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又稱族譜,是記載同宗***祖的血緣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典籍,包括壹家壹族的祖源宗本、世代繁衍、遷徙分布、婚配嫁娶、職業、教育程度、經濟狀況、社會地位、人物傳記等許多方面的資料。
家譜包括大量的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民俗學、教育學等有研究價值的資料,與正史、地方誌***同構成中華民族歷史的三大支柱。家譜最早源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骨片記載,後成為帝王諸侯記載世系的特權。魏晉時期家譜作為世族之間通婚和做官的依據。到了唐宋時期,民間逐漸私修家譜,明清時期非常興盛,新中國成立後曾被停止過。
家譜通常30年壹小修,60年壹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