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本來是壹件小事,茶體現著壹種“中和之美”,所以流行於全國各地的都是溫文爾雅的“品茶”。但是在海豐以“茶”延伸的名目較多,如鹹茶、菜茶,甜茶等,已經成為海豐人舌尖上的特色飲食風俗習慣了。在清代海豐舉人黃漢宗就有“海豐風俗尚鹹茶,牙缽擂來響幾家;厚薄人情何處見,看她多少下芝麻。”的詩句,詼諧生動,洋溢著生活情趣,寫出了當時茶文化的盛況和人間世俗情態。
也許很多朋友到海豐做客時只知道“鹹茶”、“菜茶”,也是吃得最普遍的美食,而不知道所謂的“甜茶”,但是在海城鎮下巷姓馬的人家來說卻蘊藏著非同壹般的民俗信仰。每當正月十五時,家家戶戶都會端出壹碗熱騰騰的甜茶招待妳,這碗甜茶裏裝滿了馬家人的真誠與祝福,讓人感到濃濃的樸實鄉情。
那麽,下巷馬的“煮甜茶”這項民俗是如何形成的呢?它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呢?據說與其祖先馬德坤有著密切的聯系。嘉慶十七年(1812)四月初四日,馬德坤出生於下巷壹家庭,父馬世雄,母卓氏。童年時(約十歲左右)因患傷寒腸胃病,家庭貧困無法就醫,長期疾痢。有壹次恰好是正月十五日,其母卓氏在下巷前的高橋(石橋)下正洗著馬德坤的壹大堆的“屎褲”。此時,有壹白胡子的老者見之,便教其速買生姜、烏糖加水煮熟,吃之就好,就在卓氏感激擡頭望向橋上之時,老者已瞬間不見了,卓氏認為是“仙人”點化,於是回家照做,果然,馬德坤吃了以後便痊愈了,因而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