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心》:真正文學大師聯袂,“聖經”級寫作指導

《文心》:真正文學大師聯袂,“聖經”級寫作指導

在各個平臺壹生必讀推薦書單中,《文心》這本書必有壹席之地。這本本意是寫給中學師生指導寫作的書為什麽會歷經幾十年還能得到不分行業、不分年齡的廣大讀者的喜愛和推薦呢?

《文心》是我國教育家、文學家夏丏尊和葉聖陶二位先生合作撰寫的,於1934年出版。當時二位先生在語文教學中,感覺沒有合適的中學語文教學教材,遂起了念頭合寫壹本專講讀與寫的書,既是給中學生,也是給中學教師的語文書。

雖說是給中學師生的書,但在所有讀者看來,這本書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壹本教學讀與寫的書,首先它以故事講寫作的創意在今天的寫作指導類書中仍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次除卻深入淺出、實用的寫作指導內容外,它本身就是壹個活生生的,可以反復拆分、組合、咀嚼的寫作範本。最後書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猶如壹桌“滿漢全席”,在學習寫作的同時還能讓人飽嘗壹頓精神盛宴。

下面我將從故事性;文學範本和文學素養盛宴;寫作裏的人生三方面來剖析這本書。

《文心》與壹般常見的讀寫作指導手冊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章回的故事小說形式來寫實用的讀寫知識,此舉就像壹個廚師用音樂來詮釋做菜的技巧,動人悅耳之機學會了廚藝的竅門;又像園藝師用電影來講解栽培種植,優美如畫的圖像中壹點壹點展示其中的要點。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只要妳打開它,就像聽到壹首深入人心、繞梁三日的歌曲、看到壹部引人入勝的探險電影,翻閱壹部迂回曲折、情節跌宕起伏的趣味小說,讓人欲罷不能。

寫作本是乏味枯燥的事,寫作指導手冊就更是枯燥單調無味了,但在二位文學大師娓娓道來的章回“小說”中,壹切關於讀和寫以及作的知識蘊含在或風趣或深刻的故事中,壹切單板的知識點就都像有了生命壹般,在讀者的腦海中生根發芽成長起來。 《文心》是壹本有故事的、有生命的,有溫度的寫作指導手冊。

本書***有32個章節,每壹章節都是壹個讀寫作的知識點。這32個知識點就像夏丏尊和葉聖陶二位先生的內功心法壹樣,壹點壹點地、毫無保留地傳授於讀者。

像我們所看的武俠小說的章節名稱壹樣,《文心》中32個章節的標題也頗具故事性。像第壹章“忽然做了大人與古人了”,第九章“文章病院”,第十八章“左右逢源”,第十九章“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還沒翻開正文,已經被這些“壹看就很有故事”的標題吸引了。

作為壹本指導手冊來說,故事性的標題率先打破了“指導手冊”慣有的呆板嚴肅和方方正正的“正經”,牢牢吸引住了讀者的目光。試想如果壹個中學的學生讀到這樣標新立異又意趣橫生的“指導手冊”標題,能不驚訝好奇嗎?恐怕心裏得像裝了千萬只蟲子在抓撓壹樣,心癢難耐了!

等真正翻開正文來,壹宗夾帶著滿滿寫作“幹貨”的故事卷軸在我們面前展開,讀者們從壹踏足其中便無法停止追逐的腳步。

開篇“忽然做了大人與古人了”就從周樂華和張大文預習國文老師王先生布置的作業——魯迅的白話文《秋夜》和文言文《登泰山記》開始。

眾所周知,魯迅的文章常常是辛辣嘲諷,雖三言兩語,卻在其中蘊含了滔天巨浪的思想批判,壹個成熟的成人讀者都未必能深諳其意,對於初壹的學生而言,魯迅的文章就無異於“天塹之作”,他們又怎麽可能讀懂呢?

第壹章篇幅短小,卻能壹步壹步把讀者引入故事中,跟隨著故事裏的眾生去思考——從討論到點撥,再到解惑,二位先生借周樂華父親親身經歷的指導告訴讀者: 文學作品是有年齡之分的,要讀懂壹個作品就得有相應的經驗積累、歲月沈澱,沒有足夠的經驗積累和歲月沈澱,讀不懂也是正常的。 不單是魯迅的作品,更遠壹點的詩書五經就更是如此了。

既然讀不懂為什麽還要讀呢?這個問題不只是中學生感到困擾,乃至所有喜歡讀書的人都感到困惑。二位先生告訴我們: 讀不懂的書也要讀,重要的是從文字裏去取得經驗,學習經驗的方法。

以故事講知識,這壹點在這本書中還有幾個章節是非常突出的:

第六章“知與情與意”:“九壹八”東北事變後,周樂華、張大文等五個學生準備在《抗日周刊》評論欄寫壹篇抗日文,通過王先生的指導和五個學生妳壹言我壹語的出主意,最後成功完成了任務。與當下時事相結合,從知、情、意三方面教導我們應該以什麽樣的方式和角度去寫文章。

第七章“日記”借周樂華與父親因公赴上海親歷了壹波三折、讓人提心吊膽的戰亂來指導以及示範怎麽寫好壹篇敘述文。

第十章“印象”以張大文和周樂華以及父親去爬山的所見所聞來說明遊記的兩種寫法的不同和相同之處,這壹張的以實寫虛,從具體的意象去分析無形的“記敘”和“印象的描寫”實在是精彩之極,讓讀者對這兩種寫法有了最具體、形象的體會。

……

書中的故事,每壹個都恰當而有趣,篇幅有限,這裏就不壹壹贅述。 兩位先生能把本是條條框框的指導條例如此順手拈來、渾然天成地穿插在壹個個精彩且連貫的故事中,可見其文字內力的雄渾、深厚! 反過來,以故事小說形式行指導之實,也正是這份雄渾深厚功力的表現,只有擁有這樣的內力之後,才能在頭腦中醞釀出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新穎奪目的創意!

實用的學習方法能讓寫作事半功倍,而這樣充滿了意趣的、具象的指導方法更是讓人如獲至寶!

就像壹部好的電影壹樣,它不僅僅講好了壹個精彩絕倫的故事,它的每壹幀畫面,每壹個配樂都是攝影愛好者、音樂愛好者的極致享受。《文心》就是這樣壹部值得珍藏的“電影”,妳或許不是中學生,不是老師,不是壹個需要寫作指導的人,但只需要妳是壹個讀書的人,它就必定會是值得妳珍藏的“孤本”之壹。

何為範本?就是可做臨摹的樣本。既然是指導寫作的手冊,那麽教會讀者如何寫作就是最終的目的,因此它自己本身就應該是壹本文學範本。就像壹個美妝博主,教會粉絲化妝的同時要展現自己的功力,教導視頻最後的成品必然是要出現壹個成功的美妝的。

這壹點在別的寫作指導書上往往被忽略了,它們常常只註重於教學指導,忘記了要給讀者呈現自己的範本作用。 《文心》做到了,既有引人入勝的趣味性、可讀性,也絕對是壹個寫作的最好範本,是可供讀者去臨摹的樣本。它具有指導作用,也兼具了長久的品讀性。

許多人對優美的文字有些誤解,以為只有華麗辭藻的或者是晦澀深奧的文字或文風的才是優美的文字,在這本書中,夏丏尊和葉聖陶先生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示範——文字的優美與否從來與它的外衣沒什麽關系,只要貼切,即使簡單的三言兩語也同樣優美得讓人忍不住再三誦讀。

書中描寫樂華和大文***同寫壹封信時,有這樣的環境烘托:

看似簡單的壹句話,放到書中來,壹下子讓感覺到了鬧中更靜的環境和孩子們的專心來。

第八章“詩”中有這樣壹句:

彼時樂華和大文正在討論著陶淵明的詩,周家正處於失業無收入的困境,周枚叔無所事事只能寄情於書詩上面,兒子周樂華受家庭影響產生了學陶淵明避居鄉下的消極思想。這壹句環境的描寫非常巧妙,夕陽、半窗、柳絲的影子、玻璃窗、陶詩這幾樣東西就讓人感受到了其中的靜謐的美,給讀者描繪了壹幅彩色的圖畫,又像電影中壹幀精美的畫面。同時又烘托了周枚叔不得意、煩悶的心情。

沒有多余的字,僅僅“他剛從八十多度的陽光中跑來”十幾個字就給讀者勾出了壹個熱氣蒸騰、滿頭大汗的少年來。

《文心》通篇沒有華麗的辭藻,所有文字通俗易懂,但就是能讓人時不時停留下來,誦讀其中壹個個優美的句子。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在上面用紅筆、黑筆標上了各種各樣的符號:橫線、波浪線、雙重線……只因為其中有太多值得標記的文句。

《文心》不僅僅指導寫作,還有極高的文學素養,能在指導寫作的同時培養讀者的文學素養、熏陶個人性情和心靈。 在文學素養方面,二位先生讀書、習字、寫作以及生活上都有不壹般的主見、理解和心得。

在第五章“小小的書櫃”裏,提到:

並不是讀的書越多越雜越好,雖然這裏相對於中學生來說,但對於當下日新月異,生活節奏快、時間有限的我們來說也壹樣是非常適用的。書中在工具書、中外小說故事、古詩詞等閱讀方面都開出了非常實用又經典的書單,對於寫作初學者或中學生來說都是非常有用的。

其次, 書中提倡讀者要善於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手寫文章。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印象”和“觸發”這兩章,在“印象”中,作者從樂華、大文和枚叔三人眼睛直接看到的、想到的具體事物結合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中的壹句“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壹下子就讓讀者似乎看到了那鬥折蛇行的美景,感受到了柳宗元對於“明滅可見”的精確和適切用詞。

所謂觸發,就是由壹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文章之道不僅在文字中,更多在生活中,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生活中的觸發就像是寫作者的靈感壹樣,比如樂華記錄下來的幾個觸發:由衣領和衣袖想到的領袖;由夜半雞鳴想到的革命者的呼號…… 用心去感悟生活,是捕捉寫作素材最有效的方法。

“於有字的書以外,更留心去讀讀沒有字的書,在妳眼前森羅萬象的事物上獲得新的觸發” 於外物中感悟生活,從而提煉文章,不正印證了曹雪芹所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嗎?

這裏不僅有戰亂時期激昂奮進,求知若渴的熱血少年;有因家庭變故無法繼續上學,但仍然不曾放棄求學的鐵工廠的練習生;有因壹句無心的話就吵架冷戰以致半年不曾講過話的青澀小情侶……百味人生,是這本寫作指導手冊中意外卻又真實存在的斑斕色彩。

指導之外,故事之中,還有人生的思考,是大師們對於青年壹輩心靈上的培養和鑄造。

在第六章中,五人編輯小組成功寫好抗日文交給王先生後,王先生說了這樣壹句話:“外國人譏誚我們中國是‘文字之邦’,我們只能用文字去抗敵,大家應該怎樣慚愧啊!”五人都像背上被澆了壹盆冷水。看到這句話,感覺被澆了冷水的又何止是他們呢?每壹個讀者都應是如芒在背吧。

在那個戰亂年代,學習知識固然是必要的,但是精神思想上的建設更是不能放松和忽視。 身負教導責任的二位先生即使在指導寫作之時也不忘教導學生思考明確如何為國做貢獻、報效祖國,這是怎樣壹種師者之責!

周樂華因父親失業,經濟拮據,不能再繼續上學,只能離開***同學習的好夥伴進廠去當壹名鐵工廠的練習生。樂華從開始的委屈傷心到真正意識到“真要求學的人不壹定要進學校”,最後在工廠中白天工作,夜晚學習制圖、計算公式及關於材料等知識,空閑時間還不斷地從同學寄來的講義中學習校內的知識,壹步步把自己磨煉得超越了同齡人。

對樂華這壹特殊遭遇的學生的描寫,實際上就是二位先生在給每壹個可能讀到這本的人上壹節關於讀書與社會的課。畢竟在那個年代,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真正能安安穩穩讀到大學的人是不多的。樂華是先生們創造的壹個形象,它告訴我們 生活雖然不壹定穩定,但是生命是可伸縮的,有韌性的,只要抱著積極上進的心態,生活終歸會被妳支配。

當文中出現青澀的初戀時,就好像壹杯咖啡中聞到了清新的檸檬味道,讓人倍感意外和新奇。二位大師並不避諱少年們的“情竇初開”以及豆蔻年華特有的幼稚和青澀。

文中描寫大文和錦華鬧別扭冷戰了半年之久,之後通過新體詩又和好了。稀奇的是大師們對待初中生戀愛的態度是如此自然。

妳不會在裏面想到早戀這個詞,因為二位先生根本不認為少年的戀愛是“早戀”。在他們的認知中, 少年們情竇初開是情感發育的壹種自然狀態,是不需要抑制、不需要批判的自然現象。愛情不分年紀,自然的情感都應該被尊重。

這是現代的父母和師者們應該正視及學習的壹點。從這點來看,這本書就不僅是給學生、老師的,還可以是給每壹位當了父母或者未來將會成為父母的讀者們。

如果把寫作比喻成電影,《文心》就像是壹部傳授拍電影知識的電影,由於“導演”和“演員”們太厲害,於是把它拍成了奧斯卡電影。不,不,它不只是奧斯卡得獎影片之壹,它是奧斯卡本身,是人們不可企及的最高標準,是供人敬仰的絕對範本。它被譽為“最美的語文書”絕非浪得虛名,除了大師級的寫作指導外,還是壹場在故事中述盡文學及人生哲理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