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松
王安石的生平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壹生活了65歲,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壹。
王安石的成長經歷:
王安石出生於書香和官宦世家,從小就受到過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很早就閱讀了大量古籍文獻,出入各種社交場合,文化基礎十分紮實,知識面也很廣闊。能詩能文,影響深遠,8歲時就被當時的人們譽 為“神童”。因為他才思敏捷、下筆很快,被人形容為“落花流水筆如飛”,名聲很快傳到了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那裏。開始,歐陽修有點不信,就找機會給他出了個題目,考考他。沒想到王安石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了三篇,篇篇都是錦繡文章,歐陽修這才心悅誠服。
但是,由於王安石年輕,沒有接觸到外面的廣闊世界,他的詩文全是由美麗的辭藻堆砌而成的,無非都是些風花雪月、賞花吟草之類的題材,華而不實,無關痛癢, 既沒有什麽深刻的內容,也沒有反映什麽道理,對社會也沒有多大幫助。而他卻自以為是,被別人的奉承沖暈了頭腦,甚至驕傲自滿起來。.父親對他說:“妳寫的寄情山水的文章,好是好,可也沒有說明什麽,難以流傳於世。”王安石不服氣,認為父親是在故意挑錯。
王安石17歲那年,父親調任建康(今南京)通判。他想到王安石年輕氣盛,社會經驗少,為文浮華,便對兒子說:“為父我就要去建康上任,我想帶妳壹起去, 妳看怎麽樣?”王安石壹聽,非常高興,對父親說:“我在京城呆夠了,正好借此機會觀賞沿途風景,壹定能為我的文章增色不少。”父親話外有話地說:“好吧,但願妳能夠看得仔細些。”然而,壹路上,王安石看到的並不只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他也看到了以前沒有接觸過的社會:老百姓的艱難生活、社會的不公平……這些現象不時地從他眼前閃現。真實的社會圖景,與他在京城時享受的王孫公子生活大不相同,這使他心情越來越沈重,開始動腦筋想問題。壹天,他走進父親的書房,對父親說:“爹,我現在才覺得自己從前的文章太幼稚了,沒有壹點價值。從今往後,我要寫對社會對百姓都有用的文章。”父親聽了,非常欣慰,感到兒子已經懂事了。他說:“是啊,妳終於明白了自己文章的缺陷,這是妳的進步。記住為父的話,只有對社會有益的文章,才是最好的文章。”這次經歷,不僅使王安石轉變了文風,也使他開始註重民生,開始思考社會的弊端。這些,為他後來的變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王安石的生活習慣:
吃飯不講究,吃飽就行。有壹次,王安石的朋友與王安石的夫人聊天。王夫人抱怨自己根本無法知道相公究竟喜歡吃什麽菜。那位朋友很奇怪,他覺得王安石特別喜歡吃鹿肉絲。原因是,當天中午吃飯時,他親眼看到王安石將壹盤鹿肉絲吃得幹幹凈凈。王夫人問道:“那盤鹿肉絲當時放在什麽位置?”朋友回答說:“在王安石眼前。”王夫人說:“那妳們明天把鹿肉絲放得遠壹點試試。”第二天吃飯時,大家將鹿肉絲放得遠了壹點,將另外壹盤菜擺在王安石眼前。結果,王安石將眼前的那盤菜,同樣吃得幹幹凈凈。飯後大家問起來,他根本不知道剛才桌子上還有壹盤鹿肉絲。
穿衣不修邊幅,有壹次王安石洗澡時,他的壹個朋友用壹件幹凈的衣袍,換走了王安石的臟衣服,想看看他有什麽反應。誰知,王安石根本沒反應,穿上就是。人家問他穿的是誰的衣服,他茫然不知衣服已經換過了。王安石經常半夜還在看書習字,然後實在是堅持到太困了就趴著睡會兒,或者是看壹晚上的書,最後等到天亮了隨便弄弄就去上朝。王安石壹點都沒有覺得自己不愛幹凈有什麽不好的。有壹次上朝的過程當中,王安石還是跟平時壹樣臟兮兮的就去了,也沒有洗臉刷牙也沒有梳頭。他在說事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太久沒有洗過澡了的原因,身上已經有跳蚤了,然後那個跳蚤就爬到了王安石的胡子上,正好被別的人看到了,但是又不能夠直接在皇上面前笑出來,只能夠憋著笑,下了朝以後王安石問別人。知道了前因後果,也不覺得不好意思。
王安石的文學才華:
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詩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沈、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壹家。
蘇軾盡管不贊成王安石變法,但對王安石正直的為人和才華很是佩服。
我們學習王安石的詩有:
梅花?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北陂杏花?
壹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元日?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的政治才能:
公元1042年,即宋仁宗慶歷二年,王安石22歲。這壹年,他以第四名壹舉高中進士。此後壹生為官,官居宰相高位前後達8年。但是,他從未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和親戚某過私利。就連後世相當厭惡他的批評者,都承認所面對的是壹個真誠、虔敬的潔身自好之士。
王安石的政治活動就是王安石變法。主要目的是富國強兵,改善北宋積貧扶弱的現象。內容主要包括軍事、經濟和文化改革。軍事上,主要有將兵法和保甲法,經濟上有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等,同時積極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文化上改革科舉制,整頓學校,培養需要型實用人才。軍事上的改革壹定程度上提升了北宋軍事實力,同時經濟上的改革國庫增加了很多收入,其中的壹些政策也給農民減輕了壹些負擔,另外,在教育上的改革,也給北宋培養了壹些實用人才。
王安石變法為什麽失敗:
國家就像機器,改革就是修理,隨便掉壹個元件,毀掉的可能就是幾百萬人的飯碗。所以自古以來改革都是很困難的,王安石變法是很先進,但是:
1、 他的變法觸動了士大夫和地主階級的利益(士大夫是統治階級的中堅力量,地主階級是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2、 變法到後期,其中的漏洞以及不合理的地方被放大,引起了人民的不滿(比如青苗法,這項措施本是為了抑制兼並,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救濟百姓,但實際執行卻出現偏差:地方官員強行讓百姓向官府借貸,而且隨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為了邀功,額外還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這樣,青苗法就變質為官府輾轉放高利貸,收取利息的苛政。元祐元年(1086年)停止執行。
3、 皇帝的壓力也很大(皇太後就曾明確反對),產生了動搖。
4、 改革也不是壹個人的事情,王安石在用人方面也出現了壹些偏差,所以導致了失敗。
我對王安石這個人的評價:
我特別佩服王安石,他特別正直有才華,他的變法想法是好的,就是變得太急太快,沒有緩沖期。他的詩詞也從風花雪月變為憂國憂民。總之王安石是壹個了不起的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