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囿的讀音為:yuàn yòu。
苑囿,中文詞匯,指劃定壹定範圍的(如墻垣等),具有生產、遊賞等功能的皇家專屬領地。“苑囿”壹詞常見於古籍中。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嫪毐封為長信侯。予之山陽地,令毐居之。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事無小大皆決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為毐國。”
先秦及漢代苑囿以物質資料生產為主,兼有遊賞功能,多依托濕地等生產力較高的自然環境,其物產主要供給祭祀活動及賓客宴請,是中國園林的初始形態。其後,苑囿性質逐漸變化,遊賞功能逐漸取代物質生產功能成為主角。而清代北京“南苑”仍然保持了以自然生態為主的古代苑囿形態,堪稱古代苑囿的“活化石”。
分字解釋:
苑:形聲字。艹表意;夗(yuàn)表音。苑的本義是古代種植林木,養禽獸供帝王遊玩打獵的場所。
苑的常用釋義:1.養禽獸、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園)。2.學術、文藝)薈萃的地方。
囿:會意兼形聲字。由囗(wéi,指圍繞)和有兩部分組成;有表音。甲骨文是會意字。像壹個有圍墻的園林。囿的本義是畜養動物的有圍墻的園子。
囿的常用釋義:1.畜養動物的有圍墻的園子。2.局限;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