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虞恭公碑的碑帖信息

虞恭公碑的碑帖信息

傳世拓本者計有: 陸謹庭舊藏北宋拓本

有王文治、陸謹庭跋。首行“碑”字直畫上沒有伸出,九行“太子洗馬李綱”之“李”字木部僅中豎微損,左右二點均未泐連,“天地橫潰”之“潰”字可辨。此本可能是除王華德藏本之外最佳拓本,惜今已不知所蹤,僅見於王壯弘記載。 陳鏞藏本(三行六字)

此本黑墨精拓,裁去損字,白紙鑲邊,作蝴蝶裝,***23頁,每頁縱18.3cm,橫9.2cm。前有王夫、汪瀚雲題簽“宋拓虞恭公碑殘字”帖內“公彥珍秘”“卷園”“田氏秘玩”等印8方。後有陳鏞、羅振玉等題跋。此本較少出版,是“高”、“室”字未損宋拓殘字本(為故宮現藏兩本中的壹本),殘字俱已刪去且缺字多,無法通讀。但拓工頗精,筆畫豐滿,有值得參考之處。文物出版社“歷代碑帖法書選”系列選入,放大影印,頗宜初學者臨習 嘉慶內府舊藏宋拓本 (四行八字)

清初為王聞遠所藏,後歸畢沅靈巖山館,畢氏獲罪,沒入內府,1958年王壯弘於上海征得,初歸上海博物館,轉歸上海圖書館,該本***25開,冊高36厘米,寬22.3厘米。碑文16開,帖芯高24.8厘米,寬11.9厘米。首行“碑”字直畫上有伸出,第十三行“天地橫潰”之“潰”字可辨。“李綱”之“李”字中豎泐處雖已連及左右二點,然尚未損去,亦屬北宋精拓,僅次於王華德本和陸謹庭本。帖前有題簽“宋拓虞恭公碑”,但無款帖內鈐有“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嘉慶鑒賞”、“嘉慶禦覽之寶”、“石渠寶笈”、“寶笈三編”“蘇齋審定”“覃溪”“東吳王蓮涇藏書畫記”等印,後有王澍、翁方綱、王文治題跋。

天津延光室有照片略縮小。上海有正書局珂羅版印本。日本二玄社《書跡名品叢刊》輯入者以及日本《書苑》皆以延光室照片翻印;日本二玄社《中國法書選》輯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翰墨瑰寶”系列收入,制版印刷極精。 臨川李氏十寶本 (四行八字)

黑紙鑲邊剪裱經折裝,此本裝裱時將損泐文字裁去,只留六百四十字,惜有塗墨。後過蕭山朱文鈞手,五十年代朱氏後人將此本捐獻故宮博物院。今藏故宮博物院。前有李春孫題簽“宋拓虞恭公碑”翁方綱臨銜名補缺,帖內鈐有“春孫書畫”“雙桂齋珍藏印”“宗瀚”“翊煌嗣守”“李翊勛印”“明窗細玩”“東卿過眼”“小鶴”“唐氏寶藏”“誌超”“聯琇嗣守”“宋直臣子方之裔”“阿難”“虛舟生王澍字若霖今字蒻林”等印,後有翁方綱等跋,光緒間李翊煌有石印本,名碑十品中有收錄,印制頗精 四歐堂本 (四行八字)

此本18開,冊高32.9厘米,寬20厘米,碑文12開,帖芯高24.1厘米,寬14.4厘米。此本經繆武子、陸謹庭、費開綬、潘祖蔭、吳湖帆遞藏,現藏上海圖書館。此本首行“碑”字已泐成壹白塊,末行“泉室麟閣”之“室”字未損,字數雖多,然不少是描塗填墨所為,實乃南宋晚期拓本。前有吳湖帆題簽“宋拓虞恭公碑”,王栩緣題“宋拓虞恭公溫彥博碑”,李鴻裔題“宋拓溫虞虞公彥博碑”。冊首有吳湖帆手繪《四歐堂讀碑圖》及朱臧署端“宋拓虞恭公碑”,帖內鈐有“武子”“松下清齋”“陸恭清賞” “吳潘祖蔭章”“至寶”“鶴江鑒賞”“四歐堂藏碑印”“羅叔言” “吳潘靜淑” “陳泰登印” “湖帆寶此過於明珠駿馬”“吳湖帆”“春雨齋圖書記”“蝸邃五蛹道人審定宋本”等印,後有陸謹庭、翁方綱、江鳳彜、朱昌頤、吳湖帆、潘靜淑等題跋,有顧蒓、梁同書、李鴻裔、羅振玉、褚德彜、高時顯、鄧邦述、馮超然、吳梅、張茂炯、蔡晉鏞、吳曾源、陳承修、方還、陳曾壽、葉恭綽、李浩生、朱豫卿、沈邁士、沈尹默觀款有上海昌藝社珂羅版印本,印刷甚精。 四川王華德珍藏本(四行七字)

此本為北宋早期拓本(大部分文字比陸謹庭本還要清晰),是四川古琴泰鬥王華德老先生的珍藏本,***存820余字。是迄今已知的最佳拓本,拓工非常精美,但題跋部分在文革期間丟失。首行“碑”字和“太子洗馬李綱”之“李”完全清晰內有王澍、宓炳奎、王華德等鑒印十余枚。可惜王老先生去世後,今已不知所蹤。 南皮張之萬舊藏濃墨拓

明王世懋跋,惜有塗墨。此本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貴池劉氏藏本

此本首行有殘,拓工精,大約只能見到400余字,後有吳平齋、楊守敬長跋。

劉世珩,安徽貴池人。辛亥革命以後,移居上海,以清朝遺老自居。1926年去世後,其子劉公魯將古籍大量典賣。今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有正書局、藝苑真賞社珂羅版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