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隋唐時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我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日本,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13世紀左右歐洲的旅行家接觸到中國的印刷術,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印),晚於我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拚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壹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我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藥,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制造火藥、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制造火器。歐洲人大約於13世紀後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藥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制造火藥、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封建鬥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壹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興君主政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壹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墻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披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早在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就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針--司南。宋代時,指南針用於航海。阿拉伯人從與中國商船交往中學會了使用指南針來導航,約在12世紀,傳播到了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弗蘭西斯.培根曾說:“我們若要觀察新發明的力量、效能和結果,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了......歷史上沒有任何帝國、宗教或顯赫人物能比這三大發明對人類的事物有更大的影響力。”馬克思更精辟地指出:“火藥、羅盤、印刷術--這是預示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並且壹般地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創造精神發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推動力。”四大發明在歐洲文明產生以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
參考資料:
/cultural/rjb/technology/country/200610/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