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自古壹條道”,由北向南,貫穿北峰、中蜂、東蜂、南蜂、西蜂計程越20公裏。壹路行去必經千尺幢、白尺峽、老君梨溝、上天梯、滄龍嶺等絕險要道,可包嘗華山之險。此外,山上還有長空棧道、鷂子翻身等壹般人聞所未聞的險景。
若親臨其境奇峰峭壁,險徑危石,鬼斧神工必令遊者不勝驚駭,嘆為觀址。素有“奇險天下第壹山”之稱:華山系壹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
其歷史衍化可追溯至27億年:《山海經》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裏。”主峰有三:南峰“落雁”,為太華極頂,海拔2160.5米。又有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裏”,人稱“天外三峰”。雲臺、玉女二峰相輔於側,36小峰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文人謂之西京王氣之所系。
山上奇峰、怪石、雲海、鳴泉、飛瀑、古跡遍布,著名景點多達210余
處,有淩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上天梯、蒼龍嶺等。“華嶽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的“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華山系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壹,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皆藉華山而得名。早在《尚書》裏就有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載有黃帝、堯、舜都曾到華山巡遊。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壹時蔚然成風。
華山又是道教勝地,為“等四洞天”,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洞,道觀20余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自周末始,即有道家於雲臺觀布道, 金元時華山已成為全真派發祥道場。在歷代高道中,尤以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秦漢以來,和道教與華山有關的神話傳說廣為流傳,現存200余篇。其中以“巨靈劈山”、“劈山救母”、“吹蕭引鳳”影響深廣。隋唐以來
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騷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遊記不下1200余篇,摩巖石刻多達千余。
世紀之交,華山正以它獨特的景色,全新的姿態,安全保護措施的加強、奇險無比的華山,正在變為中外遊人的坦途!
華山有五峰,朝陽(東峰)、落雁(南峰)、蓮花(西峰)、五雲(北峰)、玉女(中峰)。因東南西三面是懸崖峭壁,只有柱峰頂向北傾斜打開了登華山的道路,所以有“自古華山壹條路”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