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讀《紫同治簡》有感

讀《紫同治簡》有感

讀《子同治鑒》有感1《子同治鑒》是北宋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及其助手劉攽、劉舒、範祖禹、司馬康歷時19年編撰而成的壹部史無前例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的史實***1362。

《子同治簡》記載了從周威烈王到周世宗的善行,大約在***1362左右。全書共記錄十六個時期,即: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陳...

全書記錄了從周朝開始的政治、軍事的歷史故事,講述了歷史傳說。

書中記錄了每個朝代的建立、興盛、鬥爭、反叛、衰落、滅亡,記錄了壹個又壹個朝代從興盛走向滅亡的過程,相當於壹部警示世人的書。

讀了《紫同治劍》,我對歷史的態度改變了。本來我覺得歷史很無聊,但是自從我讀了《紫同治劍》之後,它讓我更接近歷史,讓我明白了歷史的神秘和永恒。歷史是壹個神奇的故事,讓人類去探索,去探索這個神奇的故事。

當然,我最熟悉的是三國時期。看的時候發現歷史和三國演義裏描述的很不壹樣。原來《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根據史書記載寫的,和歷史有很大出入。

《資治通鑒》讓我明白,歷史只有壹個。探索歷史的奧秘,就是要揭開被時間掩埋的歷史的面紗,探索歷史的真相。

讀《子·同治簡》有感2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三國時期指的是曹、劉、孫建國相繼滅亡。這是三國時期,其實不是。三國時期,董卓去了北京,孫策找到了玉璽,於是大戲就從這裏開始了。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詩人詩人不用。因此,詩人和詩人不是很有名。因為戰爭,妳什麽都知道也沒用。對方拿著刀經過妳能寫什麽?而軍事指揮官則不同。對方拿著刀激怒了它,拿著棍子跟妳打,對方也沒辦法。這是壹個“潛規則”:國亂需要武將;國泰民安要公務員。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文臣武將諸葛亮,他能在亂世穩定蜀國,這是壹個武將所不能及的。

說到諸葛亮,就不得不說到曹操。為什麽?乍壹看,沒什麽。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諸葛亮和曹操都是宰相;諸葛亮和曹操都開過丞相府;諸葛亮是武鄉侯,曹操是武平侯;諸葛亮和曹操都是“壹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都是“皇帝無權。”

《資治通鑒》比《三國演義》好看多了。希望大家不妨看看!

看了《子同治鑒》,覺得他醒來的時候,劉備沒有打擾他,讓諸葛亮出山了。但是劉備之前兩次都沒有找到諸葛亮,諸葛亮分析天下,劉備認真聽。真的這麽巧嗎?我覺得可能是諸葛亮故意設計的。)諸葛亮真聰明。回來時,諸葛亮答應出山,劉備與關羽、張飛同行。此時,諸葛亮正在睡覺。他說:壹般儒生和俗人談司馬懿給劉備引進人才。後來劉備的世界幾乎全是諸葛亮的忠告,他可能會離開壹次。他肯定會壹次又壹次地來找他。今天看了《紫同治劍》中劉備三顧茅廬,從這裏可以看出諸葛亮很聰明,為了試探劉備是否真心,所以就溜走了,但是劉備沒有等諸葛亮留下來,到第三次的時候,他已經預料到劉備會來拜訪了。如果是這樣,可以看出劉備在信仰上的真誠和堅定。這純粹是他自己的猜測,也說明諸葛亮很聰明的進去了。

後來劉備的真心打動了諸葛亮,去找諸葛亮,但是三次都碰到諸葛亮,諸葛亮故意睡了。只有臥龍和鳳雛能被清晰地辨認出來。如果不是,(註意,反正劉備等的是諸葛亮。

劉備走的時候,劉備問是誰。

讀了《紫同治劍》4個夏天後,我又讀了《紫同治劍》(譯本)。原《子同治鑒》有04萬字。我覺得司馬光真的很厲害。他能寫出如此宏大的歷史著作。這本書時間跨度很大,從春秋戰國到北宋,1000多年的歷史故事都講了。我認為最有趣的是紫同治劍的名字。宋神宗讀了這本書,認為它以歷史得失為戒,以加強統治,所以把它命名為《子同治簡》。

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公元前262年,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的軍隊很弱,很容易被打敗。於是,趙王和平原君商議退敵之策。平原君說:“楚國是個強大的國家。只要與他們結盟,就會出兵營救。”平原君準備選20個文武雙全的人去說服楚王,但是在眾多的說客中,能幹的不行,能幹的不行。最後還剩下壹個人可以挑。這時,有壹個叫毛遂的人自告奮勇和平原君壹起去楚國,許多人都嘲笑他不自量力。然而,平原君最終同意和他壹起去楚國。第二天他們到了楚國,許多說客都說他們壹上午都沒有說服楚王。毛遂進宮對楚王說:“楚國有五千裏疆土,百萬精兵。這些都是稱霸世界的資本,任何國家都無法抗拒。秦國多次打敗楚國。這時候如果趙和楚結盟,我們壹定能壹氣呵成打敗秦國。”就這樣,楚和趙結盟,打敗了秦國。之後,毛遂成為了貴賓。

《子同治簡》通過描寫國家的興亡和民族的興衰,使歷史變得有趣,並警示後人。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讀完《紫同治劍》,我們能從《紫同治劍》中得到什麽?

首先,對於從戰國到五代的漫長歷史,《通鑒》無疑提供了詳實的線索,讀了很多曾經只有模糊印象的東西,會有更深的感受。而且編年體歷史書可以給讀者提供時代感和歷史的線索。雖然看完壹面不可能全部記住,但是這種時代感可以讓妳大致辨別事件的來龍去脈,其中的先後順序和發展脈絡是研究壹個特定時代的前提之壹。此外,雖然魏晉以前司馬文編纂的材料在今天普遍可得,並不作為壹級史料可得,但對於隋唐以後的歷史,《通鑒》有其獨特的史料價值,尤其是對於材料之間的差異,《通鑒》中的各種說法,往往是相當可觀的。至於胡三省的註釋,雖名為註音,但其價值並不在註音之上(畢竟註釋的字大多不是生僻字,與今天的普通話還有壹點距離),而是在對歷史名詞的解釋上,尤其是在官制和行政沿革上。與此同時,胡三省詳細閱讀了《通鑒》。雖然沒有善本需要校對,但大牛的校對往往不謀而合。

其次,作為壹個保存了大量資料的寶庫,對於其他讀過的人加強對作品的理解是相當有益的。比如去年寒假讀了壹部分漢代的時候,對同時讀的《春秋》和《漢道》的理解加深了很多。尤其是民國時期,學者們喜歡大段大段地引用材料,再讀壹遍就會有壹定的親切感。

同時,從道德教化的角度,司馬文用他的歷史之筆將美與醜、善與惡、智與愚、開放與狹隘刻畫得淋漓盡致。這將促使每壹個讀者進壹步審視自己,擇善而從。

對於我自己來說,從寒冬到盛夏再到寒冬,它幾乎陪伴了我整整20xx年,期間我帶著其中壹位去山西夏縣的司馬文陵園參觀。雖然我對這本書裏大部分故事的結局了如指掌,但當我讀到那些或激昂、或義正言辭、或冷酷無情、或血淋淋的段落時,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感嘆。“書如故人多愁善感,每壹次相親,都是清晨悲喜交加。”這本書帶給我太多的感觸,甚至已經深深融入了我的生活。大學四年,或許應該有這樣壹個值得紀念的“奇跡”項目。

讀《子同治簡》有感《子同治簡》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所著,歷時19年。宋神宗將其命名為“紫同治劍”,因為他“鑒於過去,他被賦予了政治資源”。

全書從周威烈二十三年開始,到六年結束,貫穿了發生在1326年的歷時典故。書中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兼顧經濟文化史料。塑造了震撼世界的生動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向我們展示了壹幅古代社會生活的壯麗畫卷。

在《資治通鑒》的世界裏,有無數的歷史典故。我印象最深的是安史之亂中安祿山的所作所為。這個歷史典故形象地說明,雖然深受壹國君主的信任,卻因為壹己私利而傷害國家臣民,攪得天下大亂。這個卑鄙小人看起來憨厚,其實是個冷酷無情的人,這讓我明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應該多聽聽別人善意的意見。安祿山是個卑鄙小人。他胖乎乎的,很有魅力,說話很無辜,但內心卻充滿邪念。他天真無邪的話迷惑了唐玄宗,取得了唐玄宗的信任,並讓軍隊由他掌管,這實際上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歷史變化。這件事太可怕了,整個國家都被攪亂了,生活被毀了。就連唐玄宗也被迫加入了逃亡的隊伍。

唐玄宗直到逃亡才真正意識到安祿山的卑鄙和心狠手辣,也是在那時才意識到處決壹個充滿正義感的大臣是多麽的昏庸。他後悔了,但世界上沒有後悔藥,歷史不可能重演。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應該做壹個傾聽別人善意意見的人!

讀《子同治簡》有感7《子同治簡》是宋代司馬光主編的第壹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東周至五代壹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事件。司馬光用了19年的時間編撰了這部400多萬字的巨著。這本書通過記錄壹些英明的國王和大臣的事跡,清晰生動地告訴我們古人的品質,如廉潔,正直,堅毅,慷慨,忠誠,忠誠和堅持。這是壹種品質,在今天仍然是有價值的,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我來說幾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

戰國是壹個崇尚欺騙的時代,百家爭鳴,人才輩出。但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殺傷力最大的才是反制措施。雙重間諜有很多種形式,然而,它毫無例外地針對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偏執)。沒有人懷疑,何況君主,我壹個人,說的是沒有見面傾向的人。因為敵我反派對抗,最遺憾的是魏,據中原之地,富貴而鄙夷諸侯。如果能留住吳起和孫臏這兩個戰國時期最偉大的軍事家,又何苦去想呢?趙國受害最深,武靈王在騎射,北略統治,使趙國成為戰國末期唯壹能與秦國抗衡的國家。然而,在長平之戰中,趙與反目,用趙括代替廉頗,甚至為秦國殺了40萬大軍。歷史事實和反制措施太多了,可以肯定的是,它會繼續挑戰人類最脆弱的那壹部分。因為信息永遠不可能完整,人性總是多疑的。

還有壹件事我至今記憶猶新,就是商鞅變法。借學刑之名改造的方法太殘忍太苦了。他在渭水邊處決犯人,染紅了整個渭水。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得到王子和貴族的支持。秦孝公死的時候,商鞅被汽車撞死了。得者昌,失者亡。如今,如果中國想要實施各種改革,它也應該在徐圖放慢腳步,不要操之過急。

再說說唐太宗。唐太宗是壹個有名的有遠見的皇帝。壹個人做任何事都要知足常樂,三思而後行,適可而止。只知道吃飯,不知道中午割草,不知道汗水澆灌莊稼的艱辛,所以不會珍惜糧食,會大吃大喝,會忘記勞動者的汗水。久而久之,我就不會經常吃了。妳只知道怎麽騎馬,卻不知道怎麽餵馬,怎麽休息,怎麽傷馬,所以妳騎不了多久。是的,妳比那些讓馬休息壹會兒的人快了壹點,但妳忘了,妳的坐騎氣喘籲籲,快渴死了,又餓又累,它不會載妳到目的地。妳還有船,人還有水,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掌權者不關心人民,掌權者不關心下屬,所以有危險。這清楚地告訴我們壹個道理:壹個人做任何事都要知足常樂,三思而後行,適可而止。

小到壹個人,大到壹個國家,《資同治鑒》為我們提供了壹個學習和比較的典型。希望大家有空的時候讀壹讀,了解壹下我們國家的歷史,從歷史中學習做人甚至治國的道理。

讀《子同治簡》有感8《子同治簡》是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及其助手劉舒、範祖禹、司馬康等人於19年編撰的壹部歷史巨著。它是中國第壹部編年體通史,規模空前。全書294卷,約300萬字。其中記載的歷史界限涵蓋了1362年的歷史,從魏烈王周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賢德周六年(公元前959年)。

啊!《紫同治劍》是壹部多麽偉大的書啊。我讀的時候,感覺好像親眼看到了歷史事件。在歷史故事中,我了解到古代人是如何學習、工作和生活的。他們有許多現代人看不到也無法克服的困難。書中也有很多戰爭中歷史人物的記錄。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時期的孔明。他壹生輔佐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沒能實現統壹。但他留下了壹個模型。我也喜歡李時珍,因為他的《本草綱目》對現代醫學有很大貢獻。這些都是課本上看不到的知識。我們生活在壹個科技發達的新時代,寵愛自己,享受它的成就。想想古人,再想想我們。我們“生於幸福,不知幸福”。爸爸說:“歷史是打開人類智慧之門的鑰匙”,文中先輩們堅強品質的事跡總是激勵著我去努力。

紫同治劍是古代人不屈不撓的濃縮形象,也是我成長過程中的壹座燈塔...

讀完《紫同治劍》,我覺得歷史總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回首歷史長河,歷史是生活的壹面鏡子。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歷史上的每壹天都是喜憂參半;可以了解歷史上這壹天發生的事件,古為今用,歷史不能忘記。

最近看了壹部四百多萬字的史書,由宋代司馬光潛心編輯,19-字同治鑒,294卷。有記載的歷史始於魏烈王周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止於五代以後的周世宗賢德六年(公元前959年),涵蓋16個朝代,並在* * * 1363年逐年記載了詳細的歷史。它是中國第壹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本書通過記錄壹些智者和大臣的事跡,生動、簡單、清晰地告訴我們古人的品質,如清廉、正直、堅毅、慷慨、忠誠、忠信和堅持。這些品質在今天仍然是有價值的,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我來說幾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戰國是壹個崇尚欺騙的時代,百家爭鳴,人才輩出。但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殺傷力最強的,都是陰謀詭計。雙重間諜有很多種形式,然而,它毫無例外地針對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偏執)。沒有人懷疑,何況君主,我壹個人,說的是沒有見面傾向的人。因為敵我反派對抗,最遺憾的是魏,據中原之地,富貴而鄙夷諸侯。如果能留住吳起和孫臏這兩個戰國時期最偉大的軍事家,又何苦去想呢?趙國受害最深,武靈王在騎射,北略統治,使趙國成為戰國末期唯壹能與秦國抗衡的國家。然而,在長平之戰中,趙與反目,用趙括代替廉頗,甚至為秦國殺了40萬大軍。歷史事實和反制措施太多了,可以肯定的是,它會繼續挑戰人類最脆弱的那壹部分。因為信息永遠不可能完整,人性總是多疑的。

還有壹件事我至今記憶猶新,就是商鞅變法。(讀書筆記)以懲罰的名義學習改造的方法太殘忍太苦了。他在渭水邊處決犯人,染紅了整個渭水。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得到王子和貴族的支持。秦孝公死的時候,商鞅被汽車撞死了。“得者昌,失者亡”。今天,中國應該實施各種改革,徐圖應該放慢腳步,不要急於求成。

再說說唐太宗。唐太宗是壹個有名的有遠見的皇帝。壹個人做任何事都要知足常樂,三思而後行,適可而止。只知道吃飯,不知道“中午鋤草,汗下土”的艱難,所以不會珍惜糧食,會大吃大喝,會忘記勞動者的辛苦。久而久之,我就不會經常吃了。妳只知道怎麽騎馬,卻不知道怎麽餵馬,怎麽休息,怎麽傷馬,所以妳騎不了多久。是的,妳比那些讓馬休息壹會兒的人快了壹點,但妳忘了,妳的坐騎氣喘籲籲,快渴死了,又餓又累,它不會載妳到目的地。妳還有船,人還有水,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掌權者不關心人民,掌權者不關心下屬,所以有危險。這清楚地告訴我們壹個道理:壹個人做任何事都要知足常樂,三思而後行,適可而止。

小到壹個人,大到壹個國家,《資同治鑒》為我們提供了壹個學習和比較的典型,從中我們可以了解我國的歷史,學習做人甚至治國的道理。看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要想做壹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要好好學習,遇到挫折不要輕易放棄。我將來必須努力學習,做壹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讀《紫同治劍》有壹種10的感覺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必有壹失。”意思是老人們經歷了很多,他們的話對我們是壹種警示或啟發。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時間沈澱下來的《論語》、《史記》、《資同治鑒》等古書,都是沈默卻飽含經典的老人。他們的教育不僅影響了我們的祖先,也讓我受益匪淺。

-題字

當提到《紫同治劍》時,許多人認為它很神秘。走進去才知道原來是這麽親切。當然,我讀的不是原著,而是臧韓誌翻譯的現代版。

本書是宋代政治家、歷史學家司馬光所著的壹部編年體通史。他寫了從周朝到隋唐宋的所有主要歷史故事。在《紫同治劍》中,所有的故事都很吸引人。裏面的很多人物都讓我佩服,比如驍勇善戰的荊軻,聰明機智的諸葛亮劉備,顧全大局的藺相如。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毛遂自薦》的故事。

公元前258年,趙國被秦國圍困,派去楚國求援。平原君想選20名文武雙全的公務員,缺壹人。這時,壹個叫毛遂的公仆勇敢地推舉自己,用他的機智威脅楚王,使楚王答應聯合抗秦,解決邯鄲之圍。因此,毛遂被平原君視為上賓。

讀著讀著,我不禁想起了去年。

去年,我市舉辦了壹次“昊成杯新概念作文大賽”。每個班必須交兩篇作文才能參加比賽。我們班剛剛重組,老師對我們不是很了解。我無法選擇兩個人。看到老師的無奈,我站起來自告奮勇:“老師,讓我試試!”老師很高興,同意了。於是,我不懈努力,多次修改作文,順利通過初賽。在現場比賽的決賽中,我冷靜地寫作,獲得了市二等獎,不僅為自己和班級贏得了榮譽,也讓老師和同學對我刮目相看。

自然,我的這種行為是自薦,我也不禁有點小得意,呵呵!以後,如果我的生活中沒有“伯樂”,那我還不如多“做義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