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楊益的著作
據《人子須知》載有疑龍經、撼龍經、畫筴圖、四大穴法,立錐賦、撥砂圖、胎腹經、望龍經、倒杖法九部。《天機會元》載有疑龍經、撼龍經、黃囊經、青囊經、穴法心鏡、玉尺經、二十四倒杖七部。《宋史?藝文誌》載,曾楊青囊經歌、正龍子經、天玉經三部。今考證,符合楊益風水術法的,可靠的著作是郭楊風水實踐綱領,137字的《青囊奧語》。
其次,是郭楊風水實施細則《天玉經》原著。
再次,是步砂量水準繩《玉尺經》原著***為三部。(詳見拙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四庫全書堪輿類典籍研究》)
二、風水實踐
楊益在石船山除授徒傳術外,風水實踐主要的是率其高徒曾文辿協助盧光稠擴建贛州城。《於都縣誌》(同治版)《武事誌》載:“唐?光啟元年(885)春,南唐盧光稠取虔州,自稱刺史,以於都譚全播為謀主,是時王朝攻陷嶺南,全播攻王朝取其虔州,天復中取其韶關,以光稠子延昌守之。天佑六年(梁開平三年)(909)秋,虔州刺史盧光稠以州附於淮南,遣使請命於梁,梁以為百勝將軍防禦使,七年(910)冬,防禦使盧光稠歿,盧光稠立其子延昌。八年(911)冬,百勝軍指揮使黎球殺盧延昌而代之。梁以球為防禦使。球暴斃。牙將李彥圖自立,譚全播稱疾不出,彥圖死,州人相率皆全播請之,全播乃起,遣使請命於梁,拜防禦使。十五年(918)梁貞明四年,冬十壹月,吳主楊謂將劉信撥虔州,仍以譚全播為右威衛將軍,領百勝將軍節度史。”
《贛南盧氏族譜?盧光稠傳略》還載“盧光稠……治政三十多年,做出了許多豐功偉績,首先將高琰創建的贛州土城墻,由壹平方公裏左右,擴建到三平方公裏左右,為宋虔州軍孔宗翰修磚石城奠定了基礎。把唐代的舊街橫街擴為六街,增修了陽街,斜街,劍街,長街,而且還修了拜將臺,皇城(現尚存東墻,南墻,西墻部分墻體)。壽量寺原為光稠家廟,傳說盧光稠因為身患疾病久醫都不能見效,乃請來僧人道誠將其治愈,光稠欲送禮重謝,道誠推辭說:“得壹袈裟地足矣”。於是光稠當即贈他的東宅花園為道誠建了壹座寺廟,起名為“盧興延壽”後改名“聖壽”。宋祥符年間(1008-1016)易名為“壽量寺”,元末毀於兵災,明洪武(1368-1398)僧人榮安重修,大學士解縉為其題字“壽量寺中興碑”。
據江西省贛州市文物局局長,博物館館長韓振飛在第二屆中國贛州楊仙嶺(楊筠松)風水文化與旅遊開發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中《試論贛州城的風水》壹文中稱“唐未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贛南寧都客家人盧光稠率眾起義,占據了贛州城,盧光稠為實現他稱王的大業,決定擴建贛州城。由於楊筠松掌握有豐富的天文地理知識,於是他輔佐盧光稠擔當起擴城的踏勘規劃工作。
第壹,拓展了城市規劃
實施擴城工程後,贛州城的城區面積達到了312平方公裏,可以滿足盧光稠稱王的城市功能需要。
第二,確定了城市發展的方向
以北端衙前為起點,由北端衙門前的陽街,向南發展了約千米,直到今天贛州市的城市發展主軸,都是沿著這條向南的軸線發展的。
第三,對位於城市北端章貢兩江合流處的衙署進行了重構。
為配合盧光稠稱王的政治需要,重構了衙署,重構後的衙署,其內部的各項建築功能設施,符合稱王政治目的禮制要求,以致贛州的百姓將衙署稱為“隍城”並延至今日。
第四,對城市街道進行了整體規劃
在唐代衙署前面十字街的基礎上,規劃了六條城市主幹道。唐代的十字街位於今建國路與西津路、章貢路相交之處。由衙署直通正南門稱陽街。東西向的西津路和章貢路分別通向西津門和湧金門,稱作橫街。在城市拓展的基礎上,楊筠松又規劃建設了與東段古城將平行的長街(今贛江路)和劍街(今中山路和濂溪路),另外,還規劃建設了陰街和斜街。楊筠松這位風水大師亦即當之無愧的規劃大師對贛州城的規劃建設完成之後,贛州的城市格局基本上已確定下來。”
《贛南盧氏族譜?卓公祖序》載:“……卓公葬於八都球田龍崗背,坳塘長岡尾,旗形酉山卯向。夫人曾氏葬於本裏韶潭盤龍形乙山辛向。次子光稠葬於贛州東林寺面前(載五代《章貢誌》),夫人祝文氏葬於本裏韶潭盤龍形,附祖安墳。”
於都上腦《劉氏族譜?劉江東傳略》載:“我脈祖宗江東……唐中和四年甲辰(884)二月初五日生,宋開寶五年(972)十壹月歿……公與譚全播***為盧王參政,時楊筠松避亂至虔州,為盧光稠葬父於石人壩”。其中所述盧光稠父親盧卓墓,壹說葬石人壩,壹說葬寧都八都龍崗背坳塘長岡尾,旗形酉山卯向,而其夫人曾氏,葬本裏(寧都洛口鄉麻田村)韶潭盤龍形乙山辛向,很顯然盧卓任贛州刺史,率其子光稠遷居上猶縣雙溪鄉,盧陽村,盧卓亡故後葬在贛州西郊之石人壩,然後遷葬故裏寧都洛口麻田村是符合事實的。其夫人曾氏“葬於本裏韶潭盤龍形乙山辛向”。我於1998年勘察該墓,掛面上端書有“楊公仙績”四字,水口縫針乙辰,右丁未水倒左,癸、艮、丙、丁諸峰環繞,扡辛山兼戌,坐乙亥火穴,水中冠帶主應損官和失齠齡之男。丁未衰水主衰退。2007年勘察時掛面“楊公仙績”四字由墨書改為石刻。水口甲卯,丙午、艮寅水朝堂,扡辛山兼戌與前同,並註:“清光緒14年5月29日重修,盧王母曾氏葬於此,又把盧王夫人也遷於此,碑刻“地肖龍馬形”。遷葬盧王夫人文氏時,違背傳統禮制,盧母右而盧王夫人在左側。
上述二次勘察應以2007年勘察較為正確。但該墓經數次重修,兼之墓主布局(排列座次)不合禮制,顯系非楊益所扡。
於都番嶺《重修番嶺始祖張公久墓誌銘》“鼻祖公允公,蓋漢留候之遠裔,而番嶺開基之始祖也,公揩儒人楊氏,聿來夫耕婦炊,吾家的綿愛自茲始,公生唐大中己卯(859年),歿於唐天成丙戌(926年)。儒人生於唐乾符甲午(874年),歿於唐天成己醜(929年)。三年(932年)同葬仙鶴形乾山巽向,相傳此地為楊公筠松所蔔……”
今考證,該墓水口縫針艮寅宮,庚戌龍入首,朝堂水有乙辰、巽巳、丁未三主流倒左。甲、卯、乙、坤、庚、辛、乾、壬諸峰環繞。掛面倒塌全被土掩埋,無法考其坐向,《墓誌銘》所載乾山巽向,屬大空亡,非郭楊唯物辯證風水術。宜立戌山辰向兼乾巽。
江西樂平流坑《董氏族譜》載:“第壹世,司徒合。仲子行仲五,以八世孫德元追贈司徒,葬長坑嶺鬥牛形,亥山巳向,配羅追贈豫章郡春人,葬楓山嶺下黃蛇形巳山亥向,皆楊筠松所蔔,事詳名位表。
第二世司空禎。合長子,行四豪俠,自任丁時援壤義勇捍鄉裏,賊不敢犯,眾感賴矣。以七世孫德元追贈司空。葬富原山金釵形壬亥向。配鄧追贈南陽郡夫人,葬白龍塘飛鵝形巳丙向,楊曾二仙有箝記見輿地圖,事詳名位”。
今江西省樂安縣牛日鎮據流坑《司徒合公史略》載,流坑村是建於五代南唐升元年間,即公歷937-942年,與於都縣番嶺張公允墓建於932年以後的時期相近,都屬楊益所蔔,而兩地相距約三百公裏,決對不是串通偽撰的。可以證明楊益在贛州的風水活動時間是自882年起至937年左右止,***約55年左右,再以楊益初來贛州時,是以陰陽龍格龍坐穴,經過風水實踐後,才創造符合李四光地應力的科學格龍坐穴乘生氣的七十二龍。在古人非長達五六十年的風水實踐,是不可能作出如此的成就。設楊益自長安逃回老家是35歲,則楊益生於847年左右,歿於937年左右,享年約九十,才是近似的事實。
誠然,楊益來到贛州後的風水實踐達五十余年之久,除大部時間從事於贛州城的風水實踐外,不僅是上述所列的陰陽宅。在贛南範圍內,諸如位於寧都的孫中山祖先孫琍及其夫人陳氏墓,劉江東壹世祖劉宗臣鐵墓以及寺觀--贛縣最古的寶華寺等,這些都是楊益在贛南風水活動期內所建。特別是我師父李本芳所說的五馬回朝墓,都經考證為郭楊唯物辯證風水術所建。……
第五節 楊益與曾文辿的死
江西興國三僚《曾氏族譜?楊公仙師傳略》載:“後師徒(指楊益與曾文辿)出遊至韓信峽藥口壩,楊公壽終,享年六十有七。我祖(指曾文辿)親為蔔葬,八仙下棋形,時乃光化三年庚申歲(900)三月初九日也”
寧都《黃陂鎮誌?人物篇》載:“……天復二年(902)二月底,盧光稠召見筠松,筠松帶病去虔州,辭歸時,盧王派專船護送,船至於都寒信峽藥口壩,筠松病危……葬吾軀殼於犀牛下海處,言罷即逝。時為三月初八戌時。……。”劉江東撰《三寶經序》載:“……楊夫子諱益,字筠松……以虔州防禦史盧光稠召其葬父,百日節度史加平章流行事,據虔州稱盧王,因失信於王,遂賜毒酒,楊公知酒有毒,乃掩傾入杯中,走至於都藥口,其毒攻入於心,遂卒葬其地”。《南安府誌》和《江西通誌》都說:“卒於虔,葬萼中藥口”。
從上述資料,三僚《曾氏族譜?楊公仙師傳略》說楊益是由三僚出遊至寒信峽偶然死的,不足信。因為楊益不是定居三僚,同時他們的始祖曾文辿也沒有到過三僚,而是在葛坳鄉小洇,隱居黃禪寺後至石船山的。
寧都《黃陂鎮誌》所述:“盧王派專船護送,船至於都寒信峽藥口壩,筠松病危,言罷即逝”亦屬荒唐。斯時,楊益在虔州佐盧王從事風水業務,902年正值擴建贛州城。
劉江東撰《三寶經序》說是:“失信於王,遂賜毒酒,毒害致死”也不符事實。僅就楊益佐盧王風水布局擴城建設的功績,盧王不可能賜毒酒毒害楊益。
興國三僚《曾氏族譜?文辿公傳略》載“考吾始祖文辿公……後師徒出遊至韓信峽藥口壩,楊公壽終,享年六十有七。我祖親為蔔葬……後辿公與諸子徒於袁州萬載縣觀邱山覽勝,見形肖五牛飲水穴,結池心,援指謂子徒曰:“吾死葬此”時值粱之貞明丙子(916)歲也,公果臘月仙逝,諸子徒如命安葬,名其地曰“曾仙塘”後其徒於豫章復見辿公,驚其未逝,歸發其冢,果空棺而始知辿公屍解。真成地仙矣……”。
上述《曾氏族譜》稱曾文辿為楊益蔔葬,是不符合事實,楊益是卒於937年左右,而《曾氏族譜》所載是曾文辿卒於916年,因此非曾文辿為之蔔葬。另據樂平流坑上述《董氏族譜》載:“第二世司空幀墓為楊曾二人所蔔”而後才能去宜春萬載,這就說明曾文辿非卒於916年,而是卒於為楊益蔔葬之後。否則,蔔葬者當屬與盧王參政的劉江東,始合邏輯。
綜合上述諸多資料,可以證明江西興國三僚的《曾氏族譜》所載《楊公仙師傳略》和《曾文辿傳略》都是不合邏輯,而是清代偽撰的,把楊益的面貌搞的全非。
楊益到贛州後,在石船山的授徒傳術,佐助盧光稠建王府和壽量寺以及擴建贛州城,為救貧濟困奔波於贛南以及江西和全國各地,如福州市尚存唐末所建的符合郭楊唯物辯證風水術的陰陽宅和寺觀。
風水實踐中,楊益創造了科學的七十二龍,撰寫了137字的《青囊奧語》和《天玉經原著》《玉尺經原著》三部系統的風水理論經典,卒於虔葬於中藥口是鐵的事實,這才是楊救貧的歷史真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