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和西北地區獨特的地下和地上文物資源,以及學校收藏的大量文物,是本專業教學和科研的堅實基礎。
專業教育非常重視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能力相結合、校內課堂教學與野外考古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旨在培養創新研究、綜合交叉或專業技能等類型的專業人才,既能滿足個人的深造願望,又能更好地滿足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館、文物行政管理等部門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西北大學的考古研究始於65438年至0938年西北聯合大學歷史系考古組對張貴墓的調查和發掘。新中國成立後,遵循國家文物事業的總體布局,西北大學於1956設立了全國第二個考古學專業。
經過60多年的發展,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已成為專業設置全面、目標明確、學術團隊雄厚、科研條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完備的國內壹流考古學科,是我國文物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
西北大學考古學科在國內最早形成了“三位壹體”的學科體系(以考古研究為價值的認知體系、以文物保護技術為價值的保存體系、以文化遺產管理為價值的實現體系),是我國文化遺產事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
結合地緣優勢,形成了以周、秦、漢、唐、絲綢之路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為重點的研究特色,在西北史前文化研究、周秦早期文化研究、古代遊牧文化研究、歷代長城綜合研究、佛教考古研究、科技考古研究、文物分析、土遺址保護等文物保護關鍵技術、文化遺產管理和大遺址保護規劃研究等領域具有明顯的學科優勢和鮮明的特色。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47人,正高級職稱14人,副高級職稱12人。文化專家和“四群”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陜西省人才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1%。多項成果獲得國家級和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學院下設考古學、文物保護技術、文化遺產管理三個系,開設考古學、文物保護技術、文物與博物館學三個本科專業。
考古學有博士、碩士授權點,文物、博物館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碩士授權點。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特色專業(考古學)、1個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工作站(與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共建)、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區(考古學)、2個陜西省名牌專業(考古學)。陜西省特色專業2個(考古與文物保護),省級教學團隊2個(考古與史前考古),國家級精品資源* * *課程2門,1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陜西省精品資源* * *課程3門,西北大學精品課程4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