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農歷三月三,年年有個三月三

農歷三月三,年年有個三月三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滿禊潭。廣樂逶迤天上下,仙舟搖衍鏡中酣。”三月三,我國眾多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2013年12月16日,廣西區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我區農歷“三月三”放假的建議。此前,該建議已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二屆人民 *** 第17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自此,農歷“三月三”正式確定為廣西的民族傳統節日,廣西區黨委、自治區人民 *** 給予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

農歷三月初三是廣西壯、漢、瑤、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節日。在南寧、柳州、百色、河池、崇左、來賓、欽州、防城港等市的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及部分漢族群眾約2700多萬人,有著將農歷三月初三作為自己重要節日的習俗。廣西區黨委、自治區人民 *** 將農歷“三月三”確定為該區民族傳統節日,並給予放假2天,將有利於繼承和弘揚該區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有利於加強該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壹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同團結奮鬥,***同繁榮發展。

時在農歷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上巳節在中國古代,在神話中,那可是壹個以“春天”、 “生命”、 “碧水”、 “香草”、 “潔凈”、 “麗人”、 “美酒”和“雅集”為關鍵字的風情搖曳,優雅美麗的節日。相傳這天是黃帝的誕辰,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上巳節的起源最早可推到追念伏羲氏,是古代舉行“祓除釁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其名稱最早見於漢代的古籍,漢代以前將三月上旬的第壹個巳日稱為“上巳”,由於每年的三月上巳都不固定,卻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後,為了方便好記,魏晉以後統壹將上巳節定在夏歷三月初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古老的傳統節日“三月三”,在整個華夏大地上,至今不少地方仍流行著頗有意味的節俗。它流行於壯、侗、布依、水、仫佬、毛南、苗、瑤、畬等民族中。漢族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侗族,多於此日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畬族以三月三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黎族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為談愛日;土家族的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壹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瑤族以三月三為“幹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享收獲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三月歌圩歌滿天,歌妹趕圩賽蜜甜;妳唱我對歡歌起,歌妹牽手意纏綿……”,農歷三月初三的八桂大地,無論是城市的街道綠地,還是村寨的山邊田頭,處處歌聲蕩漾。“三月三,乃壯家之歌唱節;曩者,男左女右,分為兩陣;互相對歌,此起彼伏;音聲相和,響徹雲霄;琴瑟相調,動乎天地。而今,歌聲已流入尋常巷陌,囀於明堂靜室;然真情淡薄,媚俗甚厚!自由最為難得,歌曲亦是;而商業之浪,已將之沖去;嗟乎!歌非真心也,人亦非人也!”

“窈窕之章,幾人尚彈?嘔呀之段,眾人附和;撫七弦,泠泠之音隨風;吟三弄,裊裊之韻繞梁;日月聼我抒懷,天地為我傾耳;有鳴琴,無知音;渺渺兮前不見古人,茫茫乎後不見來者;尋漁夫兮船何處?望美人兮天壹方……”壯族多於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這天蒸五色糯米飯。經過千百年來的歷史陶冶,經久不衰,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同凡響的藝術創造力。歌圩普遍流行於整個壯區,其中尤以紅水河、左江、右江流域各壯族聚居的縣最為盛行。據調查,現在廣西有640個歌圩點。?

其實,壯族群眾喜歡聚在壹起唱山歌,不單單是在三月初三這壹天,每天幹完農活收工以後,大家都會在壹起唱山歌。“福娃手舞五色環,歡樂來到我壯家;尼達妮手捧五色飯,喜唱山歌迎福娃”,“壯鄉歡歌就是壯人心窩的春歌,壯鄉歡歌就是壯人最歡樂的時刻;壯鄉歡歌匯成了人間幸福的長河,壯鄉歡歌融入了春光無限的祖國!”,“三月三”歌圩,是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的盛會,是詠唱各民族興旺,謳歌各民族繁榮的盛會。?

“三月三”,更是布依族較為普遍的傳統節日,節日來源與活動內容,隨居住地區不同有所區別。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壹帶布依族又叫“祭地蠶”,俗稱“地蠶會”。傳說古時有壹莊稼漢,發現年年春播之後都有許多地蠶將幼苗咬死。經過反復觀察,他認為地蠶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馬”。為避免幼苗遭受蟲害,他用了許多方法祭祀都不靈驗。後來,他在春播時炒包谷花去餵地蠶,結果保住了幼苗。這個消息很快傳到遠近的布依人家。此後,這壹帶的布依族為了保護農作物,爭取獲得豐收,在每年這天,都用炒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蠶”,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蠶咬死田地裏的禾苗,讓五谷豐登。祭畢,人們沿田邊土坎邊走邊唱山歌,並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愛情不僅豐富多彩,而且還賞心悅目”。三月三也是苗族情人節,這天,苗族姑娘都換上節日盛裝,年輕的小夥子則口銜木葉成群結隊地來到歌場,慶祝春耕播種的同時,大家還在人群中尋找心上人。當有苗族小夥邀請姑娘對歌時,姑娘如果沒有接歌,男士則要主動退出,另找別的姑娘,如果姑娘接了歌,則說明姑娘對小夥也情投意合,兩人則可以繼續對唱情歌。

貴州望漠縣布依族傳說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驅寒。此日有條狗請客的習俗。北部壩王河壹帶,因氣溫較低,此時楓葉尚小,未能著色,以三月十三日為“楓葉節”。節日這天,人們到山野踏青遊春,兒童們摘嫩楓葉做成圓球拋打,婦女們則摘幾匹嫩楓葉插在頭髻上。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吃。青年們到山坡上吹木葉、唱山歌。如遇上稱心如意的對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達旦地對歌。臨別時,主人家用芭蕉葉包著花糯米飯和雞腿肉分送歌手,作為節日的禮物。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許多文人墨客給三月三留下了千古絕唱:如“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杜甫的《麗人行》壹詩,描寫了唐代士女在三月三到城南曲江遊玩踏青的場景,對楊貴妃和隨從們的身材神情描寫的很是細致,穿的衣服用金銀線鑲繡著孔雀和麒麟,頭上、背後、腰間飾物都是翡翠寶珠。還有笙簫鼓樂之中吃著山珍海味,也有諷刺楊國忠兄妹奢華的意思。杜甫真摯的情感也能反映平民百姓的心態,節日盛景之外的噓嘆。

張說的《三月三日詔宴定昆池宮莊賦得筵字》,“鳳凰樓下對天泉,鸚鵡洲中匝管弦。舊識平陽佳麗地,今逢上巳盛明年。舟將水動千尋日,幕***林橫兩岸煙。不降玉人觀禊飲,誰令醉舞拂賓筵。”這首詩後代給與了很高的評價,有巧奪天然之工妙,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張說壹生出將入相,政治家的詩人情懷更見三月三的盛況,他感動於唐朝的山山水水,感動於天地間的壹切精靈!如此氣象雄偉、函蓋乾坤的詩句,如果不是情識所到,我們又怎能感覺到唐朝的三月三,猶如生命氣息流動的天上人間!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三月三作為情人節由來已久。有詩為證,李白詩雲:“嘯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這裏的年年柳色,即指農歷三月三的情人節。透過這首詩,我們看到中國的情人節是多麽的浪漫:壹對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艷陽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贈,嘯聲不斷,何等境界?!不僅如此,我國在很久很久以前,親人相別,友人相離都有折柳相贈的習慣,也有詩為證:“垂柳無端饋贈別”。

張聞天說:“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與奔向前去的時候,才美麗,才有意義”。三月三,作為壹個節日,太古老了,古老得就如在林立高樓之外殘存著的壹條幽深的小巷,青苔遍覆,綠蘿紛披,而偶然綻露的壹間木門,靜默無聲,斑駁的油漆,銅綠的獸環,卻隱寓了它曾經的煊赫。如今,花花綠綠的洋節多得讓人目眩,年輕人腳步旋舞地追趕著時髦,霓虹陸離,DJ喧囂,還有多少人懷著對過往的虔誠,去輕輕叩響那扇塵封的門扉?它可能只如化石壹般,散落在某些樸拙的村了。

三月三,古代上巳節,人們踏青冶遊,折柳蘸水,祓除歲穢,極為隆重,與寒食、清明並列為三。今僅法定清明,追思懷遠,惟少數地方殘存古風遺緒。三月,是鮮花盛開的時節;三月,是農人播種的時節,如今的三月,已成為壹個黛粉紅脂的姑娘。選擇這樣的時節來過節,選擇這樣的時節來喜慶,選擇這樣的時節來歡樂,多麽富有詩情畫意!多麽懂得生活的 民族呀!

“年年有個三月三”,在迎來這個多民族傳統節日的時候,使人切身地感受到了民族古老文化的強大生命力,還有開拓其現代價值的緊迫性。當代歌手蘇紅在她的專輯《我多想唱》中有首歌是唱“三月三”的,幾句歌詞感人至深:“又是壹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 。“如今每逢春風暖,常念三月三。還有畫著小鳥的風箏,和那小夥伴……”這些歌,也許道出的正是傳統節日的魅力所在吧。

三月三,春天來,杏花桃花開滿山;谷雨前,清明後,滿山遍野走壹走;春風吹,春花飛,草長鶯飛惹人醉;走壹走,遊壹遊,健康快樂就足夠!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春天的氣息濃濃地包圍著我們;草長鶯飛,百花吐蕊,春天的燦爛已經深深地影響著我們,願妳幸福,平安!

作者:陳瑩峰,男,籍貫廣西巴馬

*** 巴馬縣委黨校講師

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幹部,縣 “美麗巴馬 清潔鄉村” 辦公室成員。研究方向為政治、經濟管理。聯系電話:0778—6220171? 13084943311 郵 編:547500? 郵箱:bmdxc#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