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清朝曾國藩對他的軍事奇跡表示懷疑。當然,曾國藩在軍事上的成就遠不如韓信。然而,他畢竟也是壹名軍人。在長期的軍事實踐中,他不禁懷疑史書記載的壹些軍事奇跡的可信度。
曾國藩認為,歷代史書的編寫者,很多並不了解軍事,很多只是憑想象來描述戰爭,導致場面不專業。甚至在史記、漢書等經典中,他們也開了業余玩笑。
比如韓信中對名將之戰的記載也是有瑕疵的。公元前205年,劉邦在彭城大敗,保趁機背叛劉邦,劉邦又派韓信攻打魏保。當時韓信軍和魏軍之間有壹條大河,韓信采取了聲東擊西的策略,假裝在河關布置重兵,假裝進攻,但在夏陽準備壹些木盆和木桶,即所謂的木罌粟花,然後暗中用這些木罌粟花作為渡河的工具,裝上士兵偷偷渡河進攻杜威安邑,從而打敗了,平定了魏。這是韓信領兵以來的第壹次奇功。
但曾國藩對此表示質疑。他說,當時雙方都布置了重兵進行攻防,但那些木盆木桶能裝多少兵?就幾百。幾百人怎麽可能攻下全副武裝的安邑?“木商穿越幾何?但最多兩三百人,夠贏嗎?”
曾國藩說的也有道理,因為渡江進攻實際上是水軍登陸作戰,需要配備精良的水面攻擊艦艇。這些生活用品對於這種軍事功能來說真的是難以承受。
再比如韓信破龍郤之戰。公元前203年,項羽手下的將軍龍且率領20萬大軍攻打韓信。11月,雙方在渭河對岸會師。據史書記載,韓信事先在上遊準備好沙袋,堵住河道,然後引誘龍且渡河追擊。在追擊過程中,韓信軍移走了阻擋上遊水流的沙袋,河水淹沒了楚軍,龍且被殺。
曾國藩對此也提出質疑。他相信沙袋阻擋不了大河的水流,因為下面會有滲漏,旁邊會很出彩。除非是嚴格的攔河工程,否則根本攔不住河。如果是小河的話,很可能會被封鎖,但不可能對敵人有殺傷力。“沙袋擋水,底可漏,邊可輝煌。既然施工不嚴密,就不可能建大堰”。
認為曾國藩對這兩次戰役的史記記述“不可信”。從這次經歷中,他懂得了君子讀書,壹定要好好學習古籍,同時也要思考的細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