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司寇壹職孔子擔任過。
源於夏、商掌管治安刑獄的官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西周時期,周王室和魯﹑宋﹑晉﹑齊﹑鄭﹑衛﹑虞等諸侯國中,都置有司寇之官,其職責是驅捕盜賊和據法誅戮臣子等等。
而在宋國﹑魯國中,司寇又分為大司寇和少司寇,這在典籍《周禮·秋官》中有記載,大司寇之副貳有小司寇兩人,此小司寇在宋﹑魯兩國稱之為"少司寇",孔子就曾出任魯國司寇之職,後因與把持朝政的季氏不合而辭職。宋國的大司寇為六卿之壹,而少司寇則為六卿以外之卿官,不過其地位也很高,但與《周禮》中記載的小司寇情況有所不同。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也多設立有司寇這壹官位,職能不變,兼有對國內各封邑行政官吏的考核與任免之權力。
秦朝、兩漢朝、魏、晉諸朝時期,司寇壹職稱"司隸校尉",是負責監督京師和地方的監察官,職能與司寇相仿佛。在宋、明、清諸朝時期,人們也別稱刑部尚書為"大司寇",稱其屬下輔官刑部侍郎為"少司寇"。
在歷朝歷代大大小小司寇們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寇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司氏、寇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壹,其姓源繁復,不可壹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