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巴山鎮工業特色

巴山鎮工業特色

高山鎮生姜資源豐富,品質優良。該鎮是日照市生姜的主要產地。常年種植生姜3.5萬畝,年產量65438+萬噸。被譽為日照生姜第壹鎮。這個鎮是國家級生姜標準化示範區。生產的生姜品質優良,色澤黃亮濕潤,姜耳厚而飽滿,姜絲細膩,口味純正,無汙染,耐儲存。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生產的生姜被評為SB/T 10160-1993(壹級)。生姜儲藏能量大,加工業發達。全鎮有16生姜儲存倉庫。地下倉庫5座,地下姜坑8000個,年儲存量約1.5萬噸。加上周邊縣市收購的生姜,這個鎮的生姜加工能力每年可達20萬噸。優良的品質和豐富的生姜資源吸引了眾多投資者辦廠創業。目前,全鎮共有生姜加工企業286家,從業人員1.9萬余人,其中境外獨資企業3家,擁有進出口權的企業20家。園區內的莒縣花藤有機生姜有限公司和日照大星食品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已分別在美國、阿聯酋、加拿大和新加坡設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巴山逐漸成為日照重要的生姜集散基地。2006年,生姜產業實現產值6543.8+0億元,占全鎮經濟總量的80%,促進了全鎮經濟發展。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為保證全鎮生姜能產能銷,2006年全鎮在鎮駐地西部規劃生姜加工出口園工1萬畝。目前,園區企業10家,總資產6543.8+0.8億元,出口創匯4000萬美元。2006年,日照聖農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莒州”牌生姜被山東財富論壇組委會評選為最具潛力和競爭力品牌,日照大星食品有限公司、莒縣花藤有機生姜有限公司被農業部評選為國家農產品加工業出口示範企業,該鎮生姜進入國際市場。

依托生姜種植的資源優勢,巴山鎮黨委、政府大力發展生姜貯藏、加工、銷售等相關產業。通過生姜種植、加工、貿易、技術研發四個轉變,加快了產業集群發展步伐,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促進了鎮域經濟的全面發展。生姜的種植由粗放變為標準化。目前,該鎮生姜產品已通過農業部質檢局檢驗SB/T 10160-1993(壹級),被確立為國家無公害生姜標準化示範區。全鎮優質獎種植面積已達1.5萬畝,年產優質生姜4萬噸,最高畝產3-4千公斤。僅此壹項就能讓1000多姜農,年人均收入3000元。產品從低檔向精品系列發展。該鎮鼓勵產品創新和科技創新,使生姜加工業的生產技術從單純的洗制向精、深、細發展。通過現代集成技術的應用,當年生姜80%的粗加工轉化為姜片、姜粉等精加工產品。產品已覆蓋近10個品種,30多個系列。同時成立了5個大疆協會,積極與萊陽農學院、莒縣農學院、農業局等科研單位合作,從事產品研發和認證。其中,“聖農”品牌獎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使生姜產品邁向綠色R&D階段。企業的發展由內向型向外向型轉變。該鎮積極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機制,堅持外向型發展戰略,拓寬經濟發展空間。通過招商引資和對外貿易合作,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國門,在海外謀求發展和繁榮。目前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有7家,花藤食品公司和大星食品公司分別在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阿聯酋等國家設立了海外公司和辦事處。2005年,該鎮自營出口額達12萬美元,2007年前8個月達18萬美元。預計全年自營出口額將達到2200萬美元,外向型經濟初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