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先響,然後電起。電閃雷鳴,風雨驟起,春天也不全是溫柔可愛。
古書上說:“電,日照也;四陽盛,值泄之時,則明。"
這時候,春天已經完全來臨了。古人說我們看到的閃電是雷發出的光。
天空中,雲與氣互相爭鬥,閃電壹起出現。這是因為春天的突然釋放,陰陽的交匯。春風也處於高峰期,這應該是春季最威脅生命的節氣。
在中國道教的傳說中,雷公電母壹直是壹個強大的存在。人們相信雷公電母掌管人間的刑罰,可以替天行道。
王充在《徐磊·論衡》壹書中說:“此謂陰盛,吃喝之人,因不潔而殺人。隆隆之聲,震怒之聲,人若響。”
如果某個人死於雷霆之日,就會被認為這個人壹定犯了不可饒恕的不為人知的錯誤,從而引發震怒之聲,親自懲罰他。
在壹個科學無法解釋壹切的時代,這其實是古人對不可控制的自然力的敬畏和崇拜。
然而,即使在今天這個被視為“無知的封建主義”的古代,我們的祖先仍然探索著社會的規律,區分著人性的善惡,通過對自然的詮釋,定義著不同的行為準則,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智慧之光。
人們將雷電與“刑”聯系在壹起,於是有了“法度”的思維方向雷電和雨水成為統治者控制臣民、鞏固國本的壹種手段。
如果春分的時候雷電不響,那就是君主不夠威嚴讓人臣服的原因。
人們賦予這樣的自然力“懲罰”的意義,在心中豎起壹把“法”的尺子,標出善惡的區別,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誤入歧途,鑄成大錯。
古代聖賢、明師壹生追求的不就是“法之天下,儒之教化”之道嗎?
關於閃電,我能想到的成語大概就是“電光火石”兩個字。它可能和“手指之間,壹眨眼”意思壹樣
壹個偶然的機會,我從字典上了解到這四個字最初來源於佛教術語。
所謂爆裂聲,也是佛家對壹切轉瞬即逝的透明和失望的哀嘆。或許是想告訴我們,世間萬物,白雲蒼狗,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只有以自然為中心,才能更加從容豁達但每次讀到這裏,總會有壹種緊迫感,讓人莫名其妙的緊張。
說到底,我們在這裏還是凡人。我們既不能看破紅塵,也不能脫離自省。
只有那藏在雲裏,從春去秋來的雷電,歷盡滄桑,警醒著這個流傳千年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