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支那古國
。即占婆補羅(補羅梵語意為城),簡譯占婆、占波。位於印度支那半島東南沿海地帶,北起今越南河靜省的橫山關,南至平順省潘郎、潘裏地區。王都為因陀羅補羅(今茶蕎)。中國古籍稱其為象林邑,簡稱林邑,從8世紀下半葉至唐末,改稱環王國。五代又稱占城。據當地發現的國碑銘,始終自號占婆。該國為占人所建。占人的語言屬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占城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使用南天竺文字,從印度傳入婆羅門教和佛教(現占人信伊斯蘭教),崇拜濕婆和毗濕奴等神,采用種姓制度。從中國傳入築城、制造武器和生產技術,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占人地區出產象牙、犀角、烏木等珍奇異物。地當中國連接東南亞、西亞等地的海路要沖,從事中國與東南亞、印度、西亞的海上中轉貿易,獲利甚大。占人是剽悍的航海者。
占人故地
原是中國漢代所置日南郡的象林縣。192年(壹說137),象林縣功曹之子,名逵(也作達或連,又稱釋利摩羅),殺縣令,自號為王,始建占城國。國王獨攬大權。釋利摩羅及其後歷代君主,力圖向北擴張,同統治越南北部的中國封建王朝發生頻繁的戰爭。但也不時向中國朝貢,進行貿易。10~13世紀,占城成為越南封建統治者擴張的主要對象。1402年越南奪取占城的占洞、古壘兩州,把越南領土推進到今廣南、廣義地區。1471年,後黎朝黎聖宗親征占城,攻陷首都,“生擒”占王茶全,設置廣南道,使越南領土擴張到歸仁壹帶。1693年,阮有鏡領兵大舉入侵,擒占王及皇親大臣。1697年占城國滅亡。
許多歷經風霜保存下來的聖子時期的紀念物,在60年代又為了能向參觀的人們開放與清整植被,壹些計劃已經得以實施,這樣就可以逐步展示寺廟遺跡、碑文及手工制品。由於壹座被破壞了的水壩,洪水經常在此地泛濫。人們已經勾勒出了壹項詣在重修建築及發展旅遊的計劃,但是,此地真正需要的是壹系列的保護條例,以加速修復工作,並保護藝術品免受風吹日曬之苦。在4到13世紀,由於受到印度教的啟發,越南自己的文化在自己本土上發展起來。由占婆王國在作為宗教和政治首府時所保存下來的壹系列廟宇和殿堂生動地說明了這壹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