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作文《武威雷臺公園歡迎妳》
3. 關於甘肅武威文廟的導遊詞
4. 關於描述武威雷臺的作文800字
5. 武威導遊詞600字有沒有
6. 急求武威文廟雷臺和西夏博物館的導遊詞
7. 武威雷臺漢墓導遊講解詞(800字)
8. 關於武威導遊詞
甘肅省4a級景區都有哪些
景區名稱A級所屬地區年度
蘭州水車博覽園4A甘肅2005
蘭州五泉山公園4A甘肅2005
蘭州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4A甘肅2005
漳縣貴清山/遮陽山旅遊風景區4A甘肅2005
武威文廟4A甘肅2005
武威市雷臺公園4A甘肅2005
張掖大佛寺4A甘肅2005
肅南馬蹄寺風景名勝區4A甘肅2005
松鳴巖風景名勝區4A甘肅2005
冶力關風景區4A甘肅2005
拉蔔楞寺4A甘肅2005
西漢酒泉勝跡4A甘肅2002
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A甘肅2002
嘉峪關文物景區4A甘肅2001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4A甘肅2001
崆峒山風景名勝區4A甘肅2001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4A甘肅2001
敦煌陽關文物景區4A甘肅2006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4A甘肅2006
作文《武威雷臺公園歡迎妳》
時間如流水壹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記憶已隨日子的消失而漸漸褪色.但有些事兒,卻讓我歷歷在目,感動不已——那壹份深沈的母愛.
九月的天總是有些讓人捉摸不定.
記得那天早晨,我背著書包正要上學,這時,由於發著高燒無法上班的媽媽,晃晃悠悠地走了過來,慢慢地擡起手,遞給我壹把雨傘,有氣無力地說:“雪菲,今天天氣預報說有雨……咳咳……還是帶上傘好.”我擡頭望了望藍天,又瞥了壹眼那像壹團火球壹樣的大太陽,心想:怎麽可能下雨呢?順手丟下傘,壹溜煙兒跑出了門去,只聽身後遠遠的傳來了媽媽的咳嗽聲和無力的囑咐聲.
關於甘肅武威文廟的導遊詞
武威文廟也叫聖廟、孔廟。
位於武威市區東南隅,是壹組造型雄偉的,始建於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歷經擴建,規模寵大,號稱“隴右學宮之冠”。
文廟坐北向南,原由東中西三組建築物構成。
東為文昌官,中為文廟,西屬涼州府儒學,現存建築以聖廟和文昌宮保存完好。
總面積1,500平方米,是歷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武威文廟位於涼州城區東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組成,東為文昌官,中為文廟,西屬涼州府儒學院。
占地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98米,東西寬152米,占地面積30096平方米。
整個建築布局對稱,結構嚴謹,是壹組造型雄偉的宮闕式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壯,明清之際被謄為“隴右學宮之冠”,是涼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聖地,是目前西北地區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廟,屬全國三大孔廟之壹。
武威文廟景點(20張) 據《涼州衛修文廟暨儒學記》碑載:武威文廟始建於明正統二至四年(1437—1439年),後經明成化、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國年間的重修擴建,逐成壹組布局完善的建築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
該廟目前只有東、中兩組建築,現儒學院已毀,其南面的忠烈祠和節孝祠尚存,明倫堂、存誠、敬德二齋及前後附屬建築已經無存。
現東邊的文昌宮以桂籍殿為中心,前有山門、戲樓,後有崇聖祠,中為二門戲樓,左右有牛公祠、劉公祠。
文廟西以大成殿為主,前有伴池、狀元橋,後有尊經閣,中有靈星門、戟門,左右有名宦、鄉賢祠。
文廟原設有正門,面南而開,但最南端被壹堵稱“萬仞宮墻”莊重穩健的影壁所隔,由於數百年來涼州壹直未出狀元,所以開正門之事也就擱置至今。
影壁兩側各開小門,朝東的叫“義路”,往西的稱“禮門”。
由“義路”進入廟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
池上架壹座石料拱橋,名“狀元橋”。
欞星門是明正統時建築的壹座木質牌橋,四柱三間,翹檐飛角。
穿過欞星門,就可看到戟門,戟門兩側是鄉賢、名宦祠,為供養地方賢達和清官牌位的地方。
戟門是大成殿近前的壹道門,大成殿建在寬闊的石築臺基上,雄偉而壯嚴,保留著明清建築風格,大有至聖至尊的氣派。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殿,三寬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頂置九脊,鴟吻螭獸俱全,脊皆以纏枝蓮紋磚砌築。
正脊中設橋形小珠。
屋面盡覆琉璃筒板瓦。
檐下為五鋪作雙抄雙平昂。
柱頭、補間鋪作華麗,欞格隔扇、腰華板、裙板等皆有簡單雕飾。
周圍繞以回廊、高臺基,大有莊重、肅穆、文雅之風韻。
殿內迎門原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孔於的畫像,旁立著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牌位。
大成殿之後的尊經閣,是兩層土木結構樓,重檐歇山頂,坐落在高達2米的磚包臺基上,是武威現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樓建築。
閣周繞以回廊木柵欄。
頂部三重翹角上均懸有風鈴,清風徐來, *** 叮鐺,為沈寂的廟宇增添了些許生氣。
大成殿東側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
建築自成壹組,為文昌宮。
內有過殿,左右設耳房供道士居住。
過殿之後,魁星閣與桂籍殿遙相呼應。
武威文廟內古柏參天,古樸靜雅,富有我國建築莊嚴雄偉的特點,雕梁畫棟,檐牙高啄,碑匾林立,品位之高,為世罕見。
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今武威市博物館設於廟內。
《甘肅省武威縣地名資料匯編》、《甘肅古跡名騰辭典》、《絲綢之路辭典》、《絲綢之路文化大辭典》、《甘肅大辭典》、《涼州年鑒(2008)》收有辭條。
文廟原來設有正門,面南而開,它的最南端是壹堵莊重穩健的影壁,稱“萬仞宮墻”。
影壁兩側各開小門,朝東的叫“義路”,往西的稱“禮門”。
由“義路”進入廟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
池上有壹座石料拱橋,名“狀元橋”。
欞星門是明正統時建築的壹座木質牌橋,四柱三間,翹檐飛角。
穿過欞星門,就可看到戟門,戟門兩側是鄉賢、名宦祠,為供養社會賢達和清官牌位的地方。
戟門是大成殿近前的壹道門,大成殿建在寬闊的石築臺基上,雄偉而壯嚴,保留著宋元建築風格,大有至聖至尊的氣派。
殿內迎門原來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孔於的畫像,旁側侍立著孔子得意弟子顏回、子思、曾子和大名鼎鼎的“亞聖”孟子的牌位。
大成殿之後的尊經閣,是兩層土木結構樓,重檐歇山頂,坐落在高達2米的磚包臺基上,是武威現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樓建築。
閣周繞以回廊木柵欄。
頂部三重翹角上均懸有風鈴,清風徐來, *** 叮鐺,為沈寂的廟宇增添了些許生氣。
大成殿東側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
建築自成壹組,名日文昌宮。
內有過殿,左右設耳房供道士居住。
過殿之後,魁星閣與桂籍殿遙相呼應。
1981年9月1日被甘肅省人民 *** 重新核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這裏成立了武威市博物館。
館武威文廟
內收藏有歷代圖書、字畫、碑刻及其它文物3.6萬余件。
其中漢簡、木雕、木乃伊、銅奔馬、鳩杖、涼造新泉、西夏牌、西夏銅火炮等都是舉世聞名的珍品。
同時辟有7個文物陳列展室,所列歷史文物、文字說明和圖片,簡要地反映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武威歷史。
關於描述武威雷臺的作文800字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武威,有許多名勝古跡,雷臺公園就是其中之壹。
雷臺是舉世聞名的稀世珍寶,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位於甘肅武威城區北關中路,占地面積12、4萬平方米。
雷臺是絲綢之路精品旅遊景區。
1983年,雷臺被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雷臺漢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雷臺保存基本完好,長106米,寬60米,高8.5米。
臺上有明清時期的建築群雷祖殿、三星鬥姆等10座。
其建築雄偉,規模宏大。
周圍古樹參天,碧波蕩漾,是聞名遐邇的旅遊觀光勝地。
走進南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銅車馬儀仗俑隊,只見儀仗俑隊伍中,壹匹神馬,蹄踏壹只急飛的巧燕。
另外三騰空,仿佛正在大地上狂奔。
它身後是壹個龐大的馬群,馬兒們個個膘肥體胖,馬腿悠長且肌肉發達,它們身後就是銅車馬儀仗俑隊了……
再往裏走,還有雷臺觀、雷祖殿、三星鬥姆殿和天下聞名的雷臺漢墓。
在雷臺公園中,最美的地方就屬雷臺湖了。
那裏景色怡人,湖水碧綠。
湖旁生著翠綠的柳樹,嫩綠的小草。
湖中生活著可愛魚兒,調皮的小蝌蚪……
我愛雷臺公園的美景,更愛我美麗的家鄉。
武威導遊詞600字有沒有
武威——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遠在五千多年前人類已在此繁衍生息。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華文明由此傳揚;龜茲樂舞、駝 *** 響,西方文化從此流淌。
綿延千裏的河西走廊,
依稀仿佛千年商賈、邊塞風情在傳唱。
武威——中國旅遊標誌之都,“銅奔馬”從這裏騰空而起,“馬踏飛燕”向世界展示了古老中國獨領 *** 的精技詣良;“馬超龍雀”給世人宣揚著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脊梁;“龍馬”昭示旅遊發展的精神,“銅奔馬”代表中國旅遊形象。
武威——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悠久的歷史文明成就了“天馬之鄉、五涼古都、西夏輔郡、佛教勝地”的昔日輝煌;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冰川雪峰、丹霞砂林”的自然風光;眾多的民族風情形成了“華瑞藏鄉、回鶻黨項、邊塞羌笛、滿蒙鑼晌”的民俗風尚。
“日出山花紅勝火,春來漠北賽江南”。
唐詩宋詞中的涼州孕育了千年風情,現代旅遊中的武威組裝了萬種姿態:歷史文化的厚重打造了追根溯源的板塊,大漠生態的精彩築就了探險娛樂的休閑。
以文物古跡為主的歷史文化遊:雷臺旅遊景區:雷臺(漢墓)是舉世聞名的稀世珍寶、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位於甘肅武威城區北關中路,占地面積12.4萬平方米。
雷臺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1983年雷臺被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雷臺漢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4月被定為甘肅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據史料記載,雷臺為前涼(公元301—375年)國王張茂所築靈鈞臺。
《資治通鑒》中記載:為東晉元帝大興四年(公元321年)始築“周輪80余堵,基高9仞”。
現雷臺保存基本
完好,長106米、寬60米、高8.5米。
臺上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雷祖殿、三星鬥姆殿等10座,是聞名
遐邇的旅遊觀光勝地。
雷臺旅遊區文化內涵豐富,仿漢建築大氣,它是在保護文物古跡的基礎上開發成旅遊區的,是西部壹流的旅遊景區。
在景區內展示了鑄造精美的天下第壹馬“馬踏飛燕”,修建了堪稱中華之最的漢風大門,鑄造了放大6倍的99件銅車馬儀俑,建造了凝聚漢文化精萃的三幅浮雕。
雷臺旅遊區的建成給武威人民乃至國內外遊客提供了優美舒適的旅遊觀光環境,為武
威對外開放樹立了美好形象,提升了全市乃至全省旅遊景點建設的整體水平。
文廟: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區東南部,座北向南。
始建於明正統二至四年(公元1437年至1439年),南北長壹百八十七米,東西寬壹百三十五米,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
鳩摩羅什寺:鳩摩羅什寺始建於東晉後涼時期(公元386年至403年),距今1600多年,為西域高僧佛經大翻譯家鳩摩羅什初入內地時的駐錫譯經之處,後人為紀念鳩摩羅什而在此修建了鳩摩羅什寺。
鳩摩羅什寺是當時佛教東漸時期重要的
佛教活動聖地。
寺內舌舍利塔內因藏有鳩摩羅什大師的舌舍利而聞名於世。
鳩摩羅什(公元344-413年),古龜茲國人(今新疆庫車),自小聰慧,幼年出家。
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於東晉時,受前秦苻堅之請,命大將軍呂光率軍前去迎請,於
公元386年到達涼州,駐錫於此寺,達十七年之久。
長安姚興即位後,姚興又派遣隴西碩德西伐後涼國呂隆,鳩摩羅什又被請到了長安,以國師之禮待鳩摩羅什,次年並敦請他到西明閣和逍遙園翻譯佛經,又遴選沙門僧契、僧遷、法欽、道流、道恒、道標、僧睿、僧肇等八百余人參加譯場。
從弘始四年開始,通曉佛學、梵語和漢語的鳩摩羅什在姚興、公卿和僧徒的擁助之下開始翻譯佛經,講解經典,培養弟子,據《開元釋教錄》卷四記載,鳩摩羅什翻譯的佛教經論***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近三百萬字。
他的譯著系統地介紹了
急求武威文廟雷臺和西夏博物館的導遊詞
乘客們:妳們好!我代表翻跟頭旅行社對大家表示歡迎!現在,再去武威之前我介紹壹下我們的車況。
大家乘坐的這輛車作為報廢車已經有13年歷史了,由於沒有車閘,停車時必須與其它物體相撞才能停車。
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他創下了12分鐘的事故記錄,平時只需喝兩瓶就上車。
本車沒有速度表,如果您的上牙打下牙,那速度就是40公裏;如果玻璃窗飛出去,那速度就是80公裏;如果輪子掉了的話,那速度就是140公裏;如果車頂飛出去的話,那我們就到了最後壹——天堂。
我衷心祝願各位旅行愉快、身體健康,現在我們開始寫遺言……
武威雷臺漢墓導遊講解詞(800字)
在很多旅遊城市,都可以見到“馬踏飛燕”的雕塑形象,這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標誌。
這個著名的青銅奔馬標誌,就來源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的出土文物。
雷臺,因供奉道教神仙、雷部正神聞仲而得名。
據傳說,姜子牙封神伐紂,把聞太師封為雷部正神,統領風雨雷電等各路神仙。
雷臺漢墓景區位於武威市涼州區北部,依托舊有的雷神觀而建成。
景區正門朝南,是壹座仿秦漢風格的建築。
門楣上用隸書寫著兩個大字雷臺。
透過大門向裏看,壹座高臺沖天而起,頂部就是著名的“馬踏飛燕”雕像。
這個設計,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天馬行空”的典故來,引人遐想發人深思,可謂匠心獨運。
關於武威導遊詞
導遊詞:武威雷臺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的甘肅省武威市城北壹公裏處。這裏古樹參天,湖溝縱橫,綠樹掩映中壹座氣勢巍峨的宏偉古建築群屹立在高約十米的夯土臺上,占地壹萬多平方米,這就是揚名海內外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的山土地。 雷臺也稱雷臺觀,因臺上有明天順年間重修的雷祖觀得名,是古代祭雷神的地方,為河西道教勝地。建築有山門、二平門、雷祖殿、三星鬥姆殿、東西廊房、東華閣、西華閣等,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壹九六九年,在雷臺下發現丁壹座明代大型磚式墓。出土馬俑胸前有銘文“守張掖長張君”,墓內出土金、銀、銅、鐵、玉、骨、石、陶器***二百多件。其中壹匹三足騰空、右後足踩飛鳥的“銅奔馬”,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古代藝術之冠”,“世界文化頂峰”,於壹九八四年被定為中國旅遊標誌,堪稱“天下第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