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太極圖》古說
太極圖,又稱《先天圖》或《天地自然之圖》,是中國上古文化中最神秘的壹張圖,也是眾說紛紜,爭論最激烈的壹張圖。
雖然《周易·系辭傳》中已明確提出:“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但漢代以後所傳的《周易》、都不曾附有《太極圖》,直到宋朝道士陳摶所傳出《太極圖》,並有“先天”、“後天”之分。後來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根據陳摶所傳的《太極圖》寫了壹篇《太極圖說》,發揮了《周易》的觀點,提出“無極而太極”的哲學思想。到了朱熹撰寫《周易本義》,才正式將《太極圖》附在《周易》前面。但也正為如此,朱熹受到了壹些易學正統派的嚴厲的批評,指責他離經叛道。其實,朱熹是聰明的,他已經看出,離開了《太極圖》,《周易》只是壹部普普通通的占筮書冊,根本夠不上列群經之首。這其間,真正對《太極圖》有精辟研究的首推理學家邵雍。據邵雍說,先天《太極圖》為伏羲所畫,後天《太極圖》為周文王所作。並指出“伏羲之易,初無文字只有壹圖以寓其象數。而天地萬物之理,陰陽始終之變具焉。”朱熹則認為《太極圖》源自漢朝煉丹士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後來的易學大家胡渭也說:“太極圖取《參同契》之月體納甲。二用三五,與九宮八卦混而壹之者也”由此看來,《太極圖》的壹個間接來源是道教,似乎是沒有太多疑問的。但是,它的源頭在哪裏呢?它是否真象《周易》和道教所說的那樣,是伏羲所作的呢?
二、《太極圖》今說
美國人類學家張光直先生認為,中國古代文明是薩滿式(shamanistic)的文明。他在詳細考察了中國上古文化後指出:“經過巫術進行天地人神的溝通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而《太極圖》顯然具有濃厚的巫現文化特征。但是,能否進壹步假設,《太極圖》是中國上古巫現文化的總綱、源頭?因為《太極圖》所顯示的陰陽、消長、動變、靈性信息等等特征,無壹不是構成中國上古巫現文化的基本原理。而且《周易·系辭傳》中反復申說“研幾”、“見幾”、“知幾”、“知微”、“察來”,以通天人之際,盡宇宙之妙為總綱,似乎表現出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薩滿式”文化的特征。
現在,我們將《太極圖》和巫現文化聯系了起來,巫現文化在對待人和自然方面,有它自己獨特的手段,那就是巫術。我們知道,大多數巫術是直接和特異功能連在壹起的。它的壹個重要特點是:雖然行之有效,甚至有巨大的神通力量,卻無法納入當代自然科學體系。這壹特點和我們目前所掌握的飛碟現象基本壹致。法國的文化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也註意到巫術問題。他在《野性的思維》壹書中說:“如果我們想把巫術歸結為技術和科學演進中的某壹時期或某壹階段的話,我們就會失去理解巫術思想的壹切可能”。他認為,我們應當把巫術和科學”比作獲取知識的兩種平行的方式”。那麽,這個和科學平行的巫術,它的真正的渭頭在哪兒呢?
1.《太極圖》和伏羲《周易·系辭傳》中有壹段話十分重要:“古者包羲氏(伏羲)之王在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同時又指明,伏羲時代,還是“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的時代。從考古學上看,這時期尚處於迫於自然力量,窮於應付的原始部落狀態。就是這樣壹個時代,怎麽會有閑情逸致和技術手段去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作如此玄奧的八卦太極圖呢?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傳說中的伏羲其人吧。
伏羲,又寫作伏犧、包羲、太昊、太等等。《帝王世紀》中說他是“大昊帝包犧氏,……繼天而生,首德於木,為百王先。帝出於震,未有所因、故位在東方。主者,象日之明,是稱為太昊。”
據今人考證,伏羲的“伏”為表音字,按上古音應當讀為“溥”,“溥”就是偉大的意思。所以,伏羲也就是“偉大的羲”,而這位“偉大的羲”又正是先秦典籍中的東方之神(太陽神羲和);也就是說,伏羲實際上可能和太陽或者東方的某壹星座有關。從史籍上看,伏羲又與龍有密切的關系。《左傳》上說:“太昊氏以龍紀。”《拾遺記》也說:“蛇身之神,即羲皇也。”正是從這壹點上,我們找到了壹個小小的突破口。
《史記·封禪書記》記載:“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余,龍乃上去。”據此,臺灣飛碟研究協會會長呂應鐘先生提出了“龍就是飛碟”的看法。的確,龍(不是生物學上的恐龍)這種過去被視為神話傳說的動物,現在似乎應當重新來看待。《說文解字》說龍是“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又解釋“鱗”為“魚甲”。現在來看,這種能暗能亮、能細能粗、能短能長而又披著硬甲的:“龍”,和我們觀察到的雪茄型飛碟不覺相象,值得註意的是,在上古記載中,龍常常被提到,也不止壹兩條。而且差不多每壹次出現都與當時的帝王有關。那麽,以後為什麽不常見了呢?想必與古籍中記載的頊“絕地天通”派重,黎把民和神分開有關了。
就目前所見,在7000多年前有仰韶文化的陶飾圖案中就有人首蛇身的伏羲象。以後直到漢代,石棺上還有類似的伏羲象。從文化人類學角度看,上古文化符號(包括巫現文化)大都是象征性的;列維壹斯特勞斯稱之為“緊鄰著感性直觀”。因此,我們是否可以考慮,所謂伏羲“蛇身人首”不過是壹個象征性表述,它暗示著伏羲是壹種半人半神的生命體,是直接和“龍”(或許就是飛碟)有關的生命體。何況,伏羲的出生也是很神秘。《史記·補三皇本紀》記載,他的母親“履大人跡於雷澤”而後生下了伏羲,而且“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如果伏羲就是“偉大的太陽神”,而他又是乘著“龍”(飛碟)來到地球上,在傳授了壹些天文地理知識以及壹些神通(特異功能)後,由於上古民智未開,為了不使外星球高級文明失傳,留下了壹幅整合性的《太極圖》讓後人去破譯。那麽,今天我們看到《太極圖》包羅萬象的內容就沒什麽奇怪了。
2.《太陽圖》和天文學,由於《太極圖》與中國古代天文學有直接的聯系,可以說是壹脈相承。因此,我們再從天文學這壹角度來作些探索。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理論基礎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五行學說最早見於《尚書》,陰陽學說則非《周易》和《太極圖》莫屬了。《淮南子·天文訓》將陰陽原理對應日、月、星辰,認為陽氣凝積則生火,火的精者為日:陰氣凝積為水,而水的精者就是月;所以又稱日為太陽。稱月為太陰。至於星則是從日月溢出的氣的結合物,它們由於稟受的陽精、陰精的分量不同而各異。以後,五星又配上王音、五色甚至五德,這就從天文發展到人事了。
這種以陰陽學說為基礎的天文學理論和“天人相應 ”的理論體系,也就是《周易》所說的“觀象於天,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產物(可能是《太極圖》以靈感信息方式傳達出來的)。這是巫術方法的最重要的特征,它的整合性的類比思維方式與氣功,特異功能完全壹致,但與以後建立起來的自然科學卻完全不同。
另外,就《太極圖》本身來看,陰陽兩儀記錄著地球由於自轉和公轉而產生的晝夜之象和四時之序。此外,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和自轉的軌道平面之間的交角(黃赤交角)為23°26′21〃,而從《太極圖》上看,陰陽兩儀的S形螺旋體夾角,也正巧在23°左右。所以,李晶偉先生在《太極與八卦》壹書中認為:“太極的具體模式就是地球。”
現在要問,在上古交通閉塞,工具極端落後的情況下,怎麽會已達到把地球作為壹個模式來畫圖型的程度呢?解答這個問題仍要回到伏羲。《古今圖書集成》記載了壹段資料:“上古伏羲時,龍馬負圖出於河,……伏羲則之,以畫八卦。”參考前述關於“龍”的假設,那麽“龍馬”也可能就是飛碟的象征表述。也就是說,壹個與外星文明有聯系的“偉大的羲”,憑借著“龍馬”(飛碟)提供的數字密碼和模型,才畫出了八卦和《太極圖》。
更有趣的是,在後世所傳的壹些修煉圖譜中,《太極圖》被轉換成天文圖,並將北鬥星安放在中心。從這壹圖譜看,我們這個世界以北鬥星為天心。北鬥星每年十二個月指遍四方二十八宿,歷全年二十四個節氣、七十二候、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壹日。所以,壹些修煉氣功的人,在采時都必須遵照這壹圖示,面對北鬥星所指的方向。這,是否從壹種靈感信息上暗示著《太極圖》的真正來源呢?
3.《太極圖》和中醫學與天文學壹樣,《太極圖》和中國古代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中醫古籍內經》說:“生之本,本於陰陽”。由於《太極圖》是:“近取諸身”,所以陰陽之道也涵蓋了整個中醫領域,成為中國古代生命科學的基礎。
《周易·說卦》傳已經指出:“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為手,兌為口。”把人身器官與《太極圖》上的八卦相對應。而《內經》則進壹步把人的臟腑,血脈與日、月、山脈、河流、海洋通過類比連在壹起,形成了“人身小天地”和“自然大天地”合壹的“天人相應”說。在這方面,中國醫學史上留下了大量的圖譜,是我們今天進行生命科學研究的珍貴資料。
由此可見,《太極圖》以簡馭繁,無論在天文上還是在人體內,都表現出知識的高度凝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