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òu pǔ má huáng tāng
2 《金匱要略》卷上:厚樸麻黃湯 2.1 厚樸麻黃湯的別名厚樸石膏湯(《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2.2 處方厚樸9克 麻黃12克 石膏9克 杏仁10克 半夏10克 幹姜6克 細辛6克 小麥30克 五味子6克
2.3 功能主治治咳而脈浮者。
2.4 厚樸麻黃湯的用法用量
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煮小麥熟,去滓,納諸藥,煎取700毫升,溫服100毫升,壹日三次。
2.5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3 《金匱》卷上 3.1 方名厚樸麻黃湯
3.2 厚樸麻黃湯的別名厚樸石膏湯
3.3 組成厚樸5兩,麻黃4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幹姜2兩,細辛2兩,小麥1升,五味子半升。
3.4 主治咳而脈浮。咳而大逆,上氣胸滿,喉中不利,如水雞聲,其脈浮者。
3.5 厚樸麻黃湯的用法用量上藥以水1鬥2升,先煮小麥熟,去滓,納諸藥,煮取3升,每次溫服1升,1日3次。
3.6 厚樸麻黃湯的臨床應用咳嗽:朱某,病患咳嗽,惡寒頭疼,胸滿氣急,口燥煩渴、尿短色黃,脈浮而小弱。以《金匱》厚樸麻黃湯服藥三劑,喘滿得平,外邪解,煩渴止。再二劑,諸恙如失。
3.7 各家論述1.《醫門法津》:若咳而其脈亦浮,則外邪居多,全以外散為主,用法即於小青龍湯中去桂枝、芍藥、甘草,加厚樸、石膏、小麥,仍從肺病起見。以故桂枝之熱,芍藥之收,甘草之緩,概示不用,而加厚樸以下氣,石膏以清熱,小麥引入胃中,助其升發之氣,壹舉而表解脈和,於以置力於本病,然後破竹之勢可成耳。壹經裁酌,直若使小青龍載肺病騰空而去。
2.《沈註金匱要略》:此以脈之浮沈而分肺之營衛受病也。咳而脈浮,風邪在衛,即肺脹之類,其病尚淺,當使邪從表出。故以厚樸,杏仁下泄胸中氣實,麻黃開腠驅邪、石膏以清風化之熱,辛、半、幹姜兼驅客寒而滌痰飲,五味收肺之熱,小麥以調脾胃也。
3.《古方選註》:厚樸麻黃湯,大、小青龍之變方也。咳而上氣作聲,脈浮者,是屬外邪鼓動下焦之水氣上逆,與桂枝、芍藥、甘草和營衛無涉。故加厚樸以降胃氣上逆,小麥以降心氣來乘,麻、杏、石膏仍從肺經泄熱存陰,細辛、半夏深入陰分,祛散水寒,幹姜、五味攝太陽而監制其逆,壹舉而泄熱下氣,散邪固本之功皆備,則肺經清肅之令自行,何患咳逆上氣作聲有不寧謐者耶?
3.8 附註厚樸石膏湯(《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古籍中的厚樸麻黃湯 《醫宗金鑒》:[卷二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第七]小青龍加石膏湯方以去煩躁,兼能解肌出汗也。@@@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脈沈者,澤漆湯主之。註咳,謂咳而不...
《醫宗金鑒》:[卷二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第七]澤漆湯方皂莢丸以驅風郁之涎。若欬而脈浮,邪居肺氣,以厚樸麻黃湯,俾從表解。欬而脈沈,邪入於榮,將成肺癰,以...
《醫宗金鑒》:[卷二辨太陰病脈證並治全篇]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方不浮矣。集註王肯堂曰:病在太陽脈浮無汗,宜麻黃湯。此脈浮當亦無汗,而不言者,謂陰不得有汗,不必...
《醫宗金鑒》:[卷四醫宗金鑒三十七卷]喘急短氣陽表證同見,是為表喘,無汗者麻黃湯,兼煩躁者大青龍湯,有汗者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與陽明裏證同見,是為...
《醫宗金鑒》:[卷四醫宗金鑒四十壹卷]瘧疾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