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白扁豆的功效與作用簡介

白扁豆的功效與作用簡介

藥性甘,微溫。歸脾、胃經。 功效補脾和中,化濕消暑。 〔主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更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

藥用的白扁豆應用

1.脾氣虛證。本品能補氣以健脾,兼能化濕,藥性溫和,補而不滯,適用於脾虛濕滯,食少、便溏或泄瀉。唯其“味輕氣薄,單用無功,必須同補氣之藥***用為佳”,如參苓白術散(《和劑局方》),以本品作為人參、白術等藥物的輔助。本品還可用於脾虛濕濁下註之白帶過多,宜與白術、蒼術、芡實等補氣健脾除濕之品配伍。 2.暑濕吐瀉。暑多夾濕。夏日暑濕傷中,脾胃不和,易致吐瀉。本品能健脾化濕以和中,性雖偏溫,但無溫燥助熱傷津之弊,故可用於暑濕吐瀉。如《千金方》單用本品水煎服。偏於暑熱夾濕者,宜與荷葉、滑石等清暑、滲濕之品配伍。若屬暑月乘涼飲冷,外感於寒,內傷於濕之“陰暑”,宜配伍散寒解表,化濕和中之品,如香薷散(《和劑局方》)以之與香薷、厚樸同用。

古籍摘要

1.《本草綱目》:“止泄痢,消暑,暖脾胃……”。 2.《本草新編》:“味輕氣薄,單用無功,必須同補氣之藥***用為佳”。

食療作用

白扁豆既是滋補佳品,夏暑作清涼飲料,又是壹味良藥。餐桌上的美食關於白扁豆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南朝齊梁間陶弘景著的《名醫別錄》。明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說:“取硬殼白扁豆,連皮炒熟,入藥”,“硬殼白扁豆,加有白扁豆的粥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人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解毒也。其軟殼及黑鵲色者,其性微涼,但可供食,亦調脾胃。”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的《中國藥典》也說:白扁豆“健脾胃,清暑濕。用於脾胃虛弱、暑濕泄瀉、白帶”。總之,白扁豆壹身是寶,它的果實(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葉均可人藥。其性味甘微濕,入脾胃二經,有補脾胃,和中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泄瀉、嘔吐、暑濕內蘊、脘腹脹痛、赤白帶下等病,又能解酒毒。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