文言文基礎知識判斷天文與歷法

歷法,節氣(候,季,時,年的概念)以及日月的視運動與人體生命活動均有重要的關系,因此得到中醫學的重視.《內經》中專設《素問 六節藏象論》討論人體生理病理變化與這些因素之間的內在規律性聯系.指出歷法以日月星辰的運行為依據,歷法的功能在於反映天地陰陽之氣消長的律數,並最終落腳於生命運動的節律與天地日月相應的主題上.2吸收地學研究成果春秋戰國時期,有關地學的專著相繼問世,主要有《山海經》,《尚書 禹貢》和《管子 地員》.《山海經》中的山經對超過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廣大自然環境作了綜合概括.對每壹山嶽詳略不壹地論述了關於位置,水文(包括河流的發源,流向,湖泊,沼澤等),動植物(包括其形態性能和醫療功效),礦物特產(包括產地,色澤等特點)以及神話傳說等,內容極為豐富,保留了許多極寶貴的自然地理知識.《尚書 禹貢》在地學知識和地學思想方面比《山海經》又前進了壹大步.它依據自然條件中的河流,山脈和大海的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廣大地區分為九州:冀,充,青,徐,揚,荊,豫,梁,雍,描述了各區自然條件(水文,土壤,植被)的特點,較好說明了不同地區的地理特色.《管子 地員》中對土壤的論述非常深入,詳細.它根據土色,質地,結構,孔隙,有機質,鹽堿性和肥力等各方面的性質,並結合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條件,將土壤分為"上土","中土","下土"三大等級,每壹等級又分為六類,這種分類方法基本上是符合實際的.古人不但考察地形,土壤等情況,還將這些內容與農業緊密地結合起來.如"五谷不宜其地,國之貧也."(《管子 治國篇》)"辨於土而民可富."(《管子 立政篇》)這時已有著作將地理條件與動植物結合起來進行論述:"以土之法,辨五地之物生:壹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a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澤,其動物宜鱗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動物宜羽物,其植物宜a物,其民專而長.四日填衍,其動物宜介,其植物宜莢物,其民哲而痔.五日原N,其動物宜贏物,其植物宜叢物,其民豐肉而庫."(《周禮 地官》)地學研究成果為天人相應論中人與地的關系提供了科學依據.如《尚書 禹貢》中九州的概念,在《素問 六節藏象論》,《靈樞 邪客》中已有所反映,並與人體聯系起來,作為人與天相應的具體內容之壹.《內經》中的"十二經水"中有九條可以在《尚書 禹貢》中找到其水源,流向,流經地,所納支流和河口等內容.在((內經》中將人體十二經脈與自然界的十二經水相匹配,成為天人相應論的內容之壹.《內經》中(素問 異法方宜論》是討論人地關系的專篇,其中所論五方之人的體質特點與《周禮 地官 大司徒》中的內容基本壹致.於此可見古代地學知識在天人相應論中的地位和作用.3采用物候學的方法《夏小正》已經把物候,天文和與之對應的農事活動聯系在壹起論述,如:正月(月份),啟蟄,雁北飛,難震響,魚險負冰,田鼠出,獺祭魚,囿有見韭,鷹則為鴻,柳f$,梅杏拋桃則華,堤搞,雞摔粥(物候),初昏參中,鬥柄懸在下(天象),農率均田,采蕓(農事活動等).對於物候與農作物之間的關系,《呂氏春秋 任地》也有記載:"草端大月,冬至後五旬.七日,營始生,營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日至,苦菜死而資生,而樹麻與寂,此告民地寶盡死."這段論述將自然界的植物隨季節變化的規律與農耕活動及農作物的生長時期結合起來,使自然界植物變化的規律成為農業活動的指南,說明我國在很早時就已經具備了豐富的物候學知識.《呂氏春秋 月令》的五行模式圖已經是壹個近乎包羅萬象的天—物候(包括人)—地宇宙框架了.物候知識在古代科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下,物候是人類認識季節,氣候等自然規律的參照物古代中國天文歷法方面的成就。

3. 求中國古代天文學書籍

中國有壹部很古老的書,被人稱為“天書”。

它就是《尚書》。

《尚書》,在先秦的古代叫《書》,後世稱為《尚書》。尚者,上也,上古之書。現代的《尚書》***有58篇文章。它在先秦時,已經有了定本,孔子已經將它作為給學生上課的教材,《論語?述而》有雲:“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那時有多少篇呢?漢代的《緯書》說有3240篇。《漢書?藝文誌》記載說,孔子刪減成了100篇。孔夫子教學生的應該只是壹個選本。後來,經歷秦始皇焚書到漢代,《尚書》分為今文和古文兩種。今文在漢代壹直作為國家認可的版本,古文只能夠在民間傳授,其中只有很短的時間被認可。是到了曹操的兒子曹丕做了皇帝的時候,古文的版本才得到官方認可而成為官學。稍後的西晉時,今文本失傳,古文本仍然存在。到了唐朝時,出了偽古文的《尚書》本(58篇),取代了真古文的學界地位。雖然偽,對於今人來說,也算是古珍了;當然,偽也不是全偽,其中33篇是真品。這個偽本壹直流傳到了今天。

《尚書》的內容涉及到虞、夏、商、周四個朝代。所以,又在歸類後分別稱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當然,今天的考古只考出了後三個朝代,專家們對於虞朝基本持否定態度,但不知道學富五車的孔夫子為什麽要認可虞朝?《尚書》後來成為了儒家的六大經典之壹。由於它的文字晦澀,非常難懂,加之又是孔聖人親自擔任過主編,中國社會從“大內”到“大外”,研究者歷朝歷代非常之多。兩漢之間,曾經刮過壹陣《尚書》風,有點像“文革”中學毛主席的書,大家都要讀(限於知識分子)。因此,靠此書混飯吃的人多如牛毛,據稱僅壹位漢代大師門下的徒眾動輒上萬人,兩漢大師如雲,徒眾自然多得數不清;而對於《尚書》的註疏和理解及發揮,其壹人之言可著書數十萬字,那時還沒有發明紙,都是寫在竹片上的,不然相關的著述就更不得了。

《尚書》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這得從它的功用說起——它是幹嘛使的?雖然,《尚書》的文字生僻,晦澀難解,如果不是專門的研究者,又沒有師承,對於古代的人來說,的確很難讀懂。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故意將自己混飯吃的家夥擡得很高,加大了《尚書》的神秘和玄虛。其實,正如現代的某些專家指出的那樣:它只“是壹部官方文件的匯編”。當然,是周代及之前的歷史文獻。按我簡單的理解,還應該加上壹句話:該文件不是編年性質的,而是中國第壹位大編輯孔丘先生有選擇、有目的、有思想的匯編了周代前的歷史文獻資料。為什麽要編這樣的書呢?道理其實很簡單——給統治者(及其輔助統治的知識分子)準備的用於吸取歷史上經驗教訓、以便有效進行統治工作的壹部教科書。現在的人不是喜歡編《什麽什麽實戰案例》的書嗎?那些編輯們可能並沒有註意到,孔子最先幹這樣的工作,他編輯出的《尚書》,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帝王統治天下實戰案例叢書”,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神秘莫測的所謂“帝王術”叢書。

4. 求高人幫我歸納壹下古文中的天文地理常識

”參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陜西、甘肅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形容雄兵出師驚天動地的場面,參星即參宿。

四象參見“二十八宿”條。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分野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變化來占蔔人間的吉兇禍福,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稱作分野。”是說江西南昌地處翼宿、軫宿分野之內。

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

古人把東、北、西、南四方每壹方的七宿想象為四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 星宿,分野,捫參歷井。二十八宿的名稱,自西向東排列為: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mao、畢、觜zT、參she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en)。

每宿包含若幹顆恒星。”“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具體說就是把某星宿當作某封國的分野,某星宿當作某州的分野,或反過來把某國當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當作某星宿的分野。捫參歷井是說入蜀之路在益、雍兩州極高的山上,人們要仰著頭摸著天上的星宿才能過去。”誇飾地描寫星光燦爛、照耀宮闕殿堂的景象。

唐代溫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銀漢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古人認為人間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這是迷信說法。 古代常用天文歷法詞語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稱作星宿。”是說物產華美有天然的珍寶,龍泉劍光直射鬥宿、牛宿的星區。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官蒼龍

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稱為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猶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稱為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壹展翅飛翔的朱雀,出現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稱為南官朱雀。

如王勃《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範進中舉》:“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劉禹錫詩:“鼙鼓夜聞驚朔雁,旌旗曉動拂參星。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

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5. 誰能推薦壹本關於天象的書

"通誌天文略"亦稱"丹元子步天歌"。這是妳可以多加研讀的天文著作,"天文略"有趣的地方在於作者用中國特有的七言詩歌形式編撰而且句句押韻。從文章字句裏可以隨著作者的生花妙筆遨遊天際,編撰者除了天文知識豐富之外在在證明遠古中國的學者,實在是飽讀詩書。這種充滿中國風味的星空描述方式閱讀起來與西方在星象文章的感覺真是大相逕庭。以三垣"天市垣、太微垣、紫微垣"這三垣為主跟角、亢、氐、房、心、尾、箕、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鬥、牛、女、虛、危、室、壁等等壹***二十八宿為輔建構整個中國的天文觀。

或者是淮南子壹書卷三的"天文訓"但是淮南子的天文訓較傾向道家思想。描繪的天文觀除了空間之外還夾雜時間觀念。其中也包含描述陰陽的律呂。..徵生宮,宮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姑洗,姑洗生應鐘,應鐘生蕤賓。。.等等。其推算消息意味濃厚,這類文章深具中國特色與思維我個人也覺得這類的天象古文是值得涉獵的。以上是推薦的兩部鉅著以供參考。

6. 天文學家翻譯成古文是什麽

古人稱天文學家為“術家”,天文學為“術學”。

術家: 古代指擅長天文歷算的學者。《後漢書·律歷誌上》:“截管為律,吹以考聲,列以物氣,道之本也。

術家以其聲微而體難知,其分數不明,故作準以代之。”《晉書·天文誌上》:“三光之行,不必有常,術家以算求之,各有異同,故諸家歷法參差不齊。”

特指操占驗、陰陽等方術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方策既山積於儒門,而內書亦鞅掌於術家。”

《新唐書·王疑傳》:“會大星直寢庭墜,術家言宜上疾不視事以厭勝。”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 蔡太師 父 準 葬 臨平山 ,為駞形。

術家謂駞負重則行,故作塔於駞峰。” 清 趙翼 《四月初壹日營葬事於馬跡山禮成敬誌》詩:“多謝術家言,佳城蔭後昆。”

精通權謀的人。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流業》:“蓋人流之業,十有二焉:有清節家,有法家,有術家……思通道化,策謀奇妙,是謂術家, 範蠡 、張良 是也。”

精通某種技藝的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假如術家所謂仇,必是何等為最?”術,此指劍術。

7. 有沒有記載古人對晝夜現象認識的文言文

在古人看來,自然是神秘的,天體是神秘的,在整個宇宙中有神秘的力量在主宰人世。

各種自然現象都有司管的神祗,並給這些神祗命名,如: 風師 名 飛廉 雨師 名 屏翳 雲師 名 豐隆 日禦 名 羲和 月禦 名 望舒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生活的國家之壹,農業生產要求有準確的農事季節,所以人們自然要十分精勤的觀測天象,古代的天文知識由此得到發展。 甲骨蔔辭中已經有關於日食和月食的記載。

《尚書》、《詩經》、《春秋》、《左傳》、《國語》、《爾雅》已有關於星宿和天象的記錄。《史記》中專門列有《天官書》、《漢書》裏也列有《天文誌》,這是專門論述和記載天文現象的篇章。

我們現在了解壹些古書中常見的天文基本概念,對於提高閱讀古書的能力無疑是有幫助的。 七政(七曜):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並稱。

金木水火土是古人實際觀測到的五顆行星,它們又稱五緯。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其光色銀白,且亮度特強。

《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燦”,《陳風·東門之楊》“昏以為期,明星煌煌”,說的就是金星。金星黎明見於東方叫啟明,黃昏見於西方叫長庚。

《詩經·小雅·大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說的也是金星。 木星:古名歲星,也叫歲。

歲星十二年繞天壹周,每年行經壹定的星空區域,所以根據歲星的行程可以紀年。 水星:也叫辰星。

火星:古名熒惑。 土星:古名鎮星或填星。

歲差:由於太陽和月亮的引力對於地球赤道的微小影響,使地軸在黃道軸的周圍作圓錐形運動,慢慢向西移動,約二萬六千年環繞壹周,同時使春分點以每年50.2角秒的速度向西移行。這種現象叫做歲差。

我國最早定出較為精確歲差值的是晉代的虞喜,得出“五十年退壹度”的結論,使我國的歷法較早地區分了恒星年和太陽年。最早計算歲差的歷法是祖沖之的《大明歷》。

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在黃河流域見北天上空,以北極星為標準,集合周圍其他各星,合為壹區,叫紫微垣。

古人認為紫微垣是天帝之座。在紫微垣外,星張翼軫以北的星區是太微垣。

房心尾箕鬥以北的星區是天市垣。杜甫《秋日送石首薛明府》:“紫微臨大角,皇極正乘輿。”

大角,北天之亮星,古人以為是天王座。 宿(xiù):星的位次,這個概念不是指壹顆壹顆的星星,而是表示鄰近的若幹個星的集合。

二十八宿(舍、星):二十八個星區。古人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行是以恒星為背景的,恒星之間相對的位置比較穩定,可以利用它們來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行所到的位置。

古人經過觀測,先後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都是恒星)作為坐標,稱為二十八宿,即: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古人把每壹方的七宿聯系起來想象成四種動物,這就是四象。(與西方人將星座聯想為動物的形象相類似。)

與二十八宿有關的文學作品有: 《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 《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三星在隅。”“三星在戶。”

《毛傳》:“三星,參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

《鄭箋》:“三星,謂心星也。” 近人研究,認為此詩三章所言三星,是指壹夜之間,時間不同,三個星座順次出現。

首章“三星在天”,指參宿三星;二章“三星在隅”,指心宿三星;末章“三星在戶”,指河鼓三星。上述三星是天空中明亮且接近的三顆星。

《小雅·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毛傳》:“畢,噣也。

月離陰星則雨。”下弦月入畢,在西周時為孟秋多雨之季。

《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正義》:“箕 、鬥並在南方之時,箕在南而鬥在北,故言南箕北鬥也。”

《鄘風·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毛傳》:“定,營室也。”

《集傳》:“定,北方之宿,營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

於是時,可以營造宮室,故謂之營室。”營室是壁宿和室宿的名稱。

《左傳》:“龍尾伏辰。”“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睹而出之。”

北陸即虛宿,古時東至點之所在。西陸即昴宿,俗名七姐妹星團。

昴與畢秋時同見於夜空。昴畢間為天街,主國界,街南為華夏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

所以古人又常用昴畢星宿來關心戰爭。昴宿別名旄頭。

《尚書》孔傳:“月經於箕則多風,離於畢則多雨。”箕風畢雨壹詞來源於此。

《論衡》:“熒惑守心。”火星居於心宿。

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鬥牛二星相近。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太白食昴。”金星遮住昴宿。

蘇軾《前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杜甫《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參在西,商在東,不能同時出現在空中。 張衡《思玄賦》:“觀壁壘於北落兮。”

李白《司馬將軍歌》:“北落明星動光彩,南征猛將如雲雷。”北落師門之簡稱,亮星,象征防守北方的羽林軍門。

古長安北門稱北落門。 韓愈《三星行》:“我生之辰,月宿南鬥,牛奮其角,箕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