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的《傷寒論》主要記載了什麽?
《傷寒論》有10卷,22篇。除重復外,它有***397法,113方。在感染性疾病的診治中,張仲景首創了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六經辨證,對傷寒的脈診辨證原則和方藥用藥規律進行了全面的論述。仲景用“六經病”總結了外感病的不同情況。其中,三陽病多屬於熱證和實證。如傷寒初起,邪表淺,癥見惡寒發熱,頭痛脈浮,稱為“太陽病”;邪在半表半裏,出現寒熱交替、口苦、咽幹、脅痛等癥狀,稱為“少陽病”;邪氣入內,化為熱,導致高熱、出汗、口渴便秘、脈譫語,這就是“陽明病”。陰三病多屬寒證、虛證,如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等。本文討論了因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而導致的晚期癥狀。辨證明確的話,就要根據六經的表證、裏證、陰陽、虛實、寒熱等不同情況確定治療原則,給予相應的治療,如表證發汗、裏證攻下、虛證補虛、實證瀉下、熱證清、寒證溫等。值得註意的是,仲景在辨證論治的過程中,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或防微杜漸,防之甚於初;或者待遇不要過度,有差別後再重新調整待遇,以照顧權利,防止變化。在具體的辨證論治過程中,《內經》提出的“治未病”的思想得到了深入的體現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