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內容如下:
1、《完璧歸趙》:
楚國有壹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拿回了寶玉。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
2、《澠池之會》:
趙王到了澠池與秦王相會。席上,秦王對趙王說:“請彈壹曲給我聽聽。”趙王就在筵席上彈了壹曲。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命令趙王彈瑟。”
藺相如上前對秦王說:“請秦王敲敲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肯答應。藺相如說:“大王要是不答應我的請求,我可要把頸上的血濺到大王身上了!”
秦王很不高興,只得勉強在缶上敲了壹下。藺相如回頭叫趙國的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3、《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擴展資料
人物簡介:
1、廉頗是戰國後期趙國的名將。趙惠文王時封為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為趙國立了大功。長平之戰時,堅壁固守三年。後來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遭致慘敗。燕國乘機攻趙。趙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頗,戰勝燕軍。
2、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藺相如奉命帶璧出使秦國,與秦王當庭力爭,完璧歸趙。趙王封相如為上大夫。歸國後因功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憤憤不平,藺相如以國家安危為重,對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愧悟,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