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內蒙古所有的城市

內蒙古所有的城市

截至2017年底,內蒙古自治區下轄9個地級市和3個盟,共計12個地級行政區劃。

1.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藍色的城市”,位於自治區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北臨陰山,南依黃河。總面積1.72萬平方公裏,常住人口308.96萬人,轄9個縣,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被譽為“中國牛奶之都”。

2.包頭市:蒙古語包克圖,意為“有鹿的地方”,位於自治區中部。總面積2.8萬平方公裏,常住人口287.8萬,轄9個縣,1個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包頭礦產資源豐富,稀土儲量居世界第壹,被譽為“草原鋼城”、“稀土之都”。

3.烏海市:位於寧蒙陜甘經濟區結合部和黃河經濟帶中部地區,是自治區向西、向南的窗口和壹帶壹路重要節點城市,總面積1754平方公裏,常住人口56.1000人,城鎮化率94.7%。

4.赤峰市:是蒙古語烏蘭哈達的中文譯名,因城市東北部的紅色山峰而得名。赤峰市位於自治區東南部,總面積9萬平方公裏,轄12個縣區,常住人口430萬,是自治區人口最多的城市。

5.通遼市:位於自治區東部,科爾沁草原腹地,總面積5.9萬平方公裏,戶籍人口321萬,轄8個縣市,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蒙古族人口654.38+0.55萬,是全國蒙古族最集中的地區。通遼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6.鄂爾多斯市:蒙古語意為宮廷帳篷衛隊,位於自治區西南部,總面積8.7萬平方公裏,常住人口206.87萬,轄9個旗區。

7.呼倫貝爾市:以呼倫湖和貝爾湖命名,呼倫和貝爾蒙特分別是水獺和雄水獺的意思。位於自治區東北部,總面積25.3萬平方公裏,占自治區的21.4%。全市常住人口253萬,轄14個旗市。

8.巴彥淖爾市: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位於自治區西部。全市總面積6.5萬平方公裏,常住人口654.38+0.68萬,轄7個縣。農牧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黃河流經345公裏。河套灌區是亞洲最大的自流灌區,現有耕地11萬畝。

9.烏蘭察布市:古意為紅色山口,位於自治區中部,總面積5.45萬平方公裏,常住人口211,轄11個縣市。烏蘭察布是壹個樞紐性區域性中心城市。地處蒙、晉、冀三省交界處,是中國通往蒙古、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的重要通道。

10.興安盟:滿語意為丘陵。興安盟位於自治區東北部,處於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總面積近6萬平方公裏,總人口654.38+0.65萬,轄6個縣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興安盟是革命老區,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最早的實踐地。

11.錫林郭勒盟:蒙古語意為高原上的河流,位於自治區中部,是中國草原類型和植被類型最齊全的草原區,總面積20.3萬平方公裏。與蒙古國接壤1103公裏,有對蒙古國開放的二連浩特、準噶爾達布兩個國家壹類口岸。

12.阿拉善盟:蒙古語意為多彩的土地,位於自治區最西部,胡寶余音經濟區和龍海蘭新經濟區的交匯處,總面積27萬平方公裏,常住人口24.8萬,下轄三旗。它是內蒙古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擁有國家壹類、內蒙古第三大常年陸路口岸——策克口岸。

擴展數據:

呼和浩特是自治區首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被譽為“中國牛奶之都”。

呼和浩特有2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和建城史。雲中郡建於戰國時期,是秦始皇建立的三十六郡之壹。北魏建勝樂城。遼金元時期的建峰郡。明末,阿勒坦汗建呼和浩特(明代稱歸化城)。綏遠市建於清代,民國至解放前屬綏遠省。1949年和平解放,1954年蒙綏合並,恢復原名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位於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的腹地,胡寶-東部和胡寶-余音經濟區的中心。是“壹帶壹路”草原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是國家向北開放、連接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城市。2017年,和林格爾新區建設全面啟動,打造“壹核兩翼”的規劃布局,規劃面積496平方公裏。

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開通139條國內外航線,天津“無水港”落戶沙梁物流園,“如意”貨運班列通往法蘭克福,培育輻射內陸、連接歐亞的跨境物流通道。

參考資料: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盟市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