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長夏的這壹天,皇帝會帶領文武官員到北京南郊舉行儀式,迎接夏天的到來。此外,君主和他的臣民都應該穿著猩紅色的禮儀服裝,佩戴猩紅色的玉飾,甚至馬匹和車旗也應該是猩紅色的,以表達他們對豐收的渴望和良好的祝願。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度。此時“竇指東南,魏為長夏,萬物生長於此,故名長夏。”
關於長夏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和禁忌。
第壹,打蛋
俗話說“長夏胸前掛蛋,子不在夏”。夏季發病是夏季常見的癥狀。患者腹脹、厭食、乏力、消瘦,尤其是兒童。
在漫長夏天的這壹天,人們會煮雞蛋。在壹些地方,他們甚至用紅茶或核桃殼煮雞蛋,這被稱為“長夏雞蛋”。把雞蛋放在彩線編織的蛋蓋裏,互相餵食。或者掛在孩子的胸前,或者掛在窗簾上。
小孩子打雞蛋是為了好玩,蛋殼結實但不碎才能贏。
還有的地方給孩子綁上彩色的絲線,叫做“長夏繩”。
第二,飲食中的健康含義
根據傳說,長夏在這壹天的飲食必須吃煮雞蛋,整個竹筍,帶殼豌豆和其他特殊的菜肴。民間傳說,長夏吃雞蛋靠心,因為雞蛋的形狀像心,吃雞蛋可以使心靈的精神不遭受損失;吃竹筍靠腿可以使人的腿像竹筍壹樣強壯有力,可以長途跋涉;吃豌豆靠眼睛,帶殼的豌豆形狀像眼睛。為了消除眼疾,人們吃豌豆是為了祈禱自己的眼睛壹年都像新鮮的豌豆壹樣清澈,不會有疾病和災難。
這些說法的目的是祈求身體、心臟、腿部等重要部位的健康和安全,預防疾病,平穩度過炎熱的夏季。
第三,稱人
長夏有午飯後稱人體重的習俗。古詩雲:“長夏稱人,懸梁笑。”
人們在掛鉤上掛壹個大木秤和壹個凳子,大家輪流坐在凳子上給人稱重。稱者壹邊稱人壹邊講吉祥話。
稱人習俗的起源雖然有不同的版本,但都與劉備的兒子阿鬥有關。
諸葛亮說他七擒孟獲,以德服人,孟獲就服氣了。他聽了諸葛亮的話,諸葛亮讓孟獲每年去拜訪壹次蜀國的國主。因為那天正好是長夏接到命令的日子,孟獲立刻去拜阿逗。從此,每年夏天,孟獲都答應去蜀國看看。晉武帝滅蜀搶後,孟獲仍每年帶兵到洛陽拜訪,並稱量,以驗證是否受到晉武帝的虐待。他威脅說,如果金虐待竇,他就要與金作戰。為了遷就孟獲,晉武帝不敢欺負阿逗。這樣,阿鬥的生活才能安靜祥和。
從這個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寧靜幸福”生活的向往。因為長夏的稱重人給阿逗帶來了好運,所以人們也采用這個習俗,祈求上帝給他們帶來好運。
另壹個說:孫尚香回江東時,劉備讓她帶著阿逗壹起走,方便照顧;幾天後,趙雲奉命前來拜訪。那天是漫長的夏天。孫太太當著趙子龍的面稱了阿逗的體重,說明年長夏還要再稱壹次,看看她的體重有沒有增加,這說明孫太太對兒子照顧得很好。當這種說法被介紹到民間後,逐漸演變成,在這壹天稱體重,就不怕夏天熱,就不會減肥,否則就會被疾病困擾。
四、當地飲食習俗:
1,五色大米
舊時在農村,將紅豆、黃豆、黑豆、綠豆、綠豆等五色豆類與白米混合煮成“五色米”,稱為長夏米。
2.吃軟蔬菜
南方有些地方,長夏有吃軟菜(君達菜)的習俗,說是吃了以後夏天就不會起痱子,皮膚會像軟菜壹樣光滑。
3.吃蝦面
舊時長夏,閩南,吃蝦面,用面煮。蝦煮熟後變紅,寓意吉祥,蝦與夏天諧音,表達對夏天的祝願。
4.吃“輕蛋糕”
在福建的壹些地區,長夏有吃“光餅”的習俗。
5.“七粥”
長夏,浙東農村,吃的是“七家粥”,就是鄰居家的米,豆子,糖做成的大鍋粥,大家分著吃。據說吃過這種粥,鄰裏和睦,我壹心想去夏耕夏播。
五、戴上耳朵和眼睛
在過去,母親們經常選擇這壹天為女孩穿耳洞,說耳洞不容易長回來。
打耳洞打眼睛的時候,媽媽壹般不會提前說明,以免孩子痛苦。而是提前準備壹根用火消毒過的繡花針,把孩子哄進懷裏吃雞蛋。當孩子張著嘴吃雞蛋時,針頭迅速穿過孩子的耳垂。
還有的給小貓戴上耳朵和眼睛,系上紅繩。
六、禁忌坐在門檻上
有句話叫夏天不要坐在門檻上,尤其是小孩子。據說長夏坐在門檻上,夏天就會又累又病,情緒低落壹年。
如果孩子不小心坐在門檻上,就必須坐在七個門檻上才能解除這個禁忌。
長夏的這壹天,古代也叫“春末日”。春去夏來,年復壹年,如此往復。
漫長的夏季健康
古籍中已有記載:“夏三月三,此謂樊秀;天地和合,萬物絢爛。”長夏也被稱為“夏夢”,也就是夏天的開始。此時天氣逐漸轉熱,植物生長。這個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要適應節氣相交時天氣的變化,所以長夏要註重心臟的保養。
“心為全身之主”,“壹切臟腑骨骼皆服從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所用”,這些都說明了心在人體中的重要地位。中醫的“心”既有“血肉之心”,即作為器官的心,也有神明之心,是指人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和思維活動的能力。心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自身的生理功能,還對全身有溫熱作用。在中國古代醫學理論中,人與自然是壹個統壹的整體,自然界的陰陽四時相互變化,與人體五臟的功能活動有關。心屬夏,也就是說心陽在夏季最旺盛有力,也需要更多的保養。
長夏節氣過後,人們減衣,衣衫單薄。即使是平時身體很好的人,也要小心外感感冒。在這個季節,壹旦生病,中醫不提倡輕易使用發汗藥,避免出汗。老年人更應註意避免血瘀,防止心臟病發作。長夏節氣,要放松心情,保持輕松的心態,不要因突如其來的喜怒傷心傷陽。早上吃壹點洋蔥,飯後喝壹點紅酒,保持血氣暢通。在飲食保養上,這個季節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清淡為主。適合的飲食有荷葉雞胸肉、魚腥草拌生菜、桂圓粥等。,具有清香養心、清熱解毒、利水化痰、養血安神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