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數學史上的光輝篇章

數學史上的光輝篇章

祖沖之(429—500),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偉大科學家、數學家,生於劉宋文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範陽遒縣(今河北淶源縣)人,卒於南齊東昏侯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其祖父和父親都歷任南朝官職,對於文歷法很有研究。祖沖之自幼受家庭書墨熏陶,酷愛天文與數學。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青年時期又到專門研究學術的華林園學習,得以鉆研科學經典。之後歷任州從事史、公府參軍、縣令等職。

祖沖之壹面汲取古籍精華,壹面又親身觀測實驗,以實測數據和創新結論修改前人的不足和錯誤。他“親量圭尺,躬查儀漏,目盡毫厘,心窮籌策”,這種對待科學的刻苦精神、認真態度、實踐作風,以及不媚權貴、追求真理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天文、數學和機械等方面做出了偉大貢獻。

在天文、歷法方面,祖沖之制訂了“大明歷”,上書皇帝建議取代當時采用的有許多錯誤的“元嘉歷”,但在與守舊派戴德興等激烈爭辯後仍未被采用,直到他死後十年,才在梁朝得以頒行。在大明歷中,將19年7閏的閏法改為391年144閏,更符合實際。

在數學方面,祖沖之求出圓周率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據數學史界推測,這壹結果可能是祖沖之進壹步應用劉徽的割圓術求得的,其精度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保持了九百多年,直到15世紀,才被中亞西亞數學家阿爾·卡西(Al-kashi,1429—?,有說1436)突破。祖沖之還提出了約率(= )和密率(= )。密率的精確度也是很高的,比荷蘭工程師安托尼率(Anthonisz)的同壹發現早壹千多年。祖沖之的著作《綴術》在當時因“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是故廢而不理”,在唐代被指定為學者的必讀經典,但於11世紀失傳。

在生產應用方面,祖沖之改造了指南車,制作了水碓磨、千裏船、漏鐘等。

祖沖之興趣廣泛,才華橫溢,在哲學、文學、音樂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曾註釋《易經》、《論語》等,還撰寫小說《述異記》十卷。

祖沖之的傑出成就是世界科學史上的光輝篇章,他的偉大貢獻備受世人敬仰。巴黎科學博物館墻壁上銘刻著祖沖之的畫像和他的圓周率,莫斯科大學的走廊旁懸掛著祖沖之的雕像,月球上新發現的山脈被命名為“祖沖之山”。

雙目失明的數學家——歐拉

歐拉(1707—1783)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如果從創造的數學業績,以及數學思想方法對以後整個數學的發展所起的深遠影響來評選世界最有名的三位數學家,通常是指阿基米德、牛頓和高斯(Gauss,德,1777—1855),但也有人推崇歐拉為第三。歐拉位居第幾無關緊要,他畢竟是18世紀數學界的中心人物,被那個時代的所有數學家尊稱為“大家的老師”。

歐拉的父親愛好數學,歐拉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熏陶。上大學時又結識了數學世家伯努利(Jacob Bernoulli,瑞士,1654—1705)家族的成員,16歲便以優異成績獲得碩士學位。先後擔任過彼德堡科學院院士、柏林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等職。歐拉是數學界最多產的科學家。19歲開始寫作,直到76歲逝世為止,***發表論文和專著500多種,還有400余種未發表的手稿。1909年瑞士科學院開始出版《歐拉全集》,***74卷,到80年代尚未出齊。歐拉著述浩瀚,不僅包含科學創見,而且富有科學思想,思維過程,流入筆端,行文流暢,壹氣呵成,妙筆生花,富有文采。因而他被譽為“數學界的莎士比亞”。歐拉知識淵博,涉獵極廣。在許多學科中都可見到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式和定理。他為數學和其他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識才育人,薦賢舉能,品質高尚,為後人所敬仰。

在天文研究中,由於長期觀測太陽,積勞成疾,28歲的歐拉,於1735年右目失明。此後他依然勤奮不輟,目力逐日漸衰,58歲時(1766)左目也失明。年近花甲的科學老人雖然失去了自然界的光明,但他又重新點燃了精神世界的燈塔,他發誓:“如果命運是塊頑石,我將化作大鐵錘,將它砸得粉碎!”福無雙至,禍不單行。1771年,壹場大火把歐拉的大部分藏書和手稿焚為灰燼;1776年,妻子病故。累累打擊,未使歐拉沮喪退縮。他憑借非凡的毅力,超人的才智,雄厚的知識,驚人的記憶和裕余自如的心算能力,進行由他口授,兒女筆錄的心智創造,從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特殊科學研究活動。歐拉堅忍不拔的頑強毅力和曠古稀有的記憶力令世人傾倒。比如,他晚年時常能復述青年時期筆記的內容。有壹次,他的兩個學生分別計算同壹道由17項組成的數字之和,兩人的結果在第50位上相差壹個數字。歐拉通過心算,判明了他們的正誤。天才的歐拉在失明的17年中,竟發表了400余種論文和專著,幾乎達到他壹生著作的半數。難怪紐曼稱歐拉是“數學家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