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市,簡稱芝,位於福建省北部,閩江上遊,武夷山東南,九峰山西北。國土總面積4233平方公裏(635萬畝),其中山區51.9萬畝,耕地49.2萬畝。轄10個鎮,4個鄉,4個街道,217個村,1121個自然村,2054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18800人,其中農業人口465438+。民族以漢族為主,有畬族、苗族等10個少數民族。是福建省面積最大、閩北人口最多的縣級市。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471.1億元。
[歷史演變]
建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文字記載的歷史3000多年,建縣歷史1800多年,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西周時為“七民”之地,秦朝時屬閩中郡。建安縣建立於東漢建安初年(公元196年),是福建歷史上最早的五個縣之壹。建安縣是三國武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建立的。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建州,“福建”名稱來源於福州和建州。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州重建為建寧府,是福建歷史上最早的府。1913年,撤府,建安、歐寧兩縣為建甌縣。1992 10撤縣設市。閩北的縣、府、州、公路、道治所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後產生了1154名進士、3名狀元、10名宰輔大臣,是福建歷史上進士最多的縣。宋代理學家朱,生長於建甌,先後誕生了被譽為“楊輔政三傑”之壹的政治家、史學家袁殊、外交家、文學家吳季和近代革命先驅等。世界聞名的旅行家李剛、陸遊、辛棄疾、凱爾·波洛都曾在建甌駐足,留下他們的贊譽。
[環境資源]
建甌生態優越,資源豐富。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7℃,年平均降水量1662.9毫米..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森林覆蓋率81.5%,是岷江上遊的壹道綠色屏障。水資源總量44.6億立方米,水電理論儲量57.9萬千瓦,實際可開采裝機容量30萬千瓦。地下已探明或開采的礦產有22種,如金、煤、磷、鐵、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巖等。建甌山川秀美,古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許多獨具特色的山峰,包括集武夷風光於壹爐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桂宗巖、閩北第二高峰陳山、被譽為亞熱帶“森林博物館”的省級自然保護區萬木林、被稱為“中華壹絕”的媽祖木雕像等。建甌歷史悠久,形成了豐富的歷史遺產。有福建歷史上最古老、規模最大、素有“南開元、北小光”之稱的光孝寺,有福建帝都的標誌性建築“五峰塔”,有宋代茶神張三公廟、北苑貢茶制造遺址,有建寧現存規模最大、宋代建築風格濃厚的孔廟。還有東嶽廟、根泉井、威武門、臨江門、通濟門、通仙門等名勝古跡。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藝文化繁榮活躍,其中瓚入選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雜技代表性項目名錄。
[農業經濟]
建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黃金甌寶地”、“綠色寶庫”、“竹海糧倉”、“酒城筍都”之稱。木竹、茶果、畜禽為三大主導農業產業,糧食、蔬菜、食用菌、錐栗等十三大重點農產品優勢明顯。全市農業總產值26.03億元。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市和糧食產銷先進市,糧食種植面積59.08萬畝,糧食總產量21.8萬噸;是國家林業重點縣(市),現有林地面積507.2萬畝,總蓄積量1903萬立方米,其中用材林面積1886.7萬畝,商品材采伐量58.59萬立方米。毛竹林面積654.38+0.24萬畝,居“中國竹子之鄉”之首。采竹量654.38+0.642萬,鮮筍產量265.438+0.41萬噸。是中國重點茶區之壹,閩北烏龍茶的發源地,面積9.75萬畝,產量71.29噸。是全省柑橘生產基地市,水果面積24.4萬畝,產量654.38+09.03萬噸,其中柑橘654.38+07萬畝,產量654.38+05.83萬噸。錐栗作為“中國名優經濟林錐栗之鄉”,面積465438±0.000畝,產量65438±0.420噸,居全國首位。錐栗建甌被國家質量技術檢驗檢疫總局批準為地理標誌產品。此外,還盛產食用菌、蓮子、澤瀉、曹憲、松節油等土特產。12竹筍、茶葉、蓮子、大米等農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全年肉類總產量為265,438+0,383噸。奶牛1.600頭,豬1.600頭,肉羊26000只,兔70000只,家禽1.81.000只。是全國淡水養殖重點縣(市),面積2.86萬畝,水產品總產量1.36萬噸。* * *全市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91家,其中食品有限公司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大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和“全國鄉鎮企業創名牌重點單位”,應食品有限公司、百品食品有限公司、錫業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明源茶業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被認定為南平市企業
[工業經濟]
全市工業總產值28.0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2家,產值20.87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0.4%,其中非公有制工業企業123家,產值1905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3.2%和91.3%。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和食品加工兩大產業集群和機械、化工、水電三大重點產業。其中,竹木加工業產值7.49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產值的35.89%。主要企業有麗歐人造板有限公司、萬木林木業集團有限公司、輔仁木業有限公司、天豐竹業有限公司、特藝竹業有限公司、華宇竹業有限公司、華鑫竹制品有限公司、三森竹業有限公司等57家人造板企業,主要產品為膠合板、刨花板,食品加工業產值6.42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的30.76%。主要企業有食品有限公司、應食品有限公司、東福光食品有限公司、黃驊山釀酒有限公司、新野食品有限公司、柏制品食品有限公司、沈陽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等。主要產品有白酒、精制茶、清水筍、錐栗等。機械和化學工業產值5654.38+09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的24.86%。主要企業有森華集團、力威塑膠有限公司、元潤塑膠有限公司、富農華工有限公司、智星活性炭有限公司、東方磨料有限公司、精工齒輪有限公司、巨力活塞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有鋁活塞、碳化矽磨料、酚醛模塑料、酚醛塑料等。工業產值1000萬元以上企業58家,其中億元企業2家,5000萬元-654.38+0億元企業6家,3000萬元-5000萬元企業7家,654.38+0萬元-3000萬元企業43家。產業平臺不斷拓展,城東、蓮花坪、國道、省道沿線鄉鎮產業走廊等產業平臺逐步形成。
[商業流通]
壹直是閩北的商品集散地和貿易中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543.8+0.677億元,其中批發和零售業6543.8+0.359億元,餐飲業6543.8+0.75億元,其他行業2600萬元。全市城鄉市場49個,營業面積1.6萬平方米。其中市區集貿市場7個,批發市場3個,農村農貿市場16個,村級市場23個。其他專業市場主要有閩北建材市場、閩北汽車城、閩北摩托車批發市場等。各類市場中,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市場有官坡塘農貿市場、閩北汽車城、閩北建材市場、閩北竹筍香菇批發市場等。市內有大型超市4家,藥品超市3家,家具超市3家。全市建立了竹子、水煮筍、蔬菜、錐栗、食用菌、柑橘等農村專業合作組織230個,成員2萬人。建成了農副產品信息中心、農業技術中心、農業科技信息中心、農業和農村工作信息中心四個信息中心,為農副產品流通架起了壹座“金橋”。
[項目開發]
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43.8+0.953億元,新增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9654.38+0個,新增投資6543.8+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9個,當年新增投資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8.98億元。18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6.66億元,其中省、南平市重點建設項目6個,投資2.78億元。
[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
全市新批利用外資項目24個,合同利用外資4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1.6萬美元。全市現有外貿出口企業二十七家,外貿出口總額二千五百萬美元,食品有限公司、派克產品食品有限公司、應食品制作有限公司等出口規模百萬美元企業八家,主要出口產品有茶葉、竹制品、筍制品、工藝品、食用菌等。,主要出口日本、美國、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金融]
全市財政總收入2.05億元,其中地方壹般預算收入6543.8+0.26億元,稅收收入占地方收入的77.5%。財政總支出2.84億元。年末金融系統存款余額40.58億元,貸款余額2654.38+0.86億元。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建設農村信用社會。全市培育信用鎮4個,信用村82個,信用用戶265438戶。隨著保險業的不斷發展,保險業務保費收入9467萬元,其中財產險3867萬元,人身險5600萬元。
[基礎設施]
是江浙進入福建的關鍵之地,交通便利。衡南鐵路、205國道、204省道、303省道穿境而過,市區距武夷山機場100公裏。正在建設的浦南高速公路與規劃中的臨安高速公路在城市東部交匯。浦南高速將於2008年建成通車,屆時建甌到福州只需2個多小時,到上海只需6個小時。通訊發達,各種現代化先進通訊設施齊全。電力充沛,擁有水電站117座,總裝機容量9.69萬千瓦,年發電量2.08億千瓦時,供電量2.97億千瓦時。在建的北津電站、洪湖電站、楊墩電站三大水電站建成後,全市總裝機容量將達到654.38+096.2萬千瓦,發電量將達到4.88億千瓦時。逐步推進“東擴西擴、南擴北延”的城市發展。城市建成區8.5平方公裏,規劃面積30平方公裏。壹批標誌性建築相繼建成,城市框架不斷拉開,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社會事業]
先後獲得全國科技、文化、教育、體育先進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科技進步先進市等榮譽稱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它是首批國家科技工作試點縣(市),壹批項目被國家和省科技廳列為重點科技項目。“兩基”教育成果不斷鞏固和提高,素質教育進壹步推進。高考上線率已達86.51%,本科和專科生人數均居南平第壹。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308個,初級衛生保健全部達到基本普及標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應急機制初步建立。文化事業健康發展,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版畫藝術之鄉”。全市有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21個。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深化,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3.5%和98.8%。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得到加強,人口出生率為9.1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74 ‰。計劃生育工作繼續位居全省壹流先進城市,被評為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城市。
【人民生活】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4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52元。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29.03億元,其中農民儲蓄存款余額6.03億元。20416年末員工。城鎮新增就業2531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86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5.7%。全市轉移農村勞動力7.8萬人。年末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4275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4704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9015人,納入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的人數3190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人數14092人,享受養老補貼的各類優撫對象人數6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