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

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

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現劇痛,最後的創新之作《故事新編》出版。2月,開始續譯《死魂靈》第二部。

5月15日再發病,醫生診斷胃疾,自後發熱未愈,31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國鄧醫生來診斷,情況不樂觀。6月,身體略有好轉。

魯迅及身邊的人都認為“魯迅先生好了”。10月17日病復發,18日黎明前疾病發作,氣喘不止。19日上午5時25分逝世。

擴展資料:

人物故事:

1、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壹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壹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壹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壹顆辣椒,放在嘴裏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2、金牌換書

魯迅少年時代在南京礦路學堂讀書,學習十分刻苦。在同學中,他年齡最小,而成績卻最為優秀。礦路學堂當時規定,每月考壹次,考得第壹名者獎三等銀牌壹枚。

四個三等銀牌換壹個二等銀牌,四個二等銀牌換壹枚金牌(金質獎章)。經過了三年的學習,同學中只有魯迅壹人換到了金牌。當時礦路學堂的總辦比較開明,學生看書報也比較自由。

魯迅求知欲十分強烈,除學習功課外,他還廣泛閱讀古代小說、野史、雜書和從西文翻譯過來的新書。由於家境貧困,為了求知,他把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金牌變賣了。

買回了壹些渴望已久的書來讀。廣泛的閱讀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人做過統計,他在創作中引用過的書,足以開壹個規模不小的圖書館。

3、魯迅理發

有壹天,魯迅穿著壹件破舊的衣服上理發院去理發。理發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臟,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發。

理了發後,魯迅從口袋裏胡亂抓了壹把錢交給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壹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壹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發,還壹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

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壹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麽。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妳胡亂地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地付錢給妳。

這次妳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妳!”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百度百科-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