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看新聞報道,有時讀到有關“火”的報道,間中都會以“祝融”代之。這壹個在語文上使用了借代修辭法。那“祝融”與“火”到底有什麽關系?
明代蔣應鎬版本《山海經》的祝融據歷史記載,“祝融”本名重黎,是中國上古帝王,以火施化,後尊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據先秦古籍《山海經》記載,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衡山,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相傳名為《九天》,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熱愛生活。而另壹說法就是“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黃帝賜他姓“祝融氏”。
清代汪紱版本《山海經》的祝融《山海經·海內經》載有關於他的出生敘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可見祝融是炎帝的第五代玄玄孫。但典籍中也提及“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再補敘指:“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這樣壹轉,祝融又成了黃帝之後。不過,上古時期黃帝、炎帝本是同根同族,所以傳說中的祝融時又炎帝之孫,時而又是黃帝的後代,也就不為奇。
據《山海經·海外南經》中載:“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從中了解到祝融的特征,並非完人。另壹先秦著作《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曰:“火正曰祝融”,火正,就是掌管火的官員,神話中的火神祝融,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經逐步演化成了司火的官職。
《墨子》中使用“祝融”來說“火”至於以“祝融”代替“火災”壹詞,起源也相當早,東漢班固《漢書·五行誌上》載:“古之火正,謂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正因為祝融是火神,他的威力也被應用到兩軍對壘的戰爭中,先秦著作《墨子》載:“天命融隆火於夏之城閑,西北之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有軍隊使用火,記載中的“融”,就是“祝融”。
影視中的“祝融夫人”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的南蠻人物“祝融夫人”,在正史沒有記載。在羅貫中小說筆下,“祝融夫人”是傳說中火神祝融氏後裔,是南蠻王孟獲之妻。她在《演義》第九十回《驅巨獸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中登場,武藝高強,善用飛刀:“夫人世居南蠻,乃祝融氏之後;善使飛刀,百發百中。”是《演義》中寫到的唯壹真正上過戰場的女性,也很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