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族故事顏回與顏儒學
楊朝明
新的地下資料往往對學術進步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動作用,我們對晏子研究的濃厚興趣也是由新簡牘提供的學術信息誘發的。
湖北郭店楚墓竹簡整理是20世紀末震驚國內外學術界的壹件大事。這些文獻引起了學者們的普遍關註,人們開始利用這些材料認真回顧中國早期學術史。同時,人們也期待著另壹批數量更大的竹簡的出版,即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購買的1200竹簡。據說這些寶藏涉及80多種古籍,年代相當於郭店竹簡。當然,她會為學術研究提供極其有價值的信息。在相關介紹中,我們註意到尚波竹簡中有壹個顏元,有學者稱尚波竹簡“能使顏子之學重見天日”[1]。
伴隨著對上海世博會竹簡秘密的猜測,我們思考顏回治學的目的。所謂“重見天日”,是指晏子的研究曾壹度淹沒在默默無聞之中。《韓非子·顯學》描述儒家繼孔子之後分為八家,其中包括“顏氏儒學”。「顏氏儒學」是什麽意思?“顏氏儒學”是顏回的儒家學派嗎?對此,學術界眾說紛紜,意見很不壹致。據《史記·仲尼列傳》記載,顏回比孔子小三十歲,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可惜顏回死於孔子之前。傳世古籍中關於顏回的資料相對較少,許多相關記載因疑古學風而被排除在“可靠”資料之外。顏回的學術思想更是模棱兩可。
那麽,顏回的學習有什麽寓意呢?現有的數據能否揭示壹些線索?由此,我們想到了孔子的家族故事,顏回就是其中之壹。尚波竹簡上除了“顏淵”的稱謂外,還有壹段“魯茲”。這壹版《孔子家語》中的顏回被魯茲壹眼相中,也許只是壹種巧合,但卻讓我們仔細觀察《孔子家語》中的顏回,並認真思考它所提供的學術信息。
人們對《孔子家族故事》這本書的重新關註,也得益於地下出土文獻的啟示。這部長期被認為是王肅偽造的作品,依然沒有逃脫被懷疑的命運。許多人在編輯有關資料和文獻集時,仍然把孔子家族故事放在《風俗通義》、《中倫》等書之後,或者列在《魏晉南北朝學者史記》壹類,這不能不影響人們對這本書價值的認識和理解。事實上,安徽阜陽雙古堆漢墓出土的簡牘,河北定州八角郎漢墓出土的名為《儒言》的著作,都是對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載,性質上與孔子家言極為相似。尤其是定州八角廊的竹簡,再加上《論語》,從《史記》所描述的家族語言與《論語》的密切關系來看,李學勤先生認為定州竹簡中所謂的儒家詞語也應該屬於家族語言的原型[2]。
王肅是否偽造家傳其實是有爭議的,也就是說也有反對王肅偽造的觀點。此外,自清代以來,許多研究者也看到了這本書的價值。他們認為《孔子家族故事》的許多方面明顯優於其他相關古籍,可以用來糾正史實和文字錯誤,彌補其他古籍的疏漏,應該引起他們的重視。但遺憾的是,在用家族語言指出這壹點後,人們並沒有進壹步深入到該書的可靠性。而是回到了孔子家語的“偽書”理論,認為她只是“保存了古代逃書的壹些片段”。
實際情況不應該是這樣的。筆者對《儒林外史》中的“知止”壹章進行了研究,認為無論是從《儒林外史》壹書的相關記載,還是從該書的內部證據來看,該書都具有真實可靠的特點。作者指出,對於我們今天的孔子研究來說,《孔子家族故事》這本書的價值不在《論語》這本書之下。[3]其實學術界已經有持這種觀點的人了。郭毅先生曾指出,孔子和孔子子聰的家傳故事都屬於《論語》,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忠實地記錄下來的孔子的話。[4]杜維明先生支持郭毅的觀點,即“我們不能輕率地否定《孔子家傳》,因此完全可以斷定《孔子子聰》乃至《孔子家語》都是與孔子無關的文字”[5]。
對於顏回的研究,顏回或許能給我們壹些學術信息。目前,我們無法知道上海博簡中所謂的“晏子研究”的具體特征,也不知道顏元的內容,但我們對《家談》中顏回的研究,必將有助於研究上海博簡中的顏元研究,有助於理解“晏子研究”或“顏師之學”。
與《論語》不同的是,《論語》和《孟子》等古書壹樣,都是從第壹句起就以字為題。《論語》中有以孔子弟子命名的書名,如顏淵、、、公冶長等,但這些文章並不主要記載孔子弟子的言行。家庭語言不同。書中的每壹篇文章都有壹個中心內容,標題就是這些內容的總結。顏回就是顏回的全部。我們估計,簡牘中以孔子在的弟子命名的,如顏元、、子羔、等。,可能和玉伽差不多,至少他們中的顏淵應該和玉伽的顏回壹樣,可能主要和顏回有關。
《顏回》在《家語》中有十四節,並不連貫,但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顏回的個性和思想。
就顏回的內容而言,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方面:
首先,顏回是聰明的,所以他能由此推斷,預測壹些事情的結果。顏回的聰明得到了孔子的賞識。這方面有兩個例子:
第壹,顏回預言東野的馬會逃走。東野畢,魯問顏回是否聽說過。顏回認為自己雖然擅長防守,但“馬失前蹄”。丁公壹聽,認為顏回是在誹謗。過了幾天,當有人告訴東野,碧芝的馬逃走了,丁公把顏回叫來,詳細問他為什麽不認識先知。顏回認為,壹個好的統治者應該“永不竭馬力”,正如壹個好的政治家“永不竭民力”。他說:“不精疲力盡的人可以沒有危險。”子曰:“夫為顏回之理也。”
其次,顏回以“聲”推斷為什麽“哭的聲音很悲傷”。顏回侍候在孔子身邊,聽到有人在哭。他認為哭泣不僅是為了死去的人,也是為了生命和離別。孔子問為什麽,顏回說是從鳥聲推斷出來的。他說:“環山的鳥生了四個孩子,翅膀已經成形,將要散在世界各地,它們的母親會用悲切的聲音送走它們,和這個差不多,說它們再也不會回來了。”孔子使人問後,真是壹個愛哭的人,“父親死了,家裏窮,就把兒子賣了陪葬,跟兒子決定。”子曰:“惠亦善辨聲。”
顏回的事跡和孔子的很多例子有相似之處,比如孔子的“魯廟知災”、“觀象知雨”、“死透榫”。壹方面,顏回和孔子壹樣,知識面廣,對事物理解深刻。《論衡·知行》說顏回等人“有聖人之才”,孟子說夏紫等人“有聖人之融”,顏回等人“具體而含蓄”;《淮南子·靈修》甚至說顏回是“孔子之通學”。顏回中的這些記載可以印證這些說法。另壹方面,說明《孔子家傳》的作者也把顏回的事跡當成了記錄孔子的事跡。
第二,顏回問孔子各種問題。這個問題內容比較短,但比重不小,包括以下六個:
1,壹個完美的人格應該具備什麽樣的德性——“成年之旅呢”;
2.臧文忠和臧武忠誰更有智慧——“臧文忠和臧武忠有智慧”;
3.君子應該有什麽樣的品格——“顏回問君子”;
4、小人的做法是壹種什麽行為——“顏回問小人”;
5.如何區分小人與君子相似的話——“小人之言與君子之言相同,不可不聞”;
6.如何與朋友相處——《如何做朋友》。
前面提到的顏回請教孔子的內容,與《論語》等書中的“仁”、“孝”、“君子”等孔子弟子請教孔子的內容是壹樣的,其敘事形式也是完全壹致的。《論語》等書中保存的材料,隨時都來自孔子的弟子筆記,顏回給孔子的忠告,也來自顏回的記載,後來被孔子後來的研究整理成了孔子家語。
第三,另外四個是顏回的評論或者顏回和別人的討論,都和為人處事有關,反映了顏回的壹些想法:
1,講究仁的人,壹個“進”字就能得益於智慧,壹個“恕”字就能得益於仁,因為“知其不可而為之,知其不可而為之”,也就是說,知道什麽不能做,就知道該做什麽;
2.人要謹慎,不要讓自己的實力強於德國。
3.“君子攻其惡,不攻其惡”,也就是說,人要反省自己,不宜去數落別人的過錯,進行評論;
4.要自覺遵守禮儀制度,堅守美德。不要“無禮而望他人之禮,無德而望他人之德”。
顏回註重修養,善良正直,虛心好學,德行出眾。無論是孔子還是他的同窗,大家都對顏回的遠大誌向和高超德行表示敬意。孔子多次稱贊顏回好學,稱他為聖人。子貢說自己“不敢回頭”[6],也認為自己比不上顏回,說“我無夫之言”[7],“我無顏之才”[8]。
在《孔子家傳》的記載中,顏回當然是孔子弟子中德才兼備、深受推崇的核心人物。比如《門徒之旅》中子貢評價說:“壹個丈夫可以徹夜不眠,諷刺和崇拜儀式,從不做不成任何事,稱他的話細致入微。也是顏回之行。”孔子在六書中說:“君子之道有四:強於行義,弱於被諫,急於寬厚,慎於治身。”修持道義要堅定,接受勸告要順從,得官要警惕,修身要謹慎。這其實是顏回的壹貫風格。孔子也說“復信比某更德”,說顏回的誠實超過了自己。這和顏回中的記載是壹致的。
在弟子中,孔子對顏回的喜愛和信任最為突出。因為顏回的仁義,也影響了同門很多人,讓孔子的弟子們團結得更加緊密。這就是孔子說的“我從我自己得回,我的弟子造福我的親戚”[9]。孔子更愛顏回,是因為信任他的善良和誠實。在陳、蔡最困難的時期,孔子與弟子談顏回,認為顏回可憐,不換宗。“我相信回歸它是很久的事情”;“我的信還回去了,今天不留下來”。
我們可以聯系孔子家族故事中的記載來看顏回的政治抱負和理想信念。《至思》記載孔子及其弟子“以農表誌”。在討論中,魯茲和子貢有壹段武功,前者要逞強,後者要據理力爭。顏回不同,他說:
願得明王輔佐,施五教,以禮樂引導,使城墻不修,溝塘不跨,刀劍戟鑄為農具,牛馬放歸原處,使家無離學之念,千歲不患戰。然後(魯茲)與他的勇氣無關,而給予(子貢)與他的論點無關。
對於顏回的誌向,孔子由衷地贊嘆:“美哉善哉!”這裏所記載的,類似於《漢詩傳》中記載的顏回的《京山快報》和《容山快報》。基於這些記載,可以看出顏回所向往的是壹個道德盛行、君臣合壹、家徒四壁的安定和諧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大家都講仁義,講規矩,沒有壕溝防守戰場,也沒有戰爭之憂。
應該說,顏回的理想在當時是很難實現的,但他還是希望為之奮鬥,而不是隨波逐流,更不是與愚昧的世界同流合汙。孔子也是如此。孔子在《在厄》壹章中說:“君子博學而足智多謀,但有許多不符合時代的人。妳為什麽壹個人?而蘭芝出生在森林裏,不是因為沒有人而是因為不香。君子修德,不為窮而改教。”顏回作為孔子最信任的弟子,當然理解孔子,理解孔子的高瞻遠矚和遠大誌向。所以顏回表達了對孔子的深刻理解,他說:
大師之道偉大,世人不可容忍。雖,大師推之,天下不用,國之醜也。.....不是去見紳士。
孔子也由衷地贊同顏回的說法,說:“是啊,顏之子!妳再多賺點錢,我就殺了妳。”
顏回願意做明成祖的輔佐,他的治國方略自然是仁義道德的教育,就是應用《智思》中提到的五教,指導禮樂。這也體現在顏回在《顏回》中對陸丁問題的回復上。他談到古代的“政治”,說:“昔日的舜帝善於造人,而趙復善於造馬。順不窮人力,棗富不窮馬力。故舜無殉,藻夫無殉。”
總之,《顏回家話》中所表現出來的顏回道德思想是顏回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與《顏回家話》中的其他文章乃至《顏回家話》之外的其他材料相互印證,對顏回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學者們對“嚴的儒學”進行了探討。事實上,從《韓非子顯學》的敘述中可以看出,“顏氏儒學”和其他學派壹樣,是孔子死後儒學內部分裂的產物。在描述了儒家八家和墨家三家之後,韓非子顯學接著說:“孔子和墨家之後,儒家壹分為八,墨家壹分為三。反而選擇不同,都自稱真孔墨家。孔墨不能復活。誰來做世界的研究?”可見,儒墨的分化是由於對立和不同的取舍,兩者之間存在矛盾,“都自稱真孔墨家。”自稱“真”,那別人就不是真的。在這種情況下,“師夷長技”是不可能的,他們不得不互相攻擊。所以有學者說,韓非所說的八大宗室,包括“顏氏儒學”,“是孔子死後,在爭取正統的鬥爭中,自稱為孔子真傳的八大實力派家族”[10]。
根據韓非子的敘述,“顏家之學”是繼和子思之後出現的,這是符合當時實際的。在孔子的弟子中,張子與其他弟子相處不好,所以有人抱怨他。子遊說:“我的朋友張野難能,但他不善良”[11];曾子說:“驕者難仁者也。”[12]因此,張子的儒學首先是從儒學中分裂出來的。然後,子思利用孔子嫡孫的優勢,自立為儒家,希望能主持孔子學派。據孔子《問題筆記》記載,孔子本人希望“世人不枉其業”,並記得自己“渴望聽到孔子的教誨”。曾子說子思“有傲世之心”;鞏義透露,子思經常用大師的話,於是魯穆公對子思說:“《子書》記載了大師的話,或以為子思的話也。”這透露出子思的行為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在孔子的弟子中,顏回畢竟是最傑出的,深受孔子的稱贊。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擡出顏回與子思對質。其實除了顏回,孔子弟子中沒有其他人足以扮演這樣的角色。“顏氏儒學”大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孔子中,有八位嚴姓學生可以考。有研究者認為《顏氏儒學》中的“顏”指的不壹定是顏回。其實我們之前的分析是不言自明的。還有誰能放棄“顏氏儒學”推崇的顏回?
既然“顏氏儒學”是儒家道統的產物,他們就必須強調顏回對尊孔的貢獻,談論孔子學說對顏回的影響。在孔子的“四科”中,顏回在“德”科排名第壹。他是壹個以道德著稱的人。所以他的理論應該不會遠離仁義道德的主題。
郭沫若先生曾說顏回思想“明顯有避世傾向”,他對儒家八派的批判被收入《十批判書》。他認為《莊子》中關於“心齋”和“坐忘”的兩節值得重視,說應該都是“顏氏儒學”的傳記,被《莊子》視為“重”。他還認為,即使是曾子、子思、孟子也有嚴格禁欲的傾向,“顏氏之儒”有齋戒忘物之意也不足為奇。當時孔顏真的沒有說“齋戒忘”之類的話,大概是有這樣的傾向,被“顏氏儒學”誇大了。我們認為顏回有這種傾向,但這並不壹定意味著“顏氏儒學”註重玄學。這正是顏回所說的孔子及其弟子“以農表誌”。顏回說“願明王主輔”,成了《朝鮮詩傳》卷七“願小國主輔”。在他描述的治國目標中,那裏的世界簡直與世隔絕,幾乎成了世外桃源。從這個意義上說,說他有逃避世界的傾向不無道理,但這不會是他思想的主流。孔子及其弟子的“雅”實際上是其崇高思想境界的體現,顏回所謂的“避世傾向”實際上是其臨終思想的延伸[13]。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孔子家話》顏回中記載的顏回十幾件事跡,都是關於政寬仁、君子小人、朋友等現實問題。據孔安國《孔子家語序》記載,家語是孔子去世後,由孔子弟子編纂而成。當時“辯判學派”離不開“大師本意”。這本書裏的文字雖然“飄”“煩而不欲”,但畢竟都是“七十二地煞兒敘述的。”可見,孔子家族故事的組織和編排體現了孔子弟子對孔子治學的認識。顏回死於孔子之前,但《家話》中有壹篇專門論述顏回的文章,所以這篇文章應該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顏回的學術主題。
[1]杜維明:《郭店楚簡的人文精神》,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主編:《郭店楚簡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李雪芹:《失落的文明》第337-340頁,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
[3]楊朝明:“
[4]郭毅:《郭店竹簡與中國先秦學術思想》第360-364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5]同註[1]。
[6]《論語·公冶長》。
[7]《戴·病》。
[8]《說文·景源·沈》。
[9]《史記·仲尼弟子傳》。
[10]吳龍輝:《原始儒學考證》,第108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11][12]論語張子。
[13]張宗順:《晏子的誌氣與道德》,羅成烈主編:《晏子研究》,人民日報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