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吃貨國家,關於吃的這件事情吃貨們不可不知。長歌君今日選擇《詩經》中創作於西周時期的篇章作為核心史料,看看西周時期,有哪些食材、調味品、飲料、烹飪技法和飲食禮儀文化?通過本文簡潔描繪壹幅西周時期人們飲食生活的全景畫面,讓讀者諸君吃貨們了解舌尖上的西周。
按《詩經》中《豳風》、《檜風》、《小雅》、《大雅》、《周頌》諸篇對西周食材的記載,主要有以下六類:
水果類: 野葡萄(蘡薁)、大棗、葫蘆(瓠)、李子、梅、萇楚(獼猴桃)等;
幹果類: 栗子、冬葵子等;
蔬菜類: 苦苣菜(芑菜)、白蒿(蘩)、播娘蒿(莪)、瓜、竹筍、香蒲、芹菜、葫蘆菜(瓠葉)、豆葉(菽葉)、大巢菜(薇)、杞葉、萊葉、羊蹄葉、堇菜等;
油料作物類: 麻籽(苴);
肉類: 豬(豕)、野豬(豵豜)、鹿、牛、鱉、魚類(鲿、鯊、鯉)和羊等;
谷物類: 粟、稻、稷、黍、豆(荏菽)、大麥、小麥等。
根據《詩經》記載西周時期的調味品主要是飴(糖類)和椒兩種。長歌君根據《尚書·禹貢》中已經有關於食鹽的記載,故西周的調味品中應該還有鹽。
有了食材和調料,西周人民是怎麽加工食物的呢?當時的烹飪方式主要有烹、炙、蒸、炰、搗、燔、膾、羹、脯、臘等。
烹 就是把食物放入開水中直接煮,由於西周時期植物油產出少,加上青銅器比較盛行,食物的主要加工方式就用煮。在壹些大的宴會上,直接支起青銅鼎,加水燒開放入食物如肉類等,煮熟後開吃。也有用下面有火門的“溫鼎”,邊煮食物邊吃,相當於今天的火鍋吃法。
炙 指將肉切細穿上,架在火上熏烤使熟。炙有兩種做法,壹種是將肉用木棒串上放在小火爐上烤,另壹種是直接放大火上烤。
蒸 指在蒸食器甗下層加入水,上層加入食物,加熱後用熱蒸汽將食物蒸熟。
炰 是指用爛泥塗抹食物並置火中燒熟,類似於叫今天花雞的做法。
搗 指用木棒反復捶打將食物搗碎。
燔 指將動物殺死,連毛帶肉直接用火燒熟。
膾 指碎切魚肉,然後生吃,類似今天的生魚片做法。
羹 指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湯食物。
脯 就是鹹肉或鹹肉片,不加調料,只抹鹽曬幹而成。
臘 就是將獸類去毛,經火烘烤,再曬幹的幹肉。
根據《詩經》記述,西周時期的飲料主要有醴(濁酒)、清酒、秬鬯(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釀造的酒)、漿等,都屬於酒精類飲料。
西周時期形成的飲食文化,主要有饗宴禮儀、獻饃禮儀和節日禮食。
饗宴禮儀。 古代大部落聚會時,準備食物、高舉酒樽、高聲頌唱,祭奠天、地和先祖,等天、地、神先享用,人們才能開始食用,這就是饗宴禮儀,西周時期盛行,是壹項神聖的祭祀儀式。
獻饃禮儀。 西周人們用小麥面粉做成饃、糕等各種形狀,烙或蒸熟後,用於獻祭或送禮,是紅白喜事不可或缺的禮品。如小孩出生後第三天要用鍋盔扣小孩意在驅邪;結婚時男方送給女方家以表大方禮重,也表訂婚;老人過壽時親戚要送桃形的糕點祝福老人 健康 長壽;亡者周年時出嫁女要獻祭禮饃,寄托家屬的哀思。
節日禮食。 特定的節日吃特定的食物,是西周時期的又壹飲食禮儀。西周人們有二月二吃豆、清明節吃冷食、三月三上巳節吃薺菜煮雞蛋(意為聚財)等習俗。每逢節日,家家如此,形成了西周獨具特色的飲食禮儀習俗。
孔子認為周代最重視的四件事之壹就是飲食。
民以食為天,西周也不例外。
舌尖上的西周,有菜有酒有肉有飯,還能架起國寶(青銅大鼎)吃火鍋。很多食材、調味品、飲料和烹飪方法基本上被後世傳承,甚至流傳到今天,直到今天饗宴、獻饃、節日等飲食禮儀依然常見,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高亨.詩經今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2.魯鑫.西周時代的飲食[J]天津:南開大學2004年度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