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山海經》記敘的壹則故事,說的是中國上古時期壹種叫精衛的鳥努力填平大海。《山海經》記述有壹種鳥。它的名字叫精衛。精衛原來是炎帝寵愛的女兒。
有壹天她去東海玩,可是突然風暴襲來,她死了。女娃變成了鳥,名字就叫作“精衛鳥”。精衛鳥去西山銜來石子兒和樹枝,壹次又壹次投到大海裏,想要把東海填平。
晉代詩人陶淵明寫詩說:“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後來人們常用“精衛填海”這句成語,比喻按既定的目標堅毅不拔地奮鬥到底。
2、後羿射日
傳說古時候,天空曾有十個太陽,他們都是東方天帝的兒子。這十個太陽跟他們的母親、天帝的妻子***同住在東海邊上。她經常把十個孩子放在世界最東邊的東海洗澡。
洗完澡後,讓他們像小鳥那樣棲息在壹棵大樹上。因為每個太陽的形象中心都是只鳥,所以大樹就成了他們的家,九個太陽棲息在長得較矮的樹枝上,另壹個太陽則棲息在樹梢上。
當黎明需要晨光來臨時,棲息在樹梢的太陽便坐著兩輪車,穿越天空,照射人間,把光和熱灑遍世界的每個角落。十個太陽每天壹換,輪流當值,秩序井然,天地萬物壹片和諧。
人們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人像鄰居、朋友那樣,生活在壹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過得既美滿又幸福。人和動物也能和睦相處。
那時候人們感恩於太陽給他們帶來了時辰、光明和歡樂,經常面向天空磕頭作揖,頂禮膜拜。可是,這樣的日子過長了,這十個太陽就覺得無聊,他們想要壹起周遊天空,覺得肯定很有趣。
於是,當黎明來臨時,十個太陽壹起爬上雙輪車,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這壹下,大地上的人和萬物就受不了了。十個太陽像十個大火團,他們壹起放出的熱量烤焦了大地。
燒死許許多多的人和動物。森林著火啦,所有的樹木莊稼和房子都被燒成了灰燼。那些在大火中沒有燒死的人和動物,豬突狼奔,四下流竄,發瘋似地尋找可以躲避災難的地方。
和能救命的水和食物。河流幹枯了,大海也面臨幹涸,所有的魚類也死光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竊食物。農作物和果園枯萎燒焦,供給人和家畜的食物源斷絕了。
人們不是被太陽的高溫活活燒死就是成了野獸口中食。人們在火海災難中苦苦掙紮,祈求上蒼的恩賜!這時,有個年輕英俊的英雄大神叫後羿,他是個神箭手,箭法超群,百發百中。
他被天帝召喚去,領受了驅趕太陽的使命。他看到人們生活在火難中,心中十分不忍,便暗下決心射掉那多余的九個太陽,幫助人們脫離苦海。
於是,後羿爬過了九十九座高山,邁過了九十九條大河,穿過了九十九個峽谷,來到了東海邊,登上了壹座大山,山腳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後羿拉開了萬斤力弓弩。
搭上千斤重利箭,瞄準天上火辣辣的太陽,嗖地壹箭射去,第壹太陽被射落了。後羿又拉開弓弩,搭上利箭,嗡地壹聲射去,同時射落了兩個太陽。這下,天上還有七個太陽瞪著紅彤彤的眼睛。
後羿感到這些太陽仍很焦熱,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這壹箭射得很有力,壹箭射落了四個太陽。其它的太陽嚇得全身打顫,團團旋轉。就這樣,後羿壹枝接壹枝地把箭射向太陽。
無壹虛發,射掉了九個太陽。中了箭的九個太陽壹個接壹個地死去。他們的羽毛紛紛落在地上,他們的光和熱壹點壹點地消失了。直到最後剩下壹個太陽,他怕極了。
就按照後羿的吩咐,老老實實地為大地和萬物繼續貢獻光和熱。從此,這個太陽每天從東方的海邊升起,晚上從西邊山上落下,溫暖著人間,保持萬物生存,人們安居樂業。
3、誇父追日
太陽每壹天東升西落,絲毫沒有在意北方大荒中的成都載天之山上,有壹個巨人正全神貫註地觀察著它。巨人用兩條黃蛇作耳環,手裏也把玩兩條黃蛇,他是後土的孫兒。
信的兒子,名字叫做誇父。誇父身材高大,如山嶽聳峙,卻很天真,富於幻想,這兩天,他在思考幾個有關太陽的大問題:其壹,太陽落入昧谷,黑夜便要降臨。
我熱愛光明,憎惡黑暗,我要去追趕太陽,讓他永駐天空。其二,太陽的圓臉上,沾染了不少黑斑。我期望太陽更明媚,更透亮,我要去追趕太陽,請他揩幹凈臉盤。
其三,太陽在夏天噴吐了過多的光和熱,到了冬天勢必缺乏能量;我喜歡四季如春,不要酷暑也不要嚴寒,我要去追趕太陽,勸他平均分配熱能。誇父想著想著,提起木杖。
撒開兩條長腿,就朝太陽追去。太陽坐在車上悠然西行,猝然看見壹個巨人像壹座大山壹樣壓來,不由驚呼:“媽呀!快跑,巨人來啦!”羲和在空中炸雷也似甩了個晌鞭。
六條蛟龍抖擻精神,風馳電掣般朝前飛竄。誇父吼壹聲:“跑什麽?”腳下用勁,瞬息間越過了千山萬水。龍車馳至悲泉,太陽壹滾而下直趨虞淵,這時,誇父已跨入光影。
處在大光明的包圍中,他的眼前是壹團極大極亮的火球。誇父興奮地張開雙臂,想擁抱太陽,但是,但是怎樣啦?怎樣如此的焦渴難熬?哦,誇父奔跑了半天,灑盡了渾身的汗水。
他怎樣能不渴?誇父追近太陽,經受著火球的燎烤,他怎樣能不渴?誇父踉蹌地來到黃河邊,伏下身子壹口氣喝幹了黃河水,轉過身,又連著將渭水喝幹,那焦渴,卻仍舊是那樣兇猛,那樣暴烈。
誇父掙紮著走向北方的大澤,大澤在雁門山北,是鳥們孳生雛兒、更換羽毛之地,縱橫達千裏,煙波接遙天,端的是解渴的好去處,可惜他行至半途,即頹然倒地,余輝抹在他的臉上。
是嘲諷?還是安慰?誇父渴死了,他隨身攜帶的木杖,化作了綠葉茂盛、鮮果累累的桃樹林,人們說,那是誇父留給後世的理想追求者在漫漫長路中遮陽蔽雨、充饑解渴的。
4、女媧補天
傳說當人類繁衍起來後,忽然水神***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來,他們從天上壹直打到地下,鬧得到處不寧,結果祝融打勝了,但敗了的***工不服,壹怒之下,把頭撞向不周山。
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壹個大窟窿,地也陷成壹道道大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湧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
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苦,於是決心補天,以終止這場災難。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
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好,隨後又斬下壹只大龜的四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邊天支起來。女媧還擒殺了殘害人民的黑龍,剎住了龍蛇的囂張氣焰。
最後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媧還收集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埋塞向四處鋪開的洪流。經過女媧壹番辛勞整治,蒼天總算補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龍蛇猛獸絕跡了。
人民又重新過著安樂的生活。但是這場特大的災禍畢竟留下了痕跡。從此天還是有些向西北傾斜,因此太陽、月亮和眾星晨都很自然地歸向西方。
5、神荼郁壘
東海之中的度朔山上有壹株大桃樹,枝幹蟠曲綿延,覆蓋三千裏,桃樹的東北方是鬼眾出入陰陽界的鬼門關。神荼、郁壘住在桃樹上面,稽查進進出出的群鬼,如果遇見惡鬼為非作歹。
就用蘆葦索子捆了去餵老虎。黃帝委任神荼、郁壘做鬼頭子,監察、統領天下萬鬼;又教導民間,在大門上懸掛繪有神荼、郁壘像的桃木板和蘆葦索子,以象征之物避邪鎮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