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詩經關於書的詩句

詩經關於書的詩句

1.《詩經》裏關於讀書的名句有哪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譯文:別的山上面的石頭堅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也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譯文:沒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終的。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於勸解人要善始善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於《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譯文:品行和才學像高山壹樣,令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舉止作為行為準則。

擴展資料

關於讀書的其他名句

業精於勤,荒於嬉。這句話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進學解》。

譯文: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通,但它卻能荒廢在遊戲玩耍中。

在這句話下面還有壹句話,“行成於思毀於隨”,意思是事情由於反復思考而成功,但它卻能毀滅於不經大腦的隨性中(更應該為隨於驕奢淫逸等思想體現的小事,致使偏離本意,南轅北轍)。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出自唐朝詩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譯文:形容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2.關於讀書的詩經名句

關於讀書的詩經名句: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譯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別的山上面的石頭堅硬,可以琢磨玉器。2、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譯文:做人、做事、做官沒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終。細細體味此言,覺得其中的確蘊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甫田之什·車舝》譯文:贊頌品行才學像高山壹樣,要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舉止作為行為準則。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譯文:就好像切制,就好像銼平,就好像雕琢,就好像磨光。

5、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柏舟》譯文:我心不象石壹塊,哪能任人去轉移。

我心不是席壹條,哪能打開又卷起。6、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詩經·十月之交》譯文:即、高岸變成深谷,深谷變成大土山。《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

擴展資料《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壹面鏡子。

百度百科-詩經。

3.關於讀書的詩經名句

關於讀書的詩經名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譯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別的山上面的石頭堅硬,可以琢磨玉器。

2、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譯文:做人、做事、做官沒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終。細細體味此言,覺得其中的確蘊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甫田之什·車舝》

譯文:贊頌品行才學像高山壹樣,要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舉止作為行為準則。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譯文:就好像切制,就好像銼平,就好像雕琢,就好像磨光。

5、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柏舟》

譯文:我心不象石壹塊,哪能任人去轉移。我心不是席壹條,哪能打開又卷起。

6、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十月之交》

譯文:即、高岸變成深谷,深谷變成大土山。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

擴展資料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壹面鏡子。

百度百科-詩經

4.關於書的古詩

觀書 於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壹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香。

詩的首聯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頷聯用誇張、比喻手法寫詩人讀書的情態。壹眼掃過三千字,非確數,而是極言讀書之多之快,更表現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無壹點塵,是比喻他胸無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致誌,讀書入迷的情態躍然紙上,也道出了壹種讀書方法。頸聯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說明勤讀書的好處,表現詩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句,是說堅持經常讀書,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註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永遠清澈。“東風”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象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壹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 。尾聯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裏,這美好之情之境,豈是玩物喪誌的遊手好閑者流所有以領略的!

5.關於書的古詩句

1、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2、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3、奇文***欣賞,疑義相與析。描寫書的精美詩句。

4、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5、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6、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7、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8、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

9、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

10、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描寫書的精美詩句。

6.請給我幾句關於“書”的詩句,謝謝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送安驚落第詩》

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唐.杜牧《讀韓杜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壹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題》

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宋.陸遊《九月壹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奇文***欣賞,疑義相與析——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論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闕——清.黎誌遠《漢陽舟次》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清.趙翼《論詩五絕》

7.有關書的格言或詩句

關於書的格言(壹) 1. 書如燈,只有妳打開它時,才能發現它的美麗。

2. 當書被借時,總要喋喋不休千叮嚀萬囑咐,深怕自己心愛的“孩子”在外會遭千般苦萬般難,當壹本書被弄得傷痕累累遍體鱗傷歸還時,就像自己的孩子寄宿在他人家被他家的孩子欺負,嘴上雖然說不要緊,心裏卻心疼得要命。 3. 平價書猶如凡夫俗子容易接近,高價書卻像王公大臣處處盛氣淩人。

4.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樣,書也是人類退步的滑梯。關鍵在於妳邁出的腳步是向上還是向下。

5.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書的生命是永恒的,但書的生命因人才具有永恒。關於書的格言(二) 1. 碰到壹本找了很久的書並真正地擁有它,就好象壹個小夥子心儀壹位美麗的姑娘,壹直都找不到機會開口表白,突然間,美麗的姑娘緊緊地抓住了小夥子的手,並且含情脈脈,那種幸福真是難以言表。

2. 讀壹本好書如飲千杯美酒,願意酣暢淋漓地醉上壹回,醉得銘記壹生,醉得此生不悔。 3. 看到別人捷足先登,歡天喜地買走了書店裏自己夢想了好久的最後壹本書,並被告知此後再無此書時,真感覺像是夢中牽手了千百回的鄰家小妹,卻被別人迎娶過門,遺憾終生。

關於書的格言 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 ———狄德羅 書中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

———卡萊爾 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 ———彌爾頓 讀壹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歌德 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麽鑒別力。 ———赫爾岑 讀書時,我願在每壹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壹條真理面前停留壹樣。

———愛默生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壹代又壹代。 ———培根 關於書的詩句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送安驚落第詩》 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唐.杜牧《讀韓杜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壹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題》 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宋.陸遊《九月壹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奇文***欣賞,疑義相與析——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論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闕——清.黎誌遠《漢陽舟次》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清.趙翼《論詩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