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在長沙馬王堆三號西漢墓出土的《導引圖》,繪有四十余種導引姿態的圖。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載有導引治病法260多種。
①指古代的延年益壽術,見《莊子集釋》:“導引神氣,以形養魄,延年之道,駐形之術”。
②指為煉氣者通脈行氣。煉氣功者氣脈阻塞不通,氣功醫者為其疏導阻滯,引通氣機,亦稱導引,見陸錦川《氣功傳統術語辭典》。
③指活動筋骨,運動四肢關節,見 《素問·異法方宜論》:“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知宜導引按蹺”之王冰註。《壹切經音義》亦曰:“凡人自摩自捏,伸縮手足,除勞去煩,名為導引。”
④《諸病源候論》卷27:“令此身囊之中滿其氣。引之者,引此舊身內惡邪伏氣,隨引而出,故名導引”。
⑤華佗認為人體要保持健康就得運動。動搖則飲食得消化,血脈流通。其創立的五禽戲即是導引之法,見 《後漢書》方術列傳所載《華佗傳》:“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腰挽體……吾有壹術,名五禽之戲……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
⑥《抱樸子·別旨》: “或伸屈,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
壹作道引。以主動的肢體運動為主,並配合呼吸運動或自我推拿而進行的壹種鍛煉身體、防治疾病的方法,也是古代養生方法,後為道家承襲。
《莊子·刻意》: “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唐·成玄英註:“導引神氣,以養形魄,延年之道,駐形之術”
(《南華真經註疏》)。晉·李頤註: “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意指通過調整呼吸,使臟腑經絡之氣和順;通過肢體運動,使人體動作靈活柔和。
《素問·異法方宜論》: “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唐·王冰註: “導引,謂搖筋骨,動支節。”唐·慧琳《壹切經音義》: “凡人自摩自捏,伸縮手足,除勞去煩,名為導引。”
宋《聖濟總錄》: “人之五臟六腑,百骸九竅,皆壹氣之所通,氣流則形和,氣戾〔li麗〕則病,導引之法,所以行血氣,利關節,辟除外邪,使不能入也。”
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導引圖》中繪有四十余種導引姿態圖像。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載有導引法二百六十余條。
書名。①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西漢初年的帛畫,是迄今我國最早的導引圖譜。原帛畫長約100厘米與前段40厘米帛書連在壹起。畫高40厘米。上有四十四個各種人物的導引圖像,分上下四層,每層繪有11幅小圖。每幅小圖平均高9~12厘米。每小圖為壹人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有衣著,或裸背,均為工筆彩繪。
除個別人像作器械運動外,多為徒手操練。其中涉及動物的有八圖。鳥最多,占四圖,計有鳥、鷂、鶴、鹯。猿猴次之,計二圖。此外為壹龍,壹熊。與五禽戲相對照缺鹿和虎。原無圖名,現名系由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定的。
②《隋書經籍誌》: 《導引圖》三卷。原註:立壹,坐壹,臥壹。
③《導引圖序》。梁肅作,原載《崇文總目》,王應麟《漢書藝文誌考證》引文。此圖可能是唐人圖,系宋初著錄。
④《雲笈七簽》卷三十四《寧先生導引養生法》有圖。亦系宋畫。原出處不詳。
⑤《六氣導引圖》壹卷,見《崇文總目》。
⑥《黃庭五藏導引圖》壹卷,見《崇文總目》 (以上②至⑥皆佚)。
⑦清·敬慎山房刊有《導引圖》,但流傳不廣。
氣功著作。撰者不詳。1卷。明·胡文煥校訂。刊於1592年。此書分中風、風痹、心腹痛、補益等27門,詳述諸病導引法119種。對明以前各種功法予以系統歸納,對同壹病證,列出多種導引法,以利辨證施功。現存明刻本,1986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語譯本。
氣功功法,見《貯香小品》。***有6法: 心病導引: 正坐,兩手握拳,用力左右相等,各六度。隨後壹手按腕上,壹手拓空如重石。又以兩手相叉,腳踏手中各六度。閉氣為之,良久。閉目,三咽津,三叩齒。肝病導引:正坐,兩手相重按?;下,徐緩身,左右各三、五度。正坐,兩手相拽,又翻覆向胸五、六度。腎病導引:正坐,兩手從耳左右引肋三五度。二手著胸,拋射,左右各數次。緩身三五度。足前後逾,左右各十數度。臥時,坐床垂足,解衣閉氣,舌舐上顎,目視頂,提縮谷道。手摩兩腎俞穴各壹百二十次,叩齒。肺病導引:正坐,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五拳。反拳捶背,左右各五,閉氣為之,良久。閉目、叩齒、咽津。脾病導引: 大坐伸壹足,屈壹足。二手放後反掣,各三五度。跪坐,兩手據地,用力回顧,虎視三五度。膽病導引:平坐,合兩腳掌,仰頭。兩手挽腳腕起,搖動為之三五度。大坐,兩手拓地,舉身努腰三五度。本法治療五臟各種疾病。
氣功功法。動功,見《修齡要旨》。用吹字導引,可正坐,以兩手聳托,左右引脅三、五度;又將手反著膝挽肘,左右同捩身三、五度,以足前後踏,左右各數十度。能去腰腎風邪積聚。
氣功功法,見《修齡要旨》。作法:用呬字導引,可正坐,以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三舉,又當反手搥背上,左右各三度。為之良久,閉目咽液,叩齒而起。可去肺家風邪積勞,去胸臆間風毒閉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