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林紓未曾正面發生沖突,但魯迅的具體創作中回應與順手壹擊林紓的地方卻不少,這主要表現為接受鏈雙方的文化立場差異。針對林紓《致蔡鶴卿書》斥白話文為“都下引車賣漿之徒,所操之語”的說法,魯迅具體創作之中不乏順手譏刺的文字。1919年《現在的屠殺者》雲:“卻只能在呻吟古文時,顯出高古品格;壹到講話,便依然是‘鄙俚淺陋’的白話了。四萬萬中國人嘴裏發出來的聲音,竟至總***‘不值壹哂’,真是可憐煞人。”1924年《論照相之類》亦載:“林琴南翁負了那麽大的事名,……更就用了‘引車賣漿者流’的文字來做文章的諸君而言,南亭亭長我佛山人往矣。”話鋒所指,落腳於林紓不諳時勢,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固執行舉。
魯迅回去花了幾年的時間寫了《漢文學史綱要》和壹本其他的文言文學術著作《中國小說史略》
《漢文學史綱要》系魯迅先生1926年在廈門大學擔任中國文學史課程時編寫的講義,1938年編入《魯迅全集》首次正式出版時,取用後者為書名,此後各版均同。
本書是魯迅先生1920至1926年間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與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講授小說史時的講義,先曾有油印、鉛印本供內部使用,1923年12月至次年6月,始分上下冊由北京大學新潮社正式出版,書名已由講義名《中國小說史大略》改為《中國小說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