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二仁丸簡介

二仁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校註婦人良方》卷八方之二仁丸 3.1 處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二仁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錄 4 《婦人良方》卷八方之二仁丸 4.1 組成 4.2 主治 4.3 二仁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備方法 5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二仁丸 1 拼音

èr rén wán

2 概述

二仁丸為《校註婦人良方》卷八方,組成為杏仁(去皮、尖,面炒黃)、麻仁(另研)、枳殼(去瓤,面炒為末)、訶子(炒,去核,為末)各等分。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溫水送下。若未利,則增量。功能疏風潤腸通便。治風搏肺臟,傳於大腸,津液幹燥,致成風秘,大便燥結者[1]。

3 《校註婦人良方》卷八方之二仁丸 3.1 處方

杏仁(去皮、尖,面炒黃)麻仁(別研)枳殼(去瓤,面炒為末)訶子(炒,去核,為末)

3.2 制法

上藥用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主風搏肺臟,傳於大腸,津液幹燥,致成風秘,大便燥結者。

3.4 二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溫水下。未利,增加用量。

3.5 摘錄

《校註婦人良方》卷八

4 《婦人良方》卷八方之二仁丸 4.1 組成

杏仁(去皮尖、面炒黃)1兩,麻仁(別研)1兩,枳殼(去瓤、麩炒赤)1兩,訶子(慢火炒,捶,去核)1兩。

4.2 主治

虛人、老人風秘,不可服大黃者。

4.3 二仁丸的用法用量

溫水下2030丸。未知稍增。

4.4 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