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醫針灸畢業論文範文精選

中醫針灸畢業論文範文精選

 隨著針灸在全世界的廣泛應用,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對部分針灸療效機制科學意義上的肯定,逐漸形成了西方針灸的概念。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醫針灸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醫針灸畢業論文 範文 壹:針灸治療HZ止痛效應分析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簡稱HZ)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犯神經節及皮膚,沿周圍神經分布的群集皰疹及神經痛為特征的壹種病毒性皮膚病,其特點是侵害單側壹個或多個皮區,多表現為軀幹的環狀或條形損害。筆者采用中心隨機對照研究 方法 ,運用不同針灸方法治療急性期帶狀皰疹患者,觀察不同針灸方法的止痛效應,並分析患者滿意度與止痛效應的關系,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病例來源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院、廣州市中醫醫院、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為2007年4月?2009年10月針灸科、皮膚科住院或門診患者。將101例帶狀皰疹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心隨機的方法,分配至A組(電針組)30例、B組(鋪棉灸組)23例、C組(火針組)25例、D組(叩刺拔罐組)23例。剔除5例誤納病例及2例脫落病例,結果最後符合方案A組27例、B組23例、C組24例、D組20例,***94例。其中男54例(57.4%),女40例(42.6%);年齡最小20歲,最大70歲,平均(43.61?1.59)歲。4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生命體征情況,經統計計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兩組患者不適至初診時間、皰疹情況,經統計計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試驗標準

 (1)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蛇串瘡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2]中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2)納入標準①年齡18~70歲;②出現皰疹1~7天內,未經過抗病毒和止痛治療者;③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接受本課題組各種治療方法、服從課題組安排者。(3)排除標準①屬於帶狀皰疹的特殊類型,包括眼、耳帶狀皰疹、內臟帶狀皰疹、腦膜帶狀皰疹、泛發性帶狀皰疹、無疹型帶狀皰疹;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③過敏體質及對多種藥物過敏者;④瘢痕體質者;⑤合並嚴重的心血管、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惡性腫瘤、精神病患者,結締組織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傾向的患者;⑥病情危重,難以對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確切評價者;⑦1個月內應用過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

 1.3治療方法

 4組患者皰疹局部均保持皮膚清潔,註意保護皮損。治療時取臥位,皮膚常規消毒後進行。(1)A組(電針組)取穴:阿是穴(病變皮損處)、夾脊穴(患側)、支溝穴、後溪穴。操作方法:所有穴位定位均按照《國家標準經穴部位》[3]取穴。阿是穴用平刺法局部圍針刺,夾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支溝穴、後溪穴直刺,均進針約0.8~1.0寸,針刺得氣後,接韓氏穴位刺激儀,采用疏密波,頻率為2/100Hz,2~5mA,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通電30min後出針。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計1個療程。(2)B組(電針+鋪棉灸組)鋪棉灸操作方法:將脫脂幹棉花撕成薄如蟬翼,約3cm?3cm大小棉片,根據皮損的面積決定施灸棉片的數量。鋪在阿是穴上,用火柴點燃燒盡棉花,每次施灸3遍。其余治療及療程同A組。(3)C組(電針+火針組)火針操作方法:術者左手持點燃的酒精燈,右手持中粗火針在外焰加熱針體,直至將針尖燒至紅白後,迅速準確地刺入皰疹中央約0.2~0.3cm,根據皰疹數量的多少,先刺早發的皰疹,每次選擇3~5個,每個皰疹針刺2次,術畢擠出皰液,按壓約30秒鐘,塗上壹層萬花油。其余治療及療程同A組。(4)D組(電針+叩刺拔罐組)叩刺拔罐方法:術者以壹次性梅花針叩刺阿是穴,以局部微滲血為度,然後選擇大小合適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叩刺部位及病損兩端。留罐5~10min,出血3~5mL,取罐後用活力碘消毒患處,視皰疹面積大小,決定火罐的型號和數量。其余治療及療程同A組。

 1.4觀察指標

 (1)疼痛評價指標①疼痛強度(VAS評定法,單位:mm):記錄觀察點前24h內最痛點。以100mm標識,0表示不痛,100mm表示患者能夠想象的最大疼痛強度。②疼痛緩解程度(%):記錄觀察點前24h內疼痛強度與基線相比的緩解情況。記錄範圍0~100%,0表示完全沒有緩解,100%表示完全緩解。③疼痛開始緩解時間(d):從患者開始感覺有疼痛到疼痛緩解程度恒定在30%以上所需的時間。④疼痛持續時間(d):從患者開始感覺有疼痛到疼痛完全消失所需的時間。於觀察第1~10天每次治療前、第11天記錄。③④項如在療程內無法記錄(疼痛未緩解或者消失),則在第22、30、60、90天隨訪時記錄。(2)患者滿意度:用標尺法,0~100代表患者對其所接受的治療 措施 的耐受性,100分表示很滿意,0分為很不滿意,讓患者讀出最能代表其耐受程度的位置,並記錄讀數(分)。於第11天記錄。

 1.5統計方法

 數值以(珋x?s)表示,所有數據進行比較前,經過K-S正態分布檢驗。正態分布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非正態分布資料,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相關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系數。用spss18.0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患者滿意度與VAS疼痛評分的關系

 見表1和圖1。各組帶狀皰疹患者經治療後VAS評分均明顯減少,且治療後各組VAS評分存在差異(P<0.05),A組治療後VAS評分為(0.63?1.62)分,B組(8.04?10.95)分。4組治療前後差值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說明經1療程的針灸治療後,針灸各組的總體止痛效應相當。經治療後,各組帶狀皰疹患者的滿意度有壹定的不同(P<0.05),A組(電針組)、C組(電針+火針組)患者的滿意度高於B組(電針+鋪棉灸組)、D組(電針+叩刺拔罐組)(P<0.05);電針組與電針+火針組患者的滿意度相當(P>0.05);電針+鋪棉灸組、電針+叩刺拔罐組患者滿意度相當(P>0.05)。從患者角度分析,較電針+鋪棉灸、電針+叩刺拔罐,患者更加認同電針治療或電針結合火針治療。病人滿意度是指病人憑著自己對健康的理解,權衡自己的經濟條件,結合自己對醫療保健的要求,對所接受的醫療服務的綜合評價。[4]涉及整個疾病就診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對患者滿意度與治療後VAS評分、治療前後VAS評分差值進行相關分析,結果如圖1,患者滿意度與治療後VAS評分、治療前後VAS評分差值之間均無顯著的相關性(均P>0.05)。

 2.2患者滿意度與患者疼痛緩解、疼痛持續時間、疼痛緩解程度的關系

 見表2和圖2。4組帶狀皰疹患者的疼痛緩解時間、疼痛持續時間差別無顯著性意義(P>0.05),但疼痛緩解程度的差別有顯著性意義(P<0.01),其中以A組(電針組)較B組(電針+鋪棉灸組)疼痛緩解程度更明顯(P<0.01)。四組患者的滿意度與疼痛持續時間、疼痛緩解時間、疼痛緩解程度均沒有顯著的相關性(P>05)。

 3討論

 帶狀皰疹屬中醫?蛇串瘡?範疇,其發生多因機體正氣不足,濕熱毒邪循肝膽經絡熏蒸肌膚;在病變後期,余毒未清,瘀血阻滯肌膚而發生神經痛。神經痛為帶狀皰疹特征之壹,可在發疹前或伴隨皮疹出現,神經痛是帶狀皰疹困擾患者的主要原因。止痛是針灸的壹大功能,針灸有減輕帶狀皰疹疼痛、縮短疼痛持續時間等作用[5-6]。本方案取阿是穴、夾脊穴、支溝穴、後溪穴治療,本取穴方案從蛇串瘡病機出發,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濕止痛的作用。采用電針法、電針+鋪棉灸法、電針+火針法、電針+叩刺拔罐法治療帶狀皰疹患者,雖治療後各組的VAS評分、疼痛緩解程度差別有統計學意義,但VAS評分治療前後差值、疼痛持續時間、疼痛緩解時間差別無統計學意義,患者滿意度與治療後的疼痛強度、治療前後VAS評分差值、疼痛持續時間、疼痛緩解時間、疼痛緩解程度均沒有顯著的相關性。不同針灸方法治療急性期帶狀皰疹各止前效應指標,除了疼痛緩解程度A組優於B組外,余VAS評分治療前後差值、疼痛持續時間、疼痛緩解時間、疼痛緩解程度組間差別均無顯著性意義,考慮與帶狀皰疹的自然病程壹般為2-3周[7]有關,估計到治療後的觀察點,大部分患者自然病程已向痊愈轉歸,因此無法體現各療法止痛效應的差別。電針法為阿是穴圍針刺加夾脊穴、支溝穴、後溪穴電針治療,其余三種療法分別為在此基礎上加上鋪棉灸法、火針法、叩刺拔罐法,治療後VAS評分A組(電針組)明顯低於B組(電針+鋪棉灸組),而疼痛緩解程度A組優於B組,結果說明針灸本身也給患者帶來壹定的疼痛,將電針和鋪棉灸重疊治療急性期帶狀皰疹,不僅不能減輕患者的疼痛,可能還增加了患者的疼痛。

 本研究中的患者滿意度,是患者將其所接受的治療措施的耐受性用0~100分表示出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屬病人 報告 的臨床結局。病人報告的臨床資料已成為臨床療效評價關註的焦點,可用於最佳治療方案的評價與選擇。[8]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針灸方法治療急性期帶狀皰疹,患者更加認同電針治療或電針結合火針治療,但患者滿意度與治療後的VAS評分、治療前後VAS評分差值、疼痛持續時間、疼痛緩解時間、疼痛緩解程度均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中醫針灸畢業論文範文二:循證醫學針灸證據評析

 1針灸研究證據的來源和範疇的確立

 基於循證醫學證據評價體系對針灸醫學的啟示,根據針灸學科的發展現狀和特點以及證據來源範圍,本研究確定的針灸研究證據範疇主要包括:現代研究證據、古籍載錄證據、專家 經驗 證據,其中現代研究證據又包括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非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個案報道。下面對各類研究證據的特點和納入理由作簡要闡述。

 1.1古籍載錄證據流傳至今的針灸古代醫籍是歷代針灸臨床經驗的積累,不僅涵蓋了針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經驗、針灸的適應癥、禁忌癥和註意事項等有價值的信息,並經過幾千年臨床實踐反復證實了其真實性、可靠性和適用性。因此,古代醫籍載錄的相關針灸防治疾病證據是針灸臨床決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證據之壹,本研究納入的古籍載錄證據涵蓋清代以前所有針灸治療類文獻,從內容形式上說主要包括以疾病為綱的針灸處方文獻和針灸醫案。

 1.2專家經驗證據經驗類文獻對於臨床醫學來講往往是最直接的體驗記錄,是臨床實踐與醫學理論相結合、突破和創新的結果,具有較高的理論概括和實踐指導意義。因此針灸專家經驗 總結 也是針灸臨床決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證據之壹。本研究納入的專家經驗總結主要為1919年以後國內針灸專家的臨床經驗類文獻,按照專家資質分為針灸名老中醫專家經驗和壹般針灸專家經驗。

 1.3現代臨床研究證據近現代臨床研究文獻是針灸臨床研究證據的主要來源。針灸學的特點之壹是辨證施治,強調個體化治療,並且療法豐富,因此采用統壹、標準化治療方案的針灸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並不足以代表針灸臨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除了納入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還納入非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個案報道,沒有納入系統評價或Meta分析。

 (1)隨機對照試驗: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被認為是評價醫學幹預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設計,證據的論證強度和科學性最佳[4]。本研究將RCT作為針灸研究證據之壹,但對於針灸RCT的評價既要考慮試驗設計完成質量,又需考慮到針灸臨床實際。

 (2)非隨機對照研究:目前,非隨機的臨床對照研究(Clinicalcontroltrial,CCT),仍在中醫藥、針灸領域中占據多數地位[5]。這類研究雖未采用隨機方法,但采用對照組進行比較,故非隨機臨床對照研究仍能給針灸臨床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或線索。因此,非隨機臨床對照研究為本研究針灸研究證據納入來源之壹。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價值在於可用於觀察臨床對照試驗排除的患病人群,可以充分施展針灸辨證論治特點,且費用低廉,而且在國內發表現代臨床研究文獻中,病例系列研究最多,故本研究也將其納入針灸研究證據的範疇。

 (4)個案:個案(Singlecasestudy),也稱單個病例報告。針灸個案往往靈活多變地記錄針灸療效卓著的治療方案或完整的治療變化過程,是最能體現中醫辨證論治、針灸療法復雜幹預特點的文獻形式,對於針灸臨床實踐具有壹定價值。因此個案也是針灸研究證據的納入範疇。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系統評價或Meta分析是循證醫學提倡的最佳證據之壹,但針灸治療方案隨辨證論治靈活多變,強調臨床研究的?同質性?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不足以壹壹對比分析,難以顧及針灸辨證論治、復雜幹預的核心特點,故本研究沒有將其納入臨床決策分析的研究證據範疇。

 2針灸臨床研究證據質量評價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在《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面癱》制定過程中形成的針灸研究證據評價方法和標準基礎上,借鑒已有中醫領域的證據評價方法和標準[6-7]進行補充和完善,初步建立各類針灸研究證據質量評分標準和分級標準。

 2.1古籍載錄證據的質量評價方法古代醫籍中的證據是論述性的,是臨床經驗記載或具體醫療過程的描述,故此,本研究主要考慮醫籍質量、醫家資質、記載形式(醫案、論述)、證據應用強度、內容完備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載錄證據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1)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5分者,且須符合前3條中1條以上,其中符合第2條者為經典著 作文 獻,符合第3條者為歷代沿用的古代證據。中質量文獻:得分?4分者,且須符合前4條中2條以上(含2條)。低質量文獻:得分﹤4分者。(2)評價指標說明:珍籍:本研究指王雪苔教授主編的大型叢書《針灸古典聚珍》中的收錄67種針灸醫籍。古代針灸經典著作:采用專家咨詢法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確定的古代針灸經典著作指《素問》、《靈樞》、《難經》、《甲乙經》。古代針灸名醫:依據中醫文獻學、醫學史及針灸發展史[8-9],用專家咨詢法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初步確定的古代針灸名醫有33位,包括:黃帝、扁鵲、華佗、涪翁、郭玉、曹翕、呂廣、皇甫謐、王叔和、徐秋夫、徐文伯、葛洪、甄權、楊上善、孫思邈、王燾、王惟壹、王執中、何若愚、閻明廣、竇漢卿、王國瑞、滑壽、徐鳳、淩雲、高武、汪機、馬蒔、楊繼洲、李時珍、吳昆、張景嶽、李學川。記載為歷代沿用:指該治療方案在歷代專著中重復應用。

 2.2專家經驗證據的質量評價方法專家經驗總結壹般由專家自己或他人概況歸納而成,來源範圍包括專家經驗代表性專著和期刊論文。本研究壹方面結合疾病的診治特點制定納入排除標準,壹方面依據專家範疇界定、作者、載體形式及經驗總結可靠性等因素,初步制定專家經驗證據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1)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5分者,且須符合前3條中1條以上。中質量文獻:得分?4分者,且須符合前4條中2條以上(含2條)。低質量文獻:得分﹤4分者。(2)評價指標說明:針灸領域名老中醫專家的界定:在時間範圍上界定為民國至今的近現代針灸名老中醫;進而依據文獻學、醫學史及針灸發展過程[8-9],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的第壹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集成工作指導老師名單,經過專家咨詢、討論和總結,初步確定近現代針灸名老中醫範圍,他們的代表性著作以及由他人完成的經驗總結為證據來源。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學圖書館編制的第壹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為依據進行界定。

 2.3現代針灸研究證據的質量評價方法(1)隨機對照試驗:本研究基於CONSORT聲明[10]、Jadad評分量表[11],結合針灸臨床實際及文獻特點對幹預措施的質量控制標準、療效指標、文獻載體指標等進行補充,初步制定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11分者,且前3條得分?3分,第4~11條符合5條以上。中質量文獻:得分?10分者,且前3條得分?2分,第4~11條符合3條以上;或者得分?8分者,且前3條得分?2分,且必須符合第4~11條符合5條以上。低質量文獻:得分﹤8分,且前3條得分?1分;或觀察對象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2)非隨機對照試驗:本研究在RCT評價基礎上,根據非隨機的臨床對照試驗研究特點,初步制定該類證據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8分,且前8條標準必須符合5條(含5條)以上。中質量文獻:得分?8分,但前8條評價標準符合5條以下。低質量文獻:觀察對象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或得分﹤8分。(3)序列研究質量評價方法:本研究在RCT評價基礎上,根據病例序列研究特點制定該類證據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具體見表5。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8分,且前8條標準必須符合5條(含5條)以上。中質量文獻:得分?8分,但前8條評價標準僅符合5條以下。低質量文獻:觀察對象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或得分﹤8分。(4)個案:針灸個案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的制定考慮了載體形式、作者資質、病人診療信息完整性、治療措施、療效等因素,具體見表6。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5分者,且須符合第4、7條。低質量文獻:得分﹤5分,或得分?5分者,未符合第4、7條標準。

 3針灸臨床研究證據強度及推薦等級標準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證醫學的原則和方法,結合針灸學科特點,通過專家會議討論、問卷咨詢等方式初步制定了針灸循證決策的研究證據強度及推薦等級標準,證據質量與推薦強度的等級壹壹對應,即高質量證據推薦強度也高。

 4結論

 遵循最佳研究證據是實踐循證醫學的關鍵環節,而證據的評價是保證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將循證醫學理念和方法與針灸學臨床實踐原理與現有文獻特點有機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針灸自身特點的針灸臨床研究證據評價體系,該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4.1參考循證醫學證據評價方法結合針灸自身特點

 循證醫學以客觀、真實證據作為臨床決策的可靠來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針灸醫學深入研究和借鑒。針灸臨床文獻中同樣也存在著大量應用於針灸臨床決策的文獻,故此本研究以從文獻中挖掘真實、有效的治療方案為目的,參考循證醫學證據評價方法並結合針灸學科自身特點,建立應用於針灸臨床循證決策的證據評價體系。該體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列等研究證據的評價方法,同時強調名老專家經驗證據和古籍載錄證據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反映針灸臨床實際特點的證據如個案在評價體系中的作用,能基本體現針灸臨床實踐的規律和特色。

 4.2以針灸臨床決策為目的最大可能納入研究證據

 針灸臨床研究證據評價體系是應用現代循證醫學理念方法研究針灸臨床決策的方法學探索,它跨越兩個不同醫學體系,但歸根結底還是以針灸理論及其實踐為根本的,因此該體系必須兼顧針灸臨床個體化、經驗性等特色。隨機、對照、盲法固然是臨床可靠性評價的最好方法,但中西醫學兩種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導致應用這些方法到針灸臨床實際中尚有很多不適用性。針灸臨床文獻包含有RCT、CCT、病例系列研究、專家經驗、個案報道、古籍載錄證據等多種類型,各類型文獻之間既有方法學可靠性上的強弱,也有針灸臨床可適用性的高低,還有完成質量優劣以及針灸數千年傳承的習慣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本證據等級體系以目前針灸臨床證據水平現狀為基礎,調和多因素對證據水平的評價影響,最大可能的納入各類有價值證據。

 4.3多角度考慮影響證據質量的因素

 針灸臨床決策是壹個非常復雜的多因素影響過程,從證據角度評價各類型針灸臨床文獻是值得被深入探索的新領域,針對針灸理論及實踐的特殊性,在考慮現行循證醫學評價指標外,本研究加入醫家個人資質、水平、單位、載體、學術觀點、具體針灸方案、理論解釋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評價指標的探索,並針對各類研究證據提出壹套嚴格的評價方法和質量分級標準,以排除低質量或不合格證據,篩選出高質量的可信性強的證據,為臨床應用提供切實可行的有價值證據。

 綜上,本研究采用文獻分析方法、專家訪談方法和***識性方法,結合針灸學科及文獻特點,比對循證醫學證據評價體系,探討針灸研究證據的範疇和特點,初步建立了針灸研究證據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初步建立了針灸臨床研究證據體系。但鑒於針灸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的特殊性,建立適合針灸診療特點和文獻形式的證據分級,評價體系還是壹項探索性的研究,故還存在研究證據的評價指標的確定可能不夠完善,部分評價指標缺乏權威參考標準等不足之處,亟待在今後的研究和實踐中不斷補充和完善。

中醫針灸畢業論文範文相關 文章 :

1. 針灸推拿學專業職業規劃範文

2. 電大護理論文範文

3. 中醫院實習心得體會3篇

4. 臨床醫學大專生簡歷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