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哪裏可以買到正規的比較全的佛教典籍?謝謝!

哪裏可以買到正規的比較全的佛教典籍?謝謝!

註意,佛經不宜貨易的。可以在寺院流通處結緣,網上弘化社也可以結緣佛經。

以戒為師

學佛到底應該怎樣學,這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問題。很多的朋友學佛看著三藏經典,無從著手。面對著禪、凈、唯識等等宗派,無所適從。佛法廣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們怎樣能夠在這裏找到壹個正確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夠獲得佛法的無窮利益呢?其實釋迦牟尼佛早已為我們指出了其中的規則。三藏佛法並非無跡可循。該如何學習佛法的原則是很簡單的。

學佛的朋友經常會問的問題就是我該學什麽法門?我該念佛?還是該持咒?是該參禪?還是該修止觀?很多人就徘徊在這樣的猶豫中。更有許多爭論。有人說要壹門深入,有人說要多方參學。有人說要系統學習,有人說這太費事,念佛足以。在這些紛雜的言論中,我們不知道該怎麽學,不知道該怎麽修,有人甚至經過了長年累月的時間,依然是沒有感應,沒有受用,感覺不到學佛是壹件多麽幸福的事情。這是為什麽呢?

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按照世尊教導去學習。被上面所說的繁雜遮住了我們的眼睛,迷失了我們的道路。這些內容其實不過是細枝末節,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在這些問題上困擾。因為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則。就如同我們要達到壹個目標,手中的地圖是指引我們方向,這是原則、宗旨。那麽我們是坐船,乘車,這是方法。如果我們太關註於方法的區別,卻忽略了所要行進的方向,那麽當然不會到達目的地。

原則其實是十分簡單的。《楞嚴經》中說: 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戒定慧就是原則,就是我們學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就是我們學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惡業,奉行善業,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會出生禪定,由禪定而產生智慧。

只要我們按照這個原則來修行,都會有成就,都會得到益處。妳想求現生的福報,想往生凈土,想獲得禪定,想辯才無礙,沒有問題,都可以獲得。但是如果我們不按照這個原則修行,那麽結果就十分有限,甚至會有副作用。

《佛遺教經》中講: 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後世我們就把這句話概括為“以戒為師”。世尊說:在我離開以後,應該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貧窮的人得到寶藏。應該知道戒律是妳們偉大的老師,就如同我住世教導壹樣。

世尊為什麽這樣教導我們?因為這是我們要犯的毛病!我們學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體起來還有各種各樣的願望。但是這些目的怎樣實現?靠什麽實現?要靠戒。要 攝心為戒 。學佛的第壹步就是要學習這個。妳用什麽樣的方式,那是個人的因緣,也絕對沒有壹個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經典?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攝心為戒 的含義,因為我們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少有機會24小時去念佛、持咒。更不會每天都閉關打坐。這都是幫助的方法。攝心為戒是要我們把自己修正到壹個正常的狀態,把自己維護好,遠離惡業痛苦。我們學佛的基礎、基石就是這壹條。沒有這壹條,用什麽樣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壹點點人天的福報也難以獲得。

學佛的朋友這壹點壹定要註意。學佛第壹步不是去琢磨著怎樣得定,怎樣得神通感應。因為福報也好,智慧也罷無不是由戒產生的。經常見到有的同修壹學佛就把目標定在“壹心不亂”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實現什麽願望上。但是什麽是戒,不知道,什麽是善惡業?不知道。什麽話都敢說,什麽樣的事都敢做。這個樣子學再長的時間也沒有用。為什麽?福報是從善業來的,不修善哪裏有福報,哪裏能實現我們的願望?壹心不亂是定,定是怎麽來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惡業不斷,想得到壹心,簡直是緣木求魚。

相反只要我們把 攝心為戒 這壹步做好了,那麽壹切都好說。不需要特別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夠沒有貪欲、嗔恚、嫉妒、邪見的人自然在定中,我們無論用什麽樣的方法,都能輕松得益,順利成就。就拿往生凈土來說。大家都十分希望的。《觀無量壽經》中講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麽最低要中品才行。那麽中品最低的條件是什麽?戒律成就。沒有這個條件,妳念再多的佛也沒有用,不會有十足的把握。壹切都是未知數。其中的道理在哪裏,我們在後面的十善業中會詳細說明。

學佛是壹件十分簡單,十分幸福的事情。我們要把握住‘以戒為師’的原則,只要落實了,那麽學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個頭,就說明我們有修行,說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講: 若不真實希求如是十善業道所證佛果。及不真實下至守護壹善業道。乃至命終而自稱言。我是真實行大乘者。我求無上正等菩提。當知如是補特伽羅。是極虛詐是大妄語。對十方界佛世尊前。誑惑世間無慚無愧。說空斷見誘誑愚癡。身壞命終墮諸惡趣。大意是:如果沒有真實修行諸惡莫作,諸善奉行,甚至不真實守護壹善業道,臨命終的時候而自稱我是大乘行者,我求無上菩提,這樣的人是極為虛詐,犯大妄語。對十方諸佛前沒有慚愧,誑騙世間。說斷見邪見。定墮惡趣。

這就是說我們 攝心為戒 是我們學佛最為關鍵的壹步,是關系到我們能否有成就的根本問題,是判別我們是否是合格佛弟子的標準。

沒有“以戒為師”,把目光放在學佛的細枝末節上,自然會引起混亂,不知所宗。甚至會導致上面所說的嚴重副作用。我們學佛怎樣看自己有無進步?那就看看自己殺盜淫是否避免了,惡語、妄語、綺語、兩舌的話是否還掛在嘴邊?自己的心裏貪欲、嗔恚、驕慢、嫉妒、邪見是否還蠢蠢欲動?這些就是標準。這個標準每個人都能搞清楚。每個人都能知道。

學佛怎麽學?就是要學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偷盜、不嗔恚、不驕慢嫉妒、不邪見。這個標準不僅我們自己衡量,別人也會衡量我們,我們學佛與否,別人很容易就知道,他可能不知道這個標準,但是他知道妳身上起什麽變化。

如果有壹個‘老師’告訴妳,不必去學什麽戒律,不必修什麽善業就可以成佛,就可以如何如何,乃至身體力行去做惡,那麽壹定要分辨清楚。遠離這樣的人。遠離這樣的惡友。

沒有 攝心為戒 我們不可能得定,不可能有智慧,有也是小聰明,而小聰明是最容易惹禍的。《遺教經》中談到: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執蜜器,動轉輕躁,但觀於蜜,不見深坑。譬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壹處,無事不辦。就是說:我們的心十分可怕,甚至毒蛇猛獸、強匪冤家、水火之災都不能比喻其可怕。如同有人手中拿著蜜罐玩弄,卻沒有看到路上有很深的坑壹樣;如同瘋狂的大象失去了束縛,矯捷的猿猴進入了樹林,輾轉騰躍無法禁止。壹定要及時控制我們的心,不要放逸,放縱自己的心會敗壞人的善業。如果能夠制心壹處,那就沒有什麽事情做不到了。

我們學佛的效果在哪裏?其實就是在這裏,能否制心壹處,不喪善業。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我們不可能有什麽正見,即便對佛法經典能夠有所解悟,有所理解,也僅僅是表面的東西。放在現實生活中起不了作用,也感受不到學習佛法的真實益處。這就是我們現代人學佛,經典看了不少,師傅拜了不少,道理也知道了壹大堆,時間匆匆數年、數十年之後卻仍沒有什麽把握,心裏沒底的原因。學佛沒有按照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的原則來。總是想速成,想走捷徑。結果是捷徑走多了,反而原地踏步。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中把這個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的原則稱為三無漏學,沒有缺憾、缺陷的、圓滿的佛法。學佛無不是通過 戒定慧 這個階梯而成就。我們這個時代更加應該踏踏實實按照這個原則來修學佛法,也唯有如此才會得到真實的佛法利益,獲得安樂受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