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陸羽泉有哪些交通工具

陸羽泉有哪些交通工具

陸羽泉交通指南:浙贛鐵路穿境而過,皖贛鐵路,橫南鐵路縱橫交錯;320、206國道和311高速公路貫穿東西南北,百十裏內有四個機場。交通通訊極其便利。婺源到浙江衢州有150公裏;到江西上饒市也是150公裏;到景德鎮市80公裏;到安徽黃山市120公裏。北京、南京方向的遊客可在皖贛線黃山站下車,轉乘汽車前往;上海方向的遊客可乘浙贛線至浙江衢州下車轉乘汽車前往,亦可先乘火車到景德鎮再轉汽車前往(景德鎮到婺源85公裏);福建方向的遊客從景德鎮乘汽車前往。

到衢州火車站後可以花5塊錢乘面包車到長途汽車站,那裏壹天有4班車到婺源,發車時間分別是早上6點、9點半和中午11點、12點半,四個半小時就可以到婺源。到婺源後去各景點遊玩都很方便,紫陽鎮上的長途汽車站有發往各村鎮的中巴。

到婺源後包輛車玩會很方便,260元可包壹輛面包車,能坐十幾人。如果要包車,可以與路邊的個體車主提前壹天商討好價格。要在婺源玩好,下面這首《婺源行走歌訣》是要牢記的:看山走東不走西,看水走北不走南。投宿城外不住內,乘車趕早不宜遲。

陸羽泉位於上饒市區茶山寺(今上饒壹中校內),史載,唐代茶神陸羽於德宗貞元初(公元785-786)從江南太湖之濱來到信州上饒隱居。之後不久,即在城西北建宅鑿泉,種植茶園。陸鴻漸宅在府城西北茶山廣教寺。昔唐陸羽嘗居此,號東岡子。刺史姚驥嘗詣所居。鑿沼為溟之狀,積石為嵩華之形。隱士沈洪喬葺而居之。《圖經》羽性嗜茶,環有茶園數畝,陸羽泉壹勺為茶山寺。因井水清澈,滋味鮮純,素有盛譽。後人為紀念茶神陸羽開井品茗的功績,遂命名為陸羽泉,也有稱陸子泉的。又因土色赤而名胭脂井。清末,泉邊圈上井圈,刻有廣信知府段大誠所題源清流潔篆書。井內圍呈八角形,井壁為紅青麻石壘。其水清如明鏡,可照人眉目,色白如乳,投幣不沈,沏茶香郁甘甜,有天下第四泉之稱。

由於這壹泓清泉水質甘甜,被陸羽評為天下第四泉。唐詩人盂郊(公元751-814)在《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詩中有開亭擬貯雲,鑿石先得泉之句。陸羽泉開鑿迄今已有壹千二百多年,在古籍上多有記載。清代張有譽《重修茶山寺記》:信州城北數(裏)武巋然而峙者,茶山也,山下有泉,色白味甘。陸鴻漸先生隱於嘗品斯泉為天下第四,因號陸羽泉。宋代韓元吉的《南澗甲乙稿兩賢堂記》也載:"廣教僧舍,在(上饒)城西北三裏而近。有茶叢生數畝,記老相傳唐陸鴻漸(羽)所種也,因號茶山。泉發砌下,甚乳而甘,亦以陸子名"。上饒當地的《府誌》說:"茶山寺在城北,壹名廣教寺,陸羽泉在焉"。至本世紀六十年代初尚保存完好,可惜在後來挖洞時,將泉脈截斷,如今在這眼古井泉邊上尚保存清未知府段大誠所題:源流清潔四個篆字,作為後人憑吊古跡的唯壹標誌了。

不過,陸羽為研究和調查茶事,品泉試名,壹生到過許多地方,因此,全國稱謂陸羽泉的井泉很多,除上饒陸羽泉外,至少還有四處。

壹是位於浙江余杭雙溪的陸羽泉。據清嘉靖《余杭縣誌》載:"陸羽泉在縣城西北三十五裏吳山界雙溪路側,廣三尺許,深不盈尺,大旱不竭,味極清冽"。史載,陸羽因"安史之亂",從湖北天門到浙西余杭近郊的苧山隱居,自號桑苧翁,著《茶記》壹卷。不久寓居徑山附近的將軍山麓的雙溪,在此品嘗清泉試茗,後世遂稱陸羽品過的泉為陸羽泉,又稱桑苧泉。

二是湖北天門陸羽泉。位於天門縣城北門外西塔寺,又名陸子井、三眼井。史載,陸羽原是"棄嬰",西塔寺是陸羽故居,為智積禪師收養他的地方。其內有壹井泉,是陸羽從小在此汲水試茗之處。後人為表彰陸羽的功績,遂定名陸羽泉。亦稱文學泉。據《天門縣誌》記載,文學泉系晉代支遁和尚開鑿,因水質優良,深受歷代茶人推崇。宋代王禹曾專程來天門品嘗井泉,並賦七絕壹首,詩曰:"石封苔百尺深,試茶嘗味少知音。唯余半夜泉中月,留照先生壹片心"。詩中既表白了對陸羽懷念;同時,對陸羽研究茶事作出貢獻給予充分的肯定。但陸羽身後,西塔寺與文學泉長久湮沒,直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由於旱災掘塘取水,才發現了井址和書有"文學"的斷碑,證實井址所在,才恢復勝跡。在井泉附近,還建了陸羽亭。可惜到1935年大水沖於前,又為日寇戰火毀於後。1957年重建後又遭"文革"破壞。1981年再次重建至今。在重建的陸羽亭內立有壹塊石碑,正面鐫刻"文學泉"三字,背面題有"品茶真跡"四字。永遠留照人間。

三是江蘇蘇州陸羽泉。內容參見"江蘇蘇州石泉水",在此不再贅述。

四是江西廬山陸羽泉:內容參見"江西廬山招隱泉",在此不再贅述。

陸羽當年在上饒隱居時開石引泉,種植茶園,在當地世代僧俗仕宦中間,產生了深遠美好的影響。茶山寺、陸羽泉曾在歷史上成為上饒著名勝跡,許多人為此寫下了贊頌詩篇。劉景榮在《遊茶山寺.有引》雲:

信城北茶山寺有泉,陸羽遺跡在焉。余素閱《茶經》,知其曠世逸才,淹博經史,抱道潛身;邀遊湖海,品天下之泉,攬山川之勝;逍遙壹世,風流千古。景慕有年,今量信營,得遊此地,愛賦壹律,以誌仰止。

鴻蒙初判此山開,

壹掬甘泉地湧來。

滿經茶香高士種,

幾行翠竹老僧栽。

只今鐘聲敲禪院,

憶昔鼎襠沸曲臺。

隱負經綸人不在,

流風常在白雲隈。

僧人等_在《過茶山寺飲陸羽泉詩》曰:

北廓晴巒口望明,

高賢曾此辟榛荊。

雲根過雨天湧碧,

石罅穿林玉碎聲。

樹桂壹瓢藤可屋。

香浮七碗醉還醒。

閑來自領東岡趣。

不羨滄浪詠濯纓。

明代貢修齡在《幕雨同吳鼎陶司李遊茶山四絕》雲:

其二

壹勺清泠水。

涓涓無古今。

空山人不見,

想見品泉心。

其三

昔聞桑苧子,

蕭散不為家。

今看種菊處。

曾開幾樹花。

在古人於上饒留下的諸多贊頌陸羽的翰墨中,莫過於壹位佚名作者題《陸羽泉聯》:壹卷經文,苕_溪邊證慧業;千秋祝典,旗槍風裏弄神靈,這副聯語,不僅對仗工妙,則更高度集中地概括了茶神陸羽,為中國乃至世界的茶學、茶文化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為世世代代的人們所景仰和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