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深受中外人民的喜愛。武術,古代首稱“手搏…‘武藝”等,近代又稱國術。是幾千年我國
人民用以鍛煉身體和自衛的壹種獨特方法,門派繁多,技法各異。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有
筆法、字法、章法。書體繁多,有真(正)、草、隸、篆,真體又有歐、柳、顏、趙,蘇、黃、米
、蔡等。本文主要談武術中的劍術和書法中的行草,側重探討劍術和書法的相同及骨勢,以此來
說明劍術與書法有著密切的關系,習練劍術和書寫行草,可互相溝通,互相補充,***同進步,既
利於這兩門技藝的發展,也有利於習練者身心健康。
劍術“精氣神”
劍是武術中短兵器的壹種,系由古兵器演化而來。《釋名·釋兵》中說:“劍,檢也。”劍是
壹種防範非常的衛體武器。武術諺語有“刀如猛虎,劍如飛風”,“刀似下山猛虎,劍如翻海蛟
龍”。劍術特點是靈活、敏捷、瀟灑、飄逸,氣勢連貫,演練起來變化多端,劍神合壹,壹氣呵
成,步法輕快,腰似蛇行。劍法主要有點、崩、刺、撩、掛、劈、雲、抹等。劍術套路有多種,
根據不同拳種而定。比賽中的劍術,有規定“騰空跳躍…立劈橫抹…‘點刺撩崩…‘勾掛纏雲”
等動作。其快捷兇猛,剛柔相濟,瀟灑大方,給人以美的享受。
漢代是劍術發展的黃金時代,鋼鐵劍以全新面貌取代了青銅劍,並已成型,隨著劍的鑄造技
術和制型的改革,其使用方法也日趨完善。至今劍的種類和名稱頗多,但其整體均由劍身和劍柄
組成,其中劍身包括劍尖、劍刃、劍脊;劍柄包括護手、劍首。而且劍首大都系上劍穗。除擊劍
格鬥外,還出現了整套動作組成的“舞劍”。漢代有《劍道三十八篇》,對以前使劍之法進行了
系統的總結闡述,至今已形成系列的整套劍術有昆侖劍、青萍劍、蟠龍劍、純陽劍、太極劍、八
卦劍、形意劍、雙手劍、螳螂劍和龍鳳雙劍水魯雙劍等等。
演練太極劍有如行雲流水,始終處於連綿運動中。其動作銜接緊密,勁斷意不斷,勢斷意相
連,如春蠶吐絲連綿不斷。其柔中藏剛,內有虛實、動靜、開合、屈伸等諸多矛盾。這些矛盾是
對立統壹的,又是相互轉化的。又如八卦劍內容豐富,舒展大方,腳踏八方,步走九宮,行如遊
龍穿梭,連綿不斷,身械齊動,如白蛇吐信,青龍探爪,出神入化。有如急風閃電,擰旋滾轉,
壹身是圓。劍隨身動,身帶劍行,青雲平浮。
行草“骨筋韻
行書是書法不可缺的壹種,乃書法學習的難點,也是古今眾多書法家所追求的,具有很高的欣
賞價值。文采奕奕的唐代李北海,容魏碑入行書,筆毫流動,骨力滲透,凝重如山頓,雄健而又
活潑。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對他的評價很高,說“右軍如鳳,北海如鷹”,“羲之如龍而李如象”。
黃庭堅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壹,傳說長年來往過江,慣看蕩槳撥棹,以致他用筆也“似長槍大戟,
縱伸橫逸,勢若飛動”。也有形容韋誕字似“龍威虎振弩張”;索靖的“飄鳳忽舉,鷙鳥乍飛”;
王恒的“插花美女,笑舞鏡臺”等,無壹不是對行、草書法的真實寫照。草書是急就章。它起源於
漢,正如東漢末年書法理論家趙壹所分 析:“蓋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頻,戰攻並作,軍書
交馳,羽檄紛飛”,稍加快書寫就有連筆。即成為隸書的變體,人稱“章草”。其特點:“壹簡
、二連、三圓轉”,結構省減,書寫接連,圓轉不方折,簡約明快,與我們現代行草書壹樣。
行草是介於真書、草書之間的書體,事實上早已存在。秦漢時期的真書與草書都沒有明確的
概念,故行書也無從談起,章草(隸草)逐漸成熟並被規範後,行書才顯示出來,但得到承認還是
較晚的事。行書對隸書演化為楷書起著促進作用,而楷書地位確立後,行書、草書則成為壹種為
人們所喜愛而富有極強藝術魅力的書體。
在東漢時期草書有杜度、崔援、張芝、蔡邕等,他們不僅書法壹流,而且在書理研究上給人
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東漢至西晉的行草發展,I為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王殉等行草達到高峰打
下堅實的基礎,“三王”的作品大多為唐代的摹刻本。
行草書是靠用筆墨“點畫”構成。運筆必有“筆勢”,點畫有“起止轉折”,筆勢亦須“起
承轉合”,靈活轉換,變化無常,深有“骨勢”。每壹種用筆都是多變的。實際上,同壹種用筆
往往因書體、字體、章法和書家風格習慣不同而有所不同(略同武術中太極劍和八卦劍壹樣);下
筆之際,明於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使筆鋒下的點畫形態隨之適應結字和章法的需要而變化,做
到“翰不虛動,下必有由。壹畫之間,多起伏於峰抄;壹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藝”(孫過庭《書
譜》)。只有這樣,用筆才能生動活潑。
品味相似
劍術動作是由點、刺、劈、雲等攻防動作組成的各種劍法,劍法又配合手、眼、身法、步組
成劍術組合,又由各種劍術組合組成完整的套路。視同於行草書法中的點、橫、撇、捺等筆法,
從而組成字法,又有數個字的連帶或筆斷意連等組成章法。無論是劍法、筆法或是整套劍路和
整篇章法都有“骨勢”,這就是它們的相同點。“骨”即內含,如武術中的“精氣神”,也視
同於書法中的“骨架”或“神韻”。勢即外形,如劍術中的劍體和書法I中的書體,包括:劍法
、組合和套路;行草的筆法、字法和章法。
欣賞壹個劍術套路,要從起勢到收勢,看它全套動作是否合理到位,不但要看勢,還要看
骨,如同整篇書法的章法是否合理,不但外形(勢)好,內涵(骨)、神韻更為重要。劍術中有“
點、撩、劈、\刺,,等,書法l}1釘“橫、豎、撇、捺”等;劍術中有展縮,書法中有開合;
劍術有壹氣呵成,書法有壹揮而就;劍術中有“犀牛望月…”燕勢平衡”,書法中有“斜而不
倒,淩涯獨立”;劍術有“騰空”,書法有“飛動”;劍術中要體現“精氣神”,有劍與"手、
眼、身法、步’’的緊密協調配合默契,書法中有“含而不露…‘有藏有露”,“內含神韻,
內外合壹”,“有方有圓,時隱時現”,上下左右,協調順達。
劍術的“虛、實”,俯拾可得,“虛”就是偽裝、隱蔽。隱蔽自己的真實出妻的劍法,
如“近而示之遠,攻而示之防”等,這是壹種以假亂真、迷惑對方的謀略。“實,,就是明
火執仗的實打實著。《草廬經略.卷六.虛實》:‘‘實而示之以虛,以我之實,擊彼之虛
,如破竹壓卵。”比如劈劍本是自己的強項,卻偽裝虛弱,麻痹對方,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
。在劍術中“緩與急”輕與重…‘輕撩與重劈”“退步與進步…‘防與攻…‘虛與實”等,
要靈活運用、有機配合。如在整套劍術中,有時“行走如雲”以配合雲劍、抹劍;有時急跑猛
跳,以配合崩劍、刺劍。還有定勢,如“金雞獨立…‘犀牛望月”。全套運用到場地四周,動
作協調合理,體力分配均勻,使得見此套劍如見整篇行草書壹樣。 虛與實是壹對對立統壹的
矛盾。對立,僅是它們矛盾關系的壹種形態。它們是相互對立、相互包容的不可分割的關系。
這此關系在劍術和行草中,比比皆是。劍術與行草書就是“竅幽極渺,汪洋姿肆。”
行草書法也有“虛實”,在結字、章法中不斷地表現出來。如用筆上的“輕與 重 “
與急…‘藏鋒與露鋒”,結字上的 “疏密…·爭讓…‘白黑…‘次主…‘短長”“小大”,
而章法方面利用字距行距 的“疏密”、重心的“斜正”,黑色的“枯潤”“淡濃”,以及落
款用印的尺寸、位置,均須適宜恰當等等。拿用筆說,筆不實就欠沈著;筆不虛又欠圓活。只
用實筆,行貌笨滯;全用虛筆,近似油滑。在變化中應當求和諧,有韻律,有規則,才不雜亂
。請看米芾行草,點畫用筆較重,筆力沈勁,毫不漂浮,非點畫處偶相引連,用筆偏輕,壹片
虛靈。他那壹行壹字的重心線,左右擺動,跌宕起伏,卻整體仍維持平衡,這就是他的風格,
如同在醉劍中,翩躚起伏,上下左右搖晃,看似失去平衡卻又保持平衡;似醉非醉,但卻醉態
百出,暗藏殺機,待得勢即閃電般地出擊,給人以驚心動魄、美的享受。再看唐代書法變革家
顏真卿書寫的《裴將軍詩》,陽剛之美在字裏行間流動。那“戰馬若龍虎’’五字,尤為雄偉
壯觀。全篇字有正、有斜,有靜、有動,有肥、有瘦,有枯、有潤,真是潑墨淋漓,氣吞山河
。唐代書法“癲狂”大家張旭、懷素的狂草更是不受約束,自由奔放,大起大落,離合聚散,
令人蕩氣回腸。這與“劍如飛鳳”如1出壹轍。唐代詩人杜甫曾以詩來形容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
為“來如雷霆收震怒,罷若江海凝青光”,“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又雲:“往者吳人
張旭,善草書書貼,數長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劍《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
孫可知矣。。’’做為壹個書法家,經常觀看練劍或親身體驗劍術中的韻味,會對自己的行草書
創作,大有裨益。劍術中的輕柔飄逸連綿不斷,快捷掃劍及清脆點崩,或變化無窮的劍花等,對
習字練字有莫大的啟發。
用氣略同
凡習練內家拳者,均重內功。以內功為基本功,亦稱築基功。書法的筆力和神韻也可以說與氣
有著直接關系,練習書法,除腕部有力外更主要的是寫字與氣配合,寫出的字才能人木三分。書
寫者的底氣不足,字也不會雄健有力。書法家年積月累的寫字如有意配合運氣書寫,久而久之則
內功基礎自然堅實深厚 劍術在行劍中均要氣沈丹田。攻防用力時,則用鼻哼氣;起跳時要提氣
使氣l廠
上走,這樣才能跳得高;落地時,氣要上浮,才能做到輕如鴻毛;震腳時,氣要下 沈,做到重
如鋼鐵。氣與劍要配合協調,才能做到靈活多變,虛實分明,柔軟如水,強硬如鋼,綿裏藏針,
剛中有柔,颯爽’優美,變化無窮。 .
書法用氣也很重要。排除雜念,氣沈丹田。行筆要均,力達筆尖。筆鋒轉換要閉氣。筆鋒上
提時,氣上行。按筆要沈氣,收筆要放氣。我們經常看到壹些有造詣的書法家寫字時或寫很重要
壹筆時閉住氣息,舌舔上牙,待字寫完後出壹口氣,電就是將廢氣放出。書法中的用氣繁多,幾
年或幾蔔年的用筆運氣練字對身體健康好處莫大,無數優秀的書法家大都是長命的老壽星。
劍術與行草中的用氣基本上是壹樣的。氣同劍與筆的行動同時運轉,有提氣、閉氣、沈氣、
出氣、運氣。—位好的武術家或書法家能將氣運至劍尖或筆鋒,能使手中的劍或筆運用得靈活多
變,沈穩有力。
綜上所述,雖然隔行的劍術和行草概念各異,但其理存於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