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文化在世界上有著廣泛的影響,世界上壹些國家和地區也慶祝端午節。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2008年開始,它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端午節的習俗主要包括:
1,龍舟賽
傳說賽龍舟起源於古代楚國,許多人因為不忍聖人屈原之死而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之後,我會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它。劃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了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
2.端午節吃粽子
每年五月初,中國家家戶戶都要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花色品種更多。從餡的角度來說,北方有很多小棗的北京棗子餃子;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並傳播到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3、佩戴香包
孩子們在端午節戴香囊,據說有避邪驅除瘟疫的意思。其實是用來裝飾內頭的。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捆紮成繩,制成各種形狀、造型的細繩。
擴展數據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如: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的理論;紀念曹娥;從三代夏至日節;驅邪月邪日說,吳越民族圖騰祭祀說等等。以上各有出處。
根據聞壹多《端午考與端午歷史教育》所列的100多部古籍和專家的考古研究,端午節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人舉行的圖騰祭,早於屈原。
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詩篇已經深入人心。所以紀念屈原的理論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和在端午節吃粽子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
百度百科-端午節
人民網-端午節的由來
中國網-端午節的習俗