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白附片的加工過程是怎樣的?

白附片的加工過程是怎樣的?

白附片又稱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做原料。加工過程如下:

①洗泥。每制100千克白附片,約需泥附子370千克。將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凈,並去掉須根。

②泡膽。每100千克白附子,用膽巴45千克,加清水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內稱為花水。然後將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5日以上。在浸泡過程中每天要將附子上下翻動1次。附子浸泡是否合格的標準是看附子外皮色黃亮,體呈松軟狀即可。若浸泡時間稍長則附子皮硬。當出現附子露出水面時,必須增加老水即泡過附子的膽水,無老水可增加膽水。泡後的附子稱膽附子。

③煮附子。先將老水在鍋內煮沸,再將膽附子倒入鍋內,以老水淹過膽附子為度,中途上下翻動1次。有鼓風機設備的地方,煮10~15分鐘;無此設備的則煮15~20分鐘;以煮到膽附子過心為止。然後撈起倒入缸內,缸內有清水和老水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冰附子。冰過附子的水可再與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附子。

④剝皮。將冰過水的附子從缸內撈起,剝去外層黑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過附片的水各壹半的混合水,浸泡壹夜,中途應攪動1次。

⑤切片。將浸泡後的附子撈起,縱切成2~3毫米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內浸泡48小時,換水1次,再浸泡12小時,以除去片內所含的膽水,即可蒸片。若天氣不好,就不換水,可延長時間。

⑥蒸片。將浸泡好的附片撈出,放入大蒸籠內篾制或木制蒸籠均可看蒸氣上升至蒸籠頂端後,再蒸1小時為合適。

⑦曬片熏硫。將已蒸好的附片倒在曬席上用竹篾編制的大席,利用日光暴曬。曬時要註意片張均勻,不能有重疊。待曬至附片表面水分消失、片張卷角時,即可收起密閉用硫磺熏,至附片發白為宜。然後再倒在曬席上曬幹,即成色澤白亮的成品白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