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格的由來
“ 格格” 壹詞源於滿語的譯音,出現在清朝的前身後金時期。
2、格格的原意
格格,起初並不是正式的封號,只是滿族人對身份高貴女性的壹種尊稱。清朝國君、貝勒的女兒,尤其是未嫁之女均被稱為“格格”,並無尊卑等級的區別。比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而孝莊太後的侍女,曾撫養過康熙帝的蘇麻喇姑也被內務府稱為“蘇麻喇額涅(母親)格格”。
2、“格格”是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用名稱
清太宗皇太極即位後,效仿明制,於崇德元年(1636年)將皇帝的女兒改稱為“公主”,以示與其他貴族之女的區別。其中,皇後嫡出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庶出之女及皇後的養女,稱“和碩公主”。自此“格格”,成為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用名稱。
在清朝,格格成為貴族未出嫁少女的統稱,即就算沒有正式封號,貴族未嫁之女均可稱為格格,相當於漢語中的“小姐”之意,這壹點在《清稗類鈔》中有所記載:“親王之女稱郡主,郡王及貝子,貝勒、輔國公之女稱縣主。然除公主外,雖有郡主、縣主資格,如未奉有正式封號者,皆統稱格格。大抵稱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處子為多。若其長女,未得正式之封號者亦罕”。
3、“格格”分為五等
清世宗福臨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又把“格格”分為五等:封親王之女為“和碩格格”,嫡福晉所生之女為郡主,側福晉所生之女為郡君。封世子及郡王之女為“多羅格格”嫡福晉所生之女稱郡君,側福晉所生之女稱鄉君。封多羅貝勒之女為“多羅格格”,嫡福晉所生之女為“固山格格”,稱縣君,側福晉所生之女不受封,稱宗女。封鎮國公、輔國公嫡福晉所生之女為“格格”,稱鄉君,側福晉所生之女不受封,稱宗女。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
4、格格還指親王的妾室
清朝親王的妾室有時也被叫做格格,地位在側福晉、庶福晉之下。《清史稿》記載雍正帝的孝聖憲皇後:“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
5、皇帝的女兒不壹定稱“格格”
“格格”之稱壹直沿用至清末,伴隨著清王朝的滅亡才漸漸終止:但是從皇太極開始,皇帝的女兒就不再被稱為“格格”,而改稱“公主”。熒屏上以康雍乾時期為背景的清宮戲中,將公主稱為“格格”,是編劇者對“格格”與“公主”稱謂的混淆,並不符合歷史史實。
問題二:格格到底是什麽 1、正式稱號 在後金時期,國君(即“大汗”)和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壹般未嫁之婦女)稱為“格格”,無定制。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壹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後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後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 順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即: 親王之女,封為“和碩格格”,嫡福晉所生女為郡主,側室所生女為郡君; 世子及郡王之女,封為“多羅格格”,嫡福晉所生女為縣主,側福晉所生女為縣君; 多羅貝勒之女,亦為“多羅格格”,嫡福晉所生女為郡君,側福晉所生女為鄉君; 固山貝子之女,嫡福晉所生女封“固山格格”為縣君,側福晉所生女不受封,稱宗女。 鎮國公、輔國公之女,嫡福晉所生女稱“格格”為鄉君,側福晉所生女不受封,稱宗女。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 “格格”之稱壹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際,才漸漸終止。註:格格的讀法為(gēgē)並非第二聲(gégé) 2、非正式稱號 在清朝,“格格”有時候也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例如康熙年間,內務府的報告中有稱蘇麻喇姑(孝莊文皇後的侍女,曾撫養康熙帝)為“蘇麻喇額涅(母親)格格”。 無正式封號的貴族之女可稱格格。《清稗類鈔》稱:“親王之女稱郡主,郡王及貝子、貝勒、輔國公之女稱縣主。然除公主外,雖有郡主、縣主資格,如未奉有正式封號者,皆統稱格格。大抵稱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處子為多。若其長女,未得正式之封號者亦罕。” 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位在側福晉、庶福晉之下。《清史稿》記載雍正帝的孝聖憲皇後“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
問題三:經理在清朝漢語中是什麽意思 在清朝漢語中的經理有以下義項:1.常理。
2.經書的義理。
3.治理。
4.經營管理;處理。
5.照料。
6.企業中負責經營管理的人。
解析:
“經理”這個詞古來就有,只是意義和現在的常用的“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和行政事務的負責人”的意義不大相同。前五個義項基本都已不常用了,從歷史古籍中也可以看出兩個字並不是常用的組合,要根據具體的語境去分析才有了上面五個義項,清代的書面語還在很大程度保持了古漢語的用法,因此如果這兩個字組合在具體的語境中表現前五個義項都有可能。而對於第六個義項,由英文“manager”在翻譯成中文的過程中用“經理”壹詞代表負責企業經營管理的人是很恰當的,可以說這個翻譯本來就源於這個詞的以前的義項,而清代已經有了對中英文的翻譯,因此,在清朝“經理”這個詞的所有義項應該都已經出現了。
問題四:清朝格格的生辰是什麽樣子的 皇帝過生日時的滿漢全席
獻完壽禮後,皇帝要宴請群臣。皇家的金龍大宴是格外豐盛的,並具有濃郁的滿族特色。“壽宴”***有熱菜二十品,冷菜二十品,湯菜四品,小菜四品,鮮果四品,瓜果、蜜餞果二十八品,點心、糕、餅等面食二十九品,***計壹百零九品。菜肴以雞、鴨、鵝、豬、鹿、羊、野雞、野豬為主,輔以木耳、燕窩、香蕈、蘑菇等。待皇帝入座後,宴會才開始,分別上熱菜、湯菜。進膳後,獻奶茶。畢,撤宴桌。接著擺酒膳。壽宴長達四個小時,午時擺設,未時舉行,申時結束。
萬壽節期間禁止民間屠宰,官方禁止斬殺刑事犯人,民間統壹禁止穿素色服裝,壹律必須是鮮艷的服裝。上到朝廷下至各地 *** 前後數日不理關於刑事案件的政務。王公百官還要按制穿官服。
這壹天,在京城,皇帝所到之處, *** 職能負責部門要用彩畫、布匹、新建築物等將主要街道包裝得絢麗多姿,到處歌舞升平。各地 *** 的文武百官,要設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禮,祝賀皇上萬壽無疆。
除此之外,老百姓們,若有人今日在皇帝面前,或者在民間死去,也被稱為是沖撞了皇帝,因此,百姓們這天若有人死去,必須秘而不宣。當然,老百姓們家人若有人住進監獄,犯罪輕的可以釋放,罪行重的可以減免,並且允許探親。
問題五:清朝皇宮裏的阿哥,格格和貝拉、公主是什麽關系? 阿哥和貝勒
“阿哥”是皇上的兒子這壹點毫無疑問 ,親王是清朝最高的封爵(壹般為皇親宗室)而貝勒則是較差壹些的爵位了,不壹定是皇子阿哥,就是壹般的王子也可以封貝勒的
格格和公主
朝代不同叫法不同啊,格格壹般是指滿族(可能也包括其他少數民族)貴族的後裔(女),在清兵入關後統壹了中國,才逐漸被大家所知道啊,公主就是漢族人創建自己的政權後,皇室後代是女孩的都稱公主,當然也有些官員(職位很高或受到皇室的重視)或是王爺的女孩稱郡主的
希望滿意
問題六:格格到底是什麽 真正稱呼為格格的是從親王到入八分輔國公的女兒。親王的女兒稱“和碩格格”,郡王、貝勒的女兒稱“多羅格格”,貝子的女兒稱“固山格格”,入八分輔國公的女兒就稱“格格”。現在由於各種影視作品的誘導,大家都管浮朝的公主叫格格.
現在電視節目中經常出現清宮劇,“格格”滿天飛,“格格”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即婦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壹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制。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壹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後(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後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例如,皇太極的次女馬喀塔(孝端文皇後所生)初封固倫長公主,後改為“永寧長公主”,復改為“溫莊長公主”。由此可見,現在影視劇中把皇帝之女稱作“格格”是不準確的(如,“還珠格格”、“十八格格”……)。順治十七年(壹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即:
壹、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三、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五、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格格”之稱壹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際,才漸漸終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歷)壹生***生了十個女兒,其中有五人因早歿沒有加封,另外五個女兒,加封為公主。即第三女(孝賢純皇後生),封固倫和敬公主;第四女(純惠皇貴妃蘇氏生)封和碩嘉公主;第七女(孝儀純皇後生),封固倫和靜公主;第九女(孝儀純皇後生),封和碩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倫和孝公主。她是個例外,因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歲時生的,是乾隆帝最鐘愛的女兒,後下嫁給和的長子豐紳殷德。她本應封為和碩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為“固倫公主”。此外,乾隆帝還收養了其弟弘晝的壹個女兒,後來加封為和碩和婉公主。
從以上事例來看,清朝從皇太極開始就已經不把皇帝的女兒稱作“格格”了,壹般均稱為“公主”。
問題七:平常不經常說“呵呵”的人,忽然有壹天說“呵呵”是什麽意思 這種詞壹般表示出的意思就是“無語”或者是諷刺的口氣
忽然說呵呵的話,說明他開始學著用了唄。
問題八:在古代怎麽叫格格? 格格是滿語對未出嫁女子的稱呼,其漢語直譯是“姑娘。
資料鏈接:
1、滿族人日常使用時無論身份貴賤,未出嫁者都可稱為格格,然而作為封號及漢族人使用時則多指身份尊貴的年輕女性。
2、《清史稿》記載:“太祖初起,諸女但號“格格”,公主、郡主,亦史臣緣飾雲爾。”
3、1660年(順治17年)又規定除皇帝以外的貴族之女下列封號:
親王女“和碩格格”即“郡主”,嫡女封“郡主”、庶女封“郡君”。
世子、郡王女“多羅格格”即“縣主”,嫡女封“縣主”、庶女封“縣君”。
長子、貝勒女“多羅格格”即“郡君”。
貝子女“固山格格”即“縣君”。
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女即“鄉君”。
不入八分公以下女壹律不授封,俱稱“宗女”。
4、在清朝,“格格”有時候也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例如康熙年間,內務府的報告中有稱蘇麻喇姑(孝莊文皇後的侍女,曾撫養康熙帝)為“蘇麻喇額涅(母親)格格”。
問題九:在清朝額捏是什麽意思? 涵義
額涅,即母親,是滿語爸爸媽媽的意思.。
在正宗滿語裏母親是額涅,而稱自己父親的小老婆為額娘。
本段關於額涅的故事
清朝初期,蘇麻喇姑雖然是壹個侍女,但孝莊文皇後把她看成姐妹壹樣,稱她為格格,康熙皇帝稱她為額涅,皇子、公主們稱她為媽媽(註:滿語中媽媽為奶奶)。她壹生未嫁,把壹顆慈母之心獻給了清朝皇室,先後侍奉了四朝主人,幫助孝莊文皇後培養了壹代傑出君王--康熙大帝。
本段由來
女真最初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先是使用契丹字。阿骨打建國後,命大臣完顏希尹制女真文字。希尹參照漢字和契丹率制成了女真率,後稱女真大字。 後來金熙宗又制新字,稱女真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