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擁有書法藝術的民族屈指可數,而中國的書法歷史悠久。
書法作為壹種藝術創作,具有很深的神秘性。從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李殊,再到東漢、魏晉,草書、楷書、行書等形式基本定型,書法始終散發著古代藝術的魅力,受到壹代又壹代人的喜愛。
書法是在白紙上的意味深長的黑白構圖,是由毛筆運動的靈活性和水墨的豐富性形成的。所以,書法是構圖藝術;書法家的筆是手指的延伸,筆的尖、慢、飛、挫都是受主觀性驅使,成為他情緒的發泄。所以,書法也是壹種表現藝術;書法可以通過作品悄悄反映出書法家個人的生活感受、學識、修養、性格,所以通常有這樣壹句話,字如其人,書為心畫;書法還可以用於題字、書寫匾額,所以也是壹門實用的藝術,總之,書法是壹門比較綜合的藝術,是壹門傾向於表現主觀精神的藝術。書法體現了中國藝術的基本特征,就像建築和雕塑在西方藝術中支配著其他類別的造型藝術壹樣,書法和繪畫支配著中國其他類別的美術,居中國之首。把書法和繪畫放在壹起提,把書法放在繪畫前面,就叫書畫,比如書畫、琴棋書畫、書畫、會畫等等。書法與國畫關系密切。尤其是宋元文人畫出現後,用筆作畫講究書法,水墨寫意類似書法。中國的古代雕塑也包含了書法的特征。中國古代雕塑的肌理是線條的組合,造型的裝飾性與書法中的篆書有著內在的聯系。中國古代建築的布局遵循對稱、平衡、主從關系的原則。園林建築中的寓意和借景,以及對亭、臺、樓、榭的空靈、飛動的追求,都與書法的結構、構圖、節奏、神韻密切相關。至於工藝美術和民間藝術,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書法的影響。書法可以說是中國藝術的靈魂。
中國的書法歷史悠久,藝術青春永在。每個時代的社會環境不同,人們的審美欣賞角度不同,而且隨著文化的發展,書法也有自己的特點,也在不斷進步。縱觀歷代書法,晉人重韻,唐人重法,宋人重意,元明更是精辟概括:
金人喜韻——金書法清麗嫵媚,風流瀟灑,體現了文人階層的閑雅,透露出壹種嫻靜之美。
唐人尊法——唐代書法嚴謹瑰麗,展現了封建鼎盛時期的國力風範和開拓精神,大有美感。
宋人對書法感興趣——宋代的書法跌宕起伏,平靜而快樂。正是在國家大難,文運未失的形勢下,文人不滿於現實的個性化書法,以書表達壹種心境。
自元明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停滯不前,江河日下,體現在書法崇尚仿古,平庸無奇。
至於晚明書法界的反俗和晚清拜碑之風的興起,就像地下奔騰的巖漿,黑夜中閃爍的閃電或火石,反映了社會大變革的壹個標誌。正所謂“穿圖”,思考千年。
追溯書法三千年的發展,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與中國社會的法律發展是同步的,強烈地反映了每個時代的精神面貌。中國書法是我們民族永遠引以為豪的藝術瑰寶。它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和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法比擬的先進藝術的特征。書法藝術逐漸在群眾中普及,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書法的意義和藝術特征是什麽?
書法是壹種文字與線條相結合的藝術形式,主要通過筆墨、結構、線條組合等方式來塑造和表達主體的審美情趣。
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征是:
(1)行和組合;
(2)具體性和抽象性;
(3)情感與象征。
曹聖張旭
張旭(生卒年不詳),蘇州人,常熟縣尉。唐代大書法家。它以草書而聞名。唐文宗曾經向全國發出壹道罕見的聖旨: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費敏的劍舞,可以成為世界“三絕”。
聖旨壹到洛陽,立刻在那些有見識的人中間引起了轟動。他們紛紛向張旭表示祝賀,祝賀他憑借出色的努力獲得了最高獎。張旭壹壹鞠躬致謝,並設宴款待洛陽名士。酒席上有人建議張旭談談草書的秘密,張旭婉言謝絕了。他謙虛地說:“妳見笑了,我知道自己卑微,皇上賞賜了我壹些東西,我為此感到愧疚。說到秘密,無非就是‘意圖’二字。”
張旭沈思片刻。他想起了杜少陵的詩《看公孫大娘弟子舞劍》,說:“少陵曾寫過壹首關於公孫大娘舞劍的詩,其中四首如射九天之猛,飛龍翼前如天使之迅猛;她開始像壹個霹靂,發泄它的憤怒,結束像閃亮的平靜的河流和大海,妳必須知道。在葉縣,我有幸看到了公孫大娘的舞蹈。每次看都引起我的聯想:她揮動左手,我立刻摸到這個手勢是什麽樣子的;他跳起來旋轉。我覺得草書中‘轉’筆的馳騁應該是這樣的!他的整個舞姿和聲音,用壹種全面的草書結構啟發了我。"
“張旭三杯草聖,未脫帽露王公頂前,如雲。”——杜甫的張旭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他的神情壹直為世人所傾倒。
張旭,生於吳軍(江蘇蘇州),出生於高波和紀明。壹開始,他是常熟的壹個指揮官,後來他成了晉武長,被稱為“張長史”。他的母親陸是初唐書法家的侄女,也就是俞士南的孫女。魯的書代代相傳,這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張旭灑脫、大方、出眾、才華橫溢、學識淵博。杜甫與李白、何交好,被列為“飲酒八仙”。他是壹位極具個性的草書大師。因為他經常喝醉,叫囂著狂走,然後寫書,甚至用頭發蘸墨水寫字,所以有“張典”的外號。懷素繼承和發展了他的筆法後,也從草書中得其名,並稱之為“醉”。唐文宗曾經寫過壹封信,把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作為“三絕”。他還寫詩,與何、張、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君子”。
張旭的書法始於張芝、二王,以草書為最高成就。他本人以繼承“二王”傳統為榮,字寫得很好。另壹方面,他又模仿張芝草書藝術,創造出壹種瀟灑莫測的狂草,令世人震驚。相傳他看到公主與丈夫爭吵,他聽到了倡導,得到了筆法的意思;我在河南葉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所以得了草神。顏真卿兩次辭職,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壹個純粹的藝術家,他把自己的情緒傾註在點畫中,沒有人看,像瘋子壹樣沈醉。唐涵予在《送高賢給大師序》中稱贊道:“情感、困窘、悲傷、快樂、怨恨、渴望、醉酒、煩悶、委屈,若在心中動人,必以草書表現。看事物,可以看到山川河流,懸崖峽谷,鳥獸蟲魚花草,日月星辰,風暴烈火,電閃雷鳴,歌舞戰鬥,天地變化。可喜可賀,壹則在壹書,故許之書仍如鬼神之變,變幻莫測,終為後世所傳頌。”這是壹個真正的藝術家,他對敵人感到憤怒。⒂ ⒂我動搖⒀ ②?(7)染色?邪惡?窗簾?妳怎麽了?賬戶出了什麽問題?機械復制是什麽?
傳世的有《肚子疼帖》、《四言詩》。
中國書法是壹門獨特的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殿堂中的壹朵奇葩。中國的書法藝術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影響深遠。自從有了漢字,書法藝術就萌芽了。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和發展,直到秦朝,文字才得以統壹,產生了秦篆(小傳)和李芹。這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輝煌成就,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寫下了輝煌的壹頁,為書法作為壹門獨立藝術的存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後世韓立、楷書、草書、行書的變革、發展和繁榮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與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相適應,中國古代的書法理論也逐漸發展和繁榮起來。相對而言,古代書法理論的出現要晚於書法藝術的形成,從目前能看到的資料來看,古代的書論著作最早出現在漢代。西漢學者、文學家楊雄在《法燕文神》中提出了壹個著名的結論:“書也是用心畫的。”這裏的“書”雖然不是特指書法,但它首先論述了關於中國和書法理論的根本命題——書法與書法家思想感情的關系,以及書法藝術的表現特征,對後來的書法創作和書法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書論史的源頭。
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的發展、繁榮和興盛,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漢代是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的初創時期。隨著書法藝術的成熟和繁榮,出現了專門研究書法的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文章是東漢書法家崔原寫的草書。崔石認為草書的出現是社會需求由繁到簡的反映,描繪和贊美書法的形式美和動態美。它充分肯定了書法的藝術審美功能和價值。此後,出現了幾部重要的書法作品,如趙翼的非草書、蔡邕的《石磚》、《富弼》、《比倫》、《舊事》。特別是大書法家蔡邕的《論筆》和《九勢》,在中國書學理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的成熟期。在這壹時期,書法藝術蓬勃發展,出現了壹大批著名的書法家。書法的發展也促進了書法理論的研究。西晉時期,出現了壹批以形形色色的物象和動態來描述和比較書法藝術的理論著作,如程公燧的《李殊體》、魏衡的《四體書》、索靖的《草書》、劉劭的《飛白體》、楊全的《草書賦》等,表現出壹種"物象化"。東晉時期,書法家已經不滿足於對書法外在形式的描述,而開始探索用筆規律、結體結構、構圖技巧,註重人的主觀意誌與書法的關系。比如石傳偉夫人的《筆圖》、王羲之的《題後》、《書論》、《筆法論》、《用筆賦》、《白雲先生書法劄記》等,都是這方面的重要書論。到了南北朝,受時風影響,人們開始重視對各種書法家的評論。在這方面有影響的著作有楊信的《古籍摘名》、何宇的《論書》、瓦建吾的《書》。特別是王僧繇的書賦、論書、筆意贊等書法理論,對書法創作的過程和特點進行了刻意的探索,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的繁榮時期。隋朝雖然建立時間不長,但其書法繼承了南北朝的碑刻,並受到唐凱學派的啟發,為唐代楷書法的確立奠定了基礎。他的書法理論也側重於討論楷書的筆法和結構,智勇的《雍子八法》和誌國的《心頌》是這方面的代表。隨著唐代書法藝術的高峰,書法家和大師輩出,流派紛呈,書法理論也蓬勃發展。壹大批系統的、有分量的書法書籍相繼問世。對細節技法的探討和對書法創作規律的分析,逐漸取代了對書法藝術整體印象的闡述,涉及到書法藝術的方方面面,體現了唐代“尊法”的風氣。的《三十六法》、孫的《書譜》、張懷玉的《書議·書信·書段》、《論》、劉體書論》、《論用筆十法》、竇泉的《書賦》、的《顏真卿論文風十二義》、的《在書隊》。特別是的《三十六法》、孫的《書譜》和顏真卿的《十二法》在中國書法理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是古代書法理論的變革時期。由於種種原因,宋代的書法比不上唐代,但卻能另辟蹊徑,宋代書法風行壹時。而且在書法理論上。宋代主張書法創作不應受法度束縛,不必在點畫、布局等具體方法上斤斤計較,而應註重作品的神韻和書法家的內在精神氣質,自由抒發思想,力求創新。它是宋代“尚意”書法風格的反映。朱的續書《斷臂》、蘇軾的《論書》、東坡題跋、黃庭堅的《論書》、米芾的《書史》、海嶽的《名言》、姜夔的《續書譜》等都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作。續書譜子特別系統精煉,受到歷代書法家的推崇,影響很大。
元明時期的書法藝術並沒有太大的發展,對書法的研究依然火爆,還沒有走出書法創作的低谷。在書法理論方面,通過繼承晉唐之法,否定宋人“尚意”書風,進而重視書法藝術的形式美,例證魏晉風度。元代書法以法度為主,代表作有鄭構《顏集》、劉有鼎《註》和陳以增《翰林要》。另壹方面,明代的書論強調崇尚典雅,崇尚力與美並重。陶的《書史會》、馮芳的《書術》和項木的《書品雅言》是他的代表作。
清代是古代書法理論承前啟後的時期。清中葉以來,出現了帖學與碑學明顯分離的格局,帖學逐漸由盛轉衰,碑學則日益興盛。因此,早期的書法理論註重筆墨技巧的闡發,其代表作有笪重光的《書筏》和朱祿貞的《書簡》。後期主要論述碑學理論。阮元的南北書派《北碑南郵》、包的《易易》、康有為的易是這壹領域的代表作品,形成了抑帖尊碑、重北輕南的風氣。劉熙載的《簡毅書鑒》分別總結了南北書風的特點,強調各有所長,比較公正客觀。不僅如此,《書綱》還對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歷史、書法風格的演變歷史以及書法藝術的技法和風格進行了全面、系統、本質的理論總結,這些著作在中國古代書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們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清代金石學的理論和實踐,促進了清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並對現代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發展的大致輪廓如上所述,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以下突出特點:
首先,註重審美時尚的總結和引導。壹般來說,壹個社會必然有壹種社會風尚,而這種社會風尚必然會影響到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社會文化各方對這種時尚的歡迎或抵制,必然會直接影響這種社會時尚的興盛與消亡。同樣,不同時代的書法藝術審美時尚也是不同的。如何引導這種審美潮流,使之成為這個時代的主導審美潮流,成為各個時代圖書理論家關註和探討的問題。如漢魏的“尚香”,晉代的“尚雲”,唐代的“尚法”,宋代的“尚意”,都是對各個時代書法藝術實踐中審美風尚的總結,反過來指導書法創作實踐,促進書法藝術的發展繁榮
其次,書法藝術的學習是全面的、系統的。只要粗略地看壹下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著作,妳就會看到,中國古代對書法藝術的研究和總結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書法藝術的方方面面,自成體系。如果與中國古代畫論相比較,就能更好地展現這壹特點。比如書法發展史的研究,從南宋楊信的《古籍摘名》開始,之後的朝代幾乎都出了這樣的作品。他們列舉了從古代到清末的書法發展史,保存了中國書法發展史的完整面貌。又如書法進化史的研究,涉及書法的產生、發展、變化、觀念、特點等各個方面,如大篆、小篆、八分、楷書、行書、曹彰、曹金等,系統而全面。再比如書法技法的學習,極其深入全面。總的來說,對筆、鋒、寫、結、墨、白布等的使用都有細致準確的研究。
第三,註意書與人品的關系。早在西漢時期,楊雄就提出了“書是心之畫”的著名觀點,認為書法藝術作品是書法家思想、品德、品位的直接反映。這壹觀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北宋書學理論家朱在其續書《斷》中認為,壹個人書法藝術的好壞與他的人品修養有很大關系,如他說:“魯公可謂忠臣,而...生於碧漢,剛毅剛強,身備嚴整,如忠臣義士,正氣凜然,不可奪大節。”《揚子雲》以書為心作畫,魯對此深信不疑。“這實際上意味著嚴的端莊和蓬勃的風格來自他的高道德和完整性。近代大書法家劉熙載在《藝文誌·書綱》中說得更清楚:“書如書。如果妳學習,如果妳有才華,如果妳有抱負,總之妳就像壹個人。“他認為,我們不僅可以通過書法看到書法家的‘學問’、‘才華’、‘誌氣’,還可以見到書法家本人。人品好書壹定好。
此外,他還善於用生動的比喻來表達欣賞者的感受,從而充分展現欣賞過程中各種心理活動的交織情況。早在東漢時期,蔡邕就用豐富而優美的比喻強調書法創作的風格要與人性的各種生動形式相融合。此後,歷代書法家繼承了這壹傳統。如孫在《書譜》中寫道:“觀夫掛針而露之異,奔雷而落石之奇,飛獸之恐怖,舞蛇而驚之態,落岸之勢而落險之形。”或重如雲,或輕如蟬;導泉,山必安;正月裏瘦如崖,眾星捧月...“在這裏,作者用了壹系列生動的比喻——其實是比喻——來比喻鐘繇、張芝、二王書法的精彩場面,使人得到感性的認識,容易理解。這種例子真的是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