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要國畫的歷史 急!!!

要國畫的歷史 急!!!

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畫美術

問題描述:

要國畫的歷史,急!!

解析:

國畫歷史

作者:‘郁&;悶… 文章來源:個人收藏 點擊數:121 更新時間:2006-5-29

國畫歷史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淵源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以漢族為主、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巖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註主要特征,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

先秦繪畫己在壹些古籍中有了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歷史人物、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楚國出土帛畫等,都己達到較高的水平。

秦漢王朝是中國早期歷史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大國,疆域遼闊,國勢強盛,絲綢之路溝通著中外藝術交流,繪畫藝術空前發展與繁榮。尤其是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其墓室壁畫及畫像磚畫像石以及隨葬帛畫,生動塑造了現實、歷史、神話人物形象,具有動態性、情節性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畫風往往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博雜,形式多姿多彩。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頻仍,民生疾苦,但是繪畫仍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苦難給佛教提供了傳播的土壤,佛教美術勃然興起。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該時期壁畫,藝術造詣極高。由於上層社會對繪事的愛好和參與,除了工匠,還湧現出壹批有文化教養的上流社會知名畫家,如顧愷之等。這壹時期玄學流行,文人崇尚飄逸通脫,畫史畫論等著作開始出現,山水畫、花鳥畫開始萌芽,這個時期的繪畫註重精神狀態的刻畫及氣質的表現,以文學為題材的繪畫日趨流行。

隋唐時國家統壹,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繁榮,對外交流活躍,給繪畫藝術註入了新的機運,在人物畫方面雖然佛教壁畫中西域畫風仍在流行,但吳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鮮明中原畫風的作品占了絕對優勢,民族風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張繰等人的山水畫、花鳥畫己工整富麗,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五代兩宋之後,中國繪畫藝術進壹步成熟完備壹,出現了壹個鼎盛時期,朝廷設置畫院,擴充機構編制,延攬人才,並授以職銜,宮廷繪畫盛極壹時,文人學士亦把繪畫視作雅事並提出了鮮明的審美標準,故畫家輩出,佳作紛呈,而且在理論上和創作上亦形成了壹套獨的體系,其內容、形式、技法都出現了豐富精采、多頭發展的繁榮局面。

繪畫發展至元、明、清,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在題材上,山水畫、花鳥畫占據了絕對的地位。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緒,“不求形似”、“無求於世”,不趨附大眾審美要求,借繪畫以示高雅,表現閑情逸趣,倡導“師造化”、“法心源”,強調人品畫品的統壹,並且註

重將筆墨情趣與詩、書、印有機融為壹體,形成了獨特的繪畫樣式,湧現了眾多的傑出畫家、畫派,以及難以數計的優秀作品。

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於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單純拘泥於外表形似,更強調神似。它以毛筆、水墨、宣紙為特殊材料,建構了獨特的透視理論,大膽而自由地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與想象力,這種出色的技巧與手段,不僅使中國傳統繪畫獨具藝術魄力,而且日益為世界現代藝術所借鑒吸收。

國畫簡介

作者:‘郁&;悶… 文章來源:個人收藏 點擊數:51 更新時間:2006-5-29

中國畫簡介

中國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傳統,是舉世睹目的珍貴文化遺產。早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楚國的兩幅帛畫,就以其生動的氣韻,簡潔的筆墨,流暢的線條,表達出完美的意境,確立了中國繪畫藝術以線條造型的民族風格形式。

發展到魏晉南北朝,中國畫逐漸演變成單幅的卷軸畫,成為獨立的藝術欣賞品,題材亦日益擴大。除人物,宗教題材外,初期山水畫也隨之出現。同時,書畫理論著述的問世,指導了藝術創作的方向。此壹時期的代表作是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當時的藝術特點,其技法比前代有了長足的進步。

隋,是壹個承前啟後的時期,繪畫藝術綜合了前代的風格,為唐代的大繁榮奠定了基礎。

展子虔的“遊春圖”,標誌著山水畫的最終形成,其影響深遠。

唐五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開創了新紀元,五代時期,花鳥畫從人物山水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畫科,山水,人物,花鳥等各類,均得到了極大發展,題材廣泛,名家輩出,成就卓越,對後代影響至大。

宋代承繼前朝,全面發展了各畫種,題材愈加廣泛,畫派並出,空前繁榮,盛極壹時,其光輝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現了以水墨寫意為主體的文人畫,講求詩書畫統壹,註重筆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畫派新支。

元代繪畫,直接師法唐五代,是文人畫大發展的時期,將書法融入畫法之中,在筆墨技巧上起了新的變化,使水墨寫意畫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明初承元文人畫的余波,並加以發揮,旋繼南宋院畫而興起院體畫,盛極壹時。中晚期文人畫又大興。

明末清初以八大山人為代表的遺民畫家發展了文人畫,使之又進了壹步,對後世影響頗大。入清以後,受董其昌畫論的影響,畫壇風氣摹古大於創新,稱為正統派。至中葉揚州八怪的出現,打破這種狀態,成為各抒己見,打破常規,旗幟鮮明的藝術革新派。各類畫科均在此階段有所發展,同時,中西藝術也得到交流,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又壹個繁榮階段。

及至清末,海上畫派及後來的嶺南畫派的興起和出現,是傳統的中國畫在吸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新風貌。吳昌碩和後來齊白石的出現,使大寫意出現了新局面。到近代,由於徐悲鴻,林鳳眠等壹大批留學海外的畫家出現,進壹步融合了中西藝術,使中國畫開始了壹個嶄新的紀元。

中國繪畫藝術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世界上獨數壹幟的風格,並對周圍的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西方的繪畫也從中汲取良多。這壹特色的形成,與中國的社會發展,民族欣賞習慣,以及傳統學術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artvv/hhys/nbls/20060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